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014-04-29 06:08刘思琦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力

刘思琦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音乐教育除了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优良心理品质(意志力、耐力)、学习态度和习惯、自信心、审美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力;非智力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音乐应当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今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等教育中来,来完成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加强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同时对良好性格、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都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实现现代教育,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因素的影响

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单念词的歌和谱上曲子的歌,后者会更快地被人记住;光有动作的舞蹈和伴有琴声的舞蹈,肯定是后者更容易学会。这是为什么呢?

现代生物学、医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组成人的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在形态和结构上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似乎没有什么差异,但实际上这对双胞胎在机能方面是有很多差异的。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音乐具有开发人体右脑潜能,调动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神奇功效。人的大脑左半球负责语言、理解、逻辑等抽象思维工作,被称为“语言脑”;右半球承担着处理音乐和其他艺术信息的职责,负责完成感知、记忆、音乐、情感等形象思维创作,被称为“音乐脑”。学生念歌词“念”的歌只被“语言脑”接受,而“唱”的歌则因为有词有曲,就能同时作用于“语言脑”和“音乐脑”,使学生能合理、全面地使用左右两侧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侧半球功能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由于目前中小学生的教育较多侧重文化基础课的培养,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语言,因而“语言脑”的利用特别高,而“音乐脑”的利用相对较低,从而造成广大中小学生的左右脑功能失调,左脑负担过重,右脑潜能却得不到开发,影响其智力发展。研究者强调,“音乐脑”的思维模式在人幼年时期最易形成,并且能持久保持。由此可见,加强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大大开发学生的“音乐脑”,促进智力的协调发展。

(一)音乐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常听音乐的人,不仅有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都比正常人突出。研究发现,很多科学家、教育家、诗人等都是音乐的广大爱好者,不仅如此,他们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启发和催化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爱因斯坦最大的爱好就是音乐,音乐陪他度过了一生,他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曾与“量子论专家”普朗克合作完成钢琴与小提琴的演奏,被科学界传为美谈,他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音乐作品展现的奇特画面不知不觉地培养了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据获悉,香港某银行也招收音乐本科班毕业生,经有关人士透露,对这些音乐本科生稍加以金融、经济方面的培养,他们就可能成为有创意的金融人才。这些事例无不说明音乐能使人的大脑更灵敏、更聪慧。

(二)音乐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听觉力、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学生在欣赏、演奏乐器时,需要大脑统一指挥和全身各器官(脑、手、眼、耳等)高度协调一致。看乐谱要用眼睛,当眼睛看到某个音,必须立刻反应在大脑中,并随即作用于手指,通过乐器表现出来,这样,通过视谱演奏就锻炼了人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而当弹这几个音的同时,眼睛又必须要看到后面的音符,同样的过程去弹奏,使音乐保持连贯性。在这个连续的弹奏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节奏、节拍的规律,音乐情绪起伏以及力度的变化,这样倾听弹奏使耳朵听觉更加灵敏。现代科学证明,在中小学,那些看谱能唱、会奏的学生,一般其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都较优良。脑、手、眼、耳的协调并用,锻炼了大脑的功能,再加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就可以使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创造力均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使学生变得更加心灵手巧,更有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二.音乐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列宁曾经说过:“不懂音乐就不懂生活。”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音乐教育除了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优良心理品质(意志力、耐力)、学习态度和习惯、自信心、审美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开展音乐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陶冶情性。净化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和情操。

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如以跳校园集体舞、练习唱歌、学习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都非常有益。音乐的声音舒展、和谐、平缓、明快,能唤起学生快乐的情感;平直、严正、端庄、诚挚,能唤起学生严肃恭敬的情感。是的,一部好的音乐作品,能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一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不知激励了多少人与命运做抗争,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不知唤醒了多少中华儿女。音乐教育正是用这种轻松、赏心悦目而又形象的方式启迪着我们。那么,给学生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这难道不比留给学生一笔物质财富更有价值和意义吗?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加强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毅力、耐力等都非常有益。

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接受能力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制力、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若能巧妙利用优美的音乐,就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因为要演奏好乐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天天练习,需要坚持不懈、刻苦训练,要求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久的恒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对承受学校课堂的45分钟和家庭作业,会感觉轻松,易于接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论是对他们日后的学校课程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与生活都将会终生受益。

(三)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德国的汉斯-昆特·巴斯蒂安博士以《音乐和它的作用》为题的一项长期科研项目的研究报告说明,“音乐使人聪敏,音乐可以增强人的社交能力,使人更自信”。音乐教育的过程可能会给学生悲喜交加的感觉,音乐的结果是美妙动听的,而学习音乐的过程则是需要不断反复练习的,俗话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个道理。然而,只要保持认真的态度,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最终都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样,学生就在无形中逐步建立勇于战胜困难、攀登高峰的自信心,这个良好的循环过程便会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始终坚定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信念。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之,对中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见识和阅历的局限性,学习音乐的过程要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但接触和浏览大量的音乐作品,通过长期音乐教育的熏陶,不仅可以使学生情感丰富、情绪开朗、性格趋于平和稳定,而且对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及个性特征的形成会产生重大影响,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走向成功的明天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智力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欢乐智力谷
智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