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读谱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2014-04-29 06:08杨柳青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读谱舞曲奏鸣曲

杨柳青

【摘要】读谱是钢琴演奏的重要部分,本文从乐谱中的曲名、作曲家、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演奏提示等讀谱环节入手,对乐谱中的重要元素做仔细解读,深度挖掘谱面的各种信息。系统地读谱为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作品,更精彩地演绎钢琴作品奠定基础。 【关键词】钢琴;读谱环节;演奏 练琴首先接触的就是乐谱,乐谱是作曲家创作时的乐思和情感的载体,乐谱中记录着作曲家想告诉人们的思想和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特别是近现代作曲家的一些作品,谱子上的标注更是丰富、准确、细致。我们必须要尊重作曲家的意图,只有不折不扣地遵循所有的演奏规则,才有可能深入某位大师的思想与感情世界,并真实地再现作曲家的风格。所以读谱就应该从谱面上的一切标记去理解和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读谱,就要首先把谱子从头到尾大概浏览一遍,需要注意的信息有:曲名、作曲家、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演奏提示几个方面。

一.解读曲名

首先要根据曲名判断乐曲是标题音乐还是非标题音乐。“标题音乐”是指以文字或题目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最常见的中国乐曲标题音乐,如《浏阳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夕阳箫鼓》等,这些乐曲是根据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曲,所以作品风格非常明确。中国这类改编乐曲中,经常用到的创作手法就是运用钢琴的各种演奏技法模仿各种民族器乐的音色,在具体的演奏中,演奏者就可以直接联想到具体的器乐音色来控制钢琴的声音。

“无标题音乐”,这类乐曲没有提示乐曲内容的具体题目,没有关于内容表现的文字说明,有的只是以作品的体裁名称或作品的编号当作乐曲的标号,以区别于其他作品。比如最常见的无标题音乐有“奏鸣曲”,而奏鸣曲是一种乐曲体裁。如贝多芬时期的奏鸣曲就是一种由三四个各具特色的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曲,如著名的《悲怆奏鸣曲》(op.13),《热情奏鸣曲》(op.57),而“悲怆”“热情”这类描述型的词语在贝多芬创作的时候是没有加上的,而是后来的人根据乐曲的感情加上的,所以要注意甄别。还有“波兰舞曲”(也称波罗乃兹),也是一种音乐体裁,是一种3/4拍子的舞曲,源于波兰。最有名的波兰舞曲当属肖邦创作的,比如著名的《bA大调波兰舞曲》op.53(俗称《英雄波兰舞曲》)。 二、认知作曲家 首先通过作曲家可以确定作品的时代,从而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不管是在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情形下,结合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环境只接受同他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环境用重重的障碍和不断的攻击,阻止别的品种。所以要通过作曲家所在的环境更加深入地了解作曲家。

钢琴作品发展的年代从历史的发展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时期、现代钢琴音乐。除了时代特点,每个作曲家还有自己各自的特点。比如同处于古典时期的三位作曲家,海顿的作品明朗、乐观,富有幽默感;莫扎特的作品则是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而贝多芬的作品则充斥着与命运斗争的力量。而同一作曲家在不同时期表现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比如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就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749~1800年创作的第1~11首奏鸣曲,这一时期,乐曲显示出充满朝气、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二时期,1801~1814年创作的第12~27首奏鸣曲,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激烈而充满着矛盾与冲突,突出戏剧性的情感表现。第三时期,1816~1822年,创作的第28~32首奏鸣曲,作品中则充满沉思性的哲学思考。 三.辨明节奏节拍 节拍是指由重音和无重音同样的时间片段的循环重复,节奏是指音符和休止符在时值上有组织的序列”。常见的拍号有2/4、3/4、4/4、3/8、6/8拍,各种拍子适合表现的内容不同。比如二拍子的强弱规律自然就有着行进的律动,所以最适合表现活泼、雄壮、热烈、刚健、欢庆的情景和场面;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有着旋转、摇曳的律动,天生就有舞蹈的性质,表现一些轻巧、优美、诙谐、田园、安详的气氛和情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比起前两种来说就更具有抒情性,适宜于表现优雅、舒缓、雄伟、庄严、悲伤、温柔等多种情感。当然,为了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场面,需要配合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才能完整地塑造准确的音乐形象。首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注意节拍内的强弱关系,比如4/4拍就是强、弱、次强、弱。还要注意特定曲子的节拍特性,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圆舞曲”,一般是3/4拍子,节拍强弱规律就是强、弱、弱。再比如肖邦所作的“波兰舞曲”这一体裁,其中的节奏特色就是,3/4 ×××××××,然后还有他所作的“玛祖卡舞曲”,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但强弱规律却是要强调第二拍,富有独特的节奏特点。 四.分析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在乐曲中起到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判断调式调性对掌握整首乐曲的基调至关重要。比如只有一个升号的乐曲可能是G大调、E小调、A多利亚、B弗里吉亚、c利底亚、D密科索利底亚,还有多种民族调式的可能,所以要根据扎实的和声和乐理知识来判断调式调性。如调性中最容易分别的就是大调和小调的区别,大调大多适合表现明朗、欢乐的情绪,而小调就有些偏阴暗,还要注意调性在一首乐曲中的诸多变化。

还有人把调式和色彩联系起来,最早提出音色与色彩联系在一起的是德国人基歇尔,他曾提出:音乐是光线的模仿,二者是可以互为表达的。从物理角度上看,音色与颜色之问存在着自然的联系,它们都是一种波动,只是它们的性质和频率范围不同而已。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发现,音高在一个八度内的七个音,其声波频率的比例同相应的光波频率之间七种色彩的比例大致相符。用色彩来启发对调式的认识也是非常科学的。如c大调,象征红色,有质朴的安定感,例如《义勇军进行曲》;D大调,如同绿色一般,清澈的音调,例如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Ⅸ鳟鱼》;又如bA大调,象征深红色,有着高贵的音色,在浪漫派被大量使用,例如肖邦著名的《英雄波兰舞曲》(OP.53);还有c小调,包含着感伤的音调,例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0P.13)和肖邦的《革命练习曲》(0P.10 12)。 五.注意演奏提示 乐谱中的演奏提示有力度记号、踏板记号等表情记号,还有表明速度的行板(andante)、快板(allegro)、急板(presto)等,还有一些如连贯的(1egato)、富有表情的(express)等表情术语。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在乐谱上的标注习惯大不相同。如巴赫的音乐,基本没有任何演奏提示,而到了莫扎特时期,作品分句明显,力度变化有少许提示,而到了浪漫时期,作曲家就用各种表情记号和音乐术语明确标明自己对音乐的表现要求。

有的作曲家还有自己代表特色的表情记号提示,如肖邦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自由速度”(Temporubato),这是他钢琴音乐的一个典型风格。演奏时首先要遵守拍子和节奏,但同时又非常巧妙地利用“Rubato'进行细微的变化。“Rubato'的巧妙运用使每一个乐句都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和魅力,使音乐语言中本来就具有的一种语气感随着感情的变化在速度上加快或减慢,使音符的时值区别更明显,旋律形象更富有生命力。

结语

读谱是钢琴演奏的重要部分,本文从乐谱中的曲名、作曲家、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演奏提示等读谱环节人手,对乐谱中的重要元素做仔细解读,深度挖掘谱面的各种信息。系统地读谱为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作品,更精彩地演绎钢琴作品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读谱舞曲奏鸣曲
晒谱护家乘 读谱知族史——让孩子读点家谱“史书”
手机上的奏鸣曲
冬的舞曲
瑶族舞曲
春天的奏鸣曲
浅谈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读谱的能力
饥饿奏鸣曲
烂漫舞曲
合唱指挥读谱技能解读——2015美国合唱指挥联盟(“ACDA”)大会感悟
《333首读谱练习》中所体现的柯达伊教学法原则——纪念柯达伊诞辰132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