浅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创建小组合作学习

2014-04-29 00:44:03谭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数学课堂小组合作

谭柳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的理念. 本文从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生为本三个方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 小组合作;习惯;能力;以生为本;数学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怎样才能提高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

一、注重习惯养成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应养成以下学习习惯:

1. 认真阅读的习惯

走进数学课堂,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说、想、练,很少听到学生读. 数学课堂上是不是真的不需要阅读呢?回答是否定的. 我认为数学学习中,阅读很重要. 只有学生通过读,读懂了学习的目标,明白了题目的意思,理清了题目中的关系量,才能快速找对解题的方法. 很多时候,老师总是埋怨学生不读题,作业也好,考试也好,拿起笔就开始答题,很多时候答非所问,错得莫名其妙,归根结底就是平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不够.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阅读显得更为重要,读懂课前预习案,读懂教材,读懂知识点,只有这样,课中研究时才能有自己的见解,才能走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圈子里去. 倘若不读或者读不懂,预习就不会有收获,小组合作时也就无话可说了.

2. 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小组一起完成的. 在小组活动之前,学生必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 特别是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必须先对照老师设计的课前预习案,借助教材,对学习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学会基本知识,并能简单应用. 不经过独立思考而进入小组合作学习,那学习就好似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

3.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动笔习惯特别重要. 预习时,读学习目标,要圈点出重难点以明示. 读教材,要圈点勾画,理清教材的基本思路. 完成预习题,要用笔填空、判断、证明、计算等. 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对照导学案做一些记号,完成一些证明、计算之类的题. 就是点评时,也要用笔给同伴的成果进行评价、标注、打分等. 可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小组合学习的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二、注重能力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习任务大多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来完成的. 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将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这些能力要着重培养:

1. 组织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主要是由小组成员一起来完成的,组内的这些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谁做什么,怎样做,得由组内成员来定.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并督促同组成员按时有序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 口头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成果展示的方法有很多种,作为小学生,用的较多的是口头汇报. 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说清组内成员的研究成果,并能说明白成果得来的理由. 点评时,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点评的质量,语句通顺、中心明确、表述准确的点评,一定会让同伴受益无穷,反之则不然.

3.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则不同,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准确地汇报组内成员学习的成果,就必须学活知识. 点评时,要讲清同伴的解答方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用到了哪些理论,就必须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注重以生为本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手,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要体现以生为本. 只有教师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学生才能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也才能学有兴趣,学有效率.

1. 以生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对学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些需求表现在:他想和谁在一起合作,他希望有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他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学习这一知识时,他会有什么困难等. 说到底就是教师课前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不能过高或是过低地估计学生,更不能强人所难,生拉硬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2. 以生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尊重这一客观现实,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以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 以生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数学学习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充分考虑光线、坐姿、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能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收到实效,数学课堂也才会是高效的.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数学课堂小组合作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15:38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2:01:56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作文评改“五步曲”
PBL与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3:48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08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8:24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