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求源

2014-04-29 06:59朱俊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书本平行四边形教材

朱俊华

对于教师,我们要练就自己的内功,要能够洞穿教材,超越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研究教材思想之深邃,大胆探索,执着求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循循善诱,微言大义,指点迷津,才能够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对于学生,书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书本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圣地,是学生与知识直接对话的挚友.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 那么,书本就必定是孩子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新知的地方.

一、自学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自学教材是一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钥匙,也是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学生才能迈进数学知识殿堂. 传统的教育,不管学生愿不愿意,都要按照老师规定的要求进行活动,在老师既定的教案中行走,不得越雷池半步.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这句话告诫我们应该大胆让学生先学,从书本里学. 上课时,做到“三不教”:即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学生能自主探究的不教,学生能够合作交流得到解决的不教.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时,课本上给我们呈现了四种作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如何借助于教材,让学生自主尝试模仿课本作平行四边形,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教材呈现的方法之外,学生能否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动手作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下是课堂展示中孩子们呈现出来的方法:

生1:我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围的时候,我注意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生2:我在田字格本上画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画的时候,我注意到相对的边不仅相等而且平行.

生3:我找来了相等的四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的时候需要注意连接要紧密.

生4:我用纸折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他用一张长方形纸演示给我们看).

生5:我剪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我的第一步和第二名同学的一样,然后我把它剪下来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6:我从家里带来一个晾衣架(木质晾衣架),这个上面有好多平行四边形,后来我通过预习课本“你知道吗”了解到,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的目的就是方便伸缩.

生7:我用铁丝弯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但是接口处没处理好,不是封闭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做好的平行四边形).

生8:我用两个一样的三角板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果没有借助于教材,学生便不能得到尝试,更加不可能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教材所呈现的方法是专家们经过反复揣摩的,让孩子们站在先人的肩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创作出学习的素材. 这样开放的教学带给孩子们的是轻松愉快的经历,是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实实在在得到发展的机会.

二、研究教材,练就教师开发利用教材的功力

教材是静态呈现数学知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师都要深刻钻研教材,研读文本外的思维价值,抓住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探索适合儿童的教学活动. 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一课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教材并不因为是计算教学就单纯教学计算,而是创设商店买衣服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这样乘法分配律教学便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三、依托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课堂,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后劲与长效,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和前行的每个脚印. 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教材,研究教材,把准教材脉络,明晰教材的体系,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实践.

1.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敢于质疑,善于思辨的精神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若“疑能自决,是非能辨”,则标志着数学学习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标志着学生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传统的课堂都是在教师设定好的路线中行走,教案是指挥棒,教学流程就是课堂的枷锁,学习的动车在教师的轨道上行驶,坚决不能有丝毫的“出轨”. 在孩子的眼里,教师就是权威,教师的观点便是真理. 其实并不是孩子们缺乏争辩的精神,也不是他们没有思辨的能力,而是孩子们缺少争辩的底气.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一个新的知识,孩子们从没接触,从没思考,哪来思辨的勇气. 所以,自学课本给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我观点和辩论同学观点的机会,也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解决问题以及和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

2. 促进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和反思的过程,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让数学活动前置化、自主化,更加能促进学生体验这几种过程,并获得成功的经验. 而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 在学生与书本对话过程中重点是关注情绪体验,而情绪体验是指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 现在苏教版教材绝大多数课例都注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比如,从四年级开始每一册书上的“找规律”,教材都力求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摆一摆、画一画,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寻找数学的规律,积累数学的思想. 而教师的教学更加要注意让学生参与活动,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

其实,教材是指挥棒,是施工图,是剧本. 教材给予的是知识,是思想,是活动,是经验. 所以更加需要教师积极地研究教材,开发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益友.

猜你喜欢
书本平行四边形教材
玩转书本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精读
打开书本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