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怀理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探索

2014-04-29 06:08刘奕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诺丁斯音乐

刘奕

【摘要】尽管中小学都安排有音乐课程,但是在升学压力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管理者,却只重视要升学考试的学科,音乐课程很多情况下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所以,想要借由音乐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教育,需要探索出一种让学生自然融入课程的方法。本文提出应将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期盼能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引领出一条不同的路径。也希望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除了学习音乐知识、领略音乐之美之外,更能从音乐活动中学会关怀,并将这种关怀变成一种很自然的习惯与生活态度,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诺丁斯;关怀伦理学

一.动机与目的

音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与生俱来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在匆忙的日常生活中,无论身处何处,总是能在有意无意问聆听到不同类型的音乐,陪伴着我们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和娱乐,也是一种情意的表达,更具有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功能。《孝经》中就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更认为音乐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从思想道德或文化建设上来看,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在的中小学都有安排音乐课程,开设这种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学习音乐本身,而是希望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提升作用。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并转变学生的观念、态度、习性、气质与行为,希望借由音乐课程让学生除了学习外在的知识和技能外,也能发自内心逐渐形成好的品德。

但是,在学生和学校都面临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家长、学生和管理者们往往偏重要考试的学科,思考的是如何获得较高的分数,以及进入理想的高中或大学,对于音乐课充其量只当作休闲娱乐的副科。所以,想要借由音乐课程来提升人文素养,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途径。 这种状况的改变并非易事,一方面要改进音乐教学,将目前大多着重在歌曲教唱或乐理知识学习的、偏重知识的音乐教育,转向音乐欣赏。另一方面,也要引入音乐教育的先进理念,为学生提供一种广泛、深刻、包容性更强的、可以触动人心的情感教育。

美国教育哲学家诺丁斯(Nel Noddings)曾提出以情感为首的关怀伦理及建立在该理论上的道德教育,她认为传统学科不应该成为学校课程的核心,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关怀学生及教育学生学会关怀。关怀伦理强调情感的培养、关系的建立及注重差异性,而音乐则是能够带我们深入感情的底层,并借由多样的风格来反映生活中内在与外在的活动,关怀伦理学与音乐活动应该是兼容和可以结合的。 本文将探索将关怀理论融人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期盼两者的结合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也能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引领出一条不同的路径。 二.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主要观点 诺丁斯关怀理论反映在以下文献中,在此简单介绍。

The challenge tO Care ln bchools An ALternaUveApproach to Education,1992Itl,中译本《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此书论述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主张关怀才是主导学校教育课程的核心。诺丁斯反对强迫每个学生都学习相同的传统人文教育课程,而忽视每个学生的潜能、兴趣和特质,她强调学生学会关怀才是首要的。除了学会关怀自我、关怀周边和远在他乡的人,也要能关怀动、植物和地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及各种学科知识。

②Starting at Home:Carmg and Social Policy,2002131,中译本《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川。关怀作为一种道德取向是不限于性别和领域的,想要充分讨论道德生活和社会政策,学校和家庭是核心,但始于家庭,却并不受限于家庭。关怀理论就像孩子一样,会茁壮成长,走入社会。

③Educating Moral People:A Caring Alternative tOCharacter Education.2002151,中译本《教育道德人品格教育的关怀取向》”。此书从关怀面向讨论道德教育,就关怀伦理学和德行伦理学、功利主义和杜威的实用主义结果论所引起的一些哲学议题进行讨论,说明关怀伦理对教育及日常生活的实际意涵。

三.融入关怀理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点

音乐存在于生活中,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体验,时常令人慑服。笔者一直希望学生能从音乐教学活动中学会欣赏音乐、喜爱音乐、感受音乐之美,并能潜移默化地提升道德教育。或许把扭转道德使其向上的力量,加于音乐教育上,似乎有些沉重及自以为是,但这应该是身为音乐教师所应该有的社会责任。

音乐教育与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同样重视情感的表达、关系的建立与道德的培养,根据对关怀理论的研究,以及针对目前音乐教育中的问题,笔者试着从运用关怀理论角度提出改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想法。 (一)选择有故事背景的音乐来产生情感 情感非自身即可产生,需借由某些适当的媒介,如通过听觉意象或视觉意象来产生情感。因此当听音乐时,可能只是音乐本身,而音乐停止后,遗留在我们大脑中的却是某种情感记忆,这种记忆会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音乐中所找到的意义,是我们对节奏与和声的改变的反应。音乐如同磁铁一样可以将影像与情感提炼出来。所以,音乐课程从题材的选择上,就要与积极正面的情感相结合,如热爱生活的、热爱祖国的、歌颂英雄的等,尽可能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做背景,使得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唤起许多联想或回忆,这将是延续我们关怀自己和关怀别人的力量。

学生可通过聆赏乐曲返回以往的时空,进而了解其社会、文化、历史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念;也使音乐除了复古、重现外,更孕育学生在置入当下社会文化环境所激荡出的思考及新的当代精神。另外,从音乐的故事里,學习其克服困难、努力向上的态度,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勇敢面对,绝不放弃。

唯有激发和唤醒欣赏的主体,也就是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情感,才能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准则,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二)通过多元的音乐教学体验音乐美感 广泛的音乐学习可以使学生领受到多元文化中所要呈现给他们的音乐的丰富性,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或加强学生的敏感性,让学生培养出一种对于音乐的主观性,以及从音乐聆听中去加深人们对于美感的体验,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美的、社会的、文化的更多层面的音乐体验,让心灵、身体、情感一致地参与,让音乐舒缓每个人的情绪,丰富每个人的生命。

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就开始让学生产生对音乐深刻的价值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深刻的价值可以延续到高中、大学,甚至终生。

(三)多样化的音乐选择,感受不同的生命力

音乐课程中音乐的选择应该采取较自由、较广的态度,能包容更多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不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还是民族音乐,只要是好音乐,都可以选择。因为它们皆蕴含当时社会集体的情感,有其时代意义。多样化音乐的学习,是艺术完全的分享,也是多元文化的学习,不需争论什么品味,因为品味的标准也是人定的。音乐是社会文化的大众活动,借由演唱(奏)或聆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吸引学生参与音乐活动,重視艺术文化的价值。

(四)以身教示范,创造一个充满关怀的音乐学习空间

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习惯于以听觉与身体的反应接触音乐,那么学生即便音乐能力不足,也能慢慢感受音乐的内在美感。音乐的教学是多元化的,教师不可偏重某一项教学,强调某部分的教学,将会使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受挫。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多以鼓励代替斥责,若以严厉的态度或不当的言辞斥责学生,将使师生问的关怀关系无法延续,学生也可能因此排斥音乐。不要让人为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思维,以至于产生错误的连接,受关怀的美好感受和经验,将会和音乐结合成一股力量,也会是唤起关怀能力的一种动力。

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应展现十足的尊重、开放与弹性,足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有时在双方对话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价值观的冲突,但是通过脉络的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愿意接受各种不同可能性的答案,完全地接纳与尊重,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放心地表达与响应。 (5)关怀的音乐实践 音乐可以超越一切地域和时间上的樊笆,消除文化与历史的隔阂,使人与人之间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而参与音乐活动就是学生与学生彼此关怀沟通的方式。去音乐厅观赏演出、自己参与表演,或是参加音乐性社团,都是融人大众,以乐会友的一种方式。通过学生个人或团队的演唱(奏)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互助关怀的行为,提升学生的品格教育;而多观赏音乐性节目演出,也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气质。音乐提供正当的休闲活动,有正当的娱乐,就可移风易俗,导正社会风气。所以,音乐可以在无形的教育中养成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守法的观念。

虽然诺丁斯反对强迫所有学生一定要学习音乐,认为音乐课若作为一门选修课,才可不受认知内容所拘束,才能保留音乐的独特性。其实,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虽然与其他课程同属必修课程,但是地位却大不相同,最主要的原因是升学考试不考音乐,除非选择大学音乐系就读。在考试引导教学的情况下,音乐这门课程就很符合诺丁斯的选修课程,音乐教师可自主教学的空间很大。

猜你喜欢
诺丁斯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视阈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路径探析
谈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的特色学校建设
音乐
以关怀为核心的家庭教育
内尔?诺丁斯基于“关心”思想的道德哲学及其教育蕴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