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循环农业建设现状和发展分析

2014-04-29 03:05寇冬梅朱江张琪李渝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7期
关键词:循环农业案例发展

寇冬梅 朱江 张琪 李渝

摘要

贵州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发展循环农业是必然选择。该研究分析了贵州循环农业发展体系现状,通过列举贵州循环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总结了这些优良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对贵州发展循环农业的前景进行了初步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关键词 循环农业;发展;案例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7-09612-03

Circular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Analysis in Guizhou

KOU Dongmei1, ZHU Jiang1, ZHANG Qi1, LI Yu2*

(1.Guizhou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tation, Guiyang, Guizhou 550001; 2.Guizhou 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Guiyang, Guizhou 550006)

Abstract Guizhou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facing sever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developing circular agricultur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Guizhou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rough listing successful ca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ior circula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tern were summarized. The prospect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Guizhou was predicted, the releva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ircula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ase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份,农业发展面临人多地少、生态脆弱、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等问题。寻找一条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以应对贵州的实际值得深入思考。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循环农业的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和产业链条延伸[1]。循环农业具有环保、绿色、经济等诸多特点,发展循环农业成为贵州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贵州循环农业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在发展循环农业,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环境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1.1.1

开展“百村试点”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以来,贵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在103个行政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并取得很好成效。2006~2010年,根据103个试点村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支柱产业以及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了茶叶、竹业、水果、蔬菜(辣椒)、花卉、烤烟、养殖和乡村观光休闲旅游等为支柱产业的特色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05年贵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前,103个试点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 203元,2010年试点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 500元,比2005年增加了104%。

1.1.2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2001年以来,贵州农村沼气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省“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面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12年底,累计建成户用沼气205万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 190个、常温中型沼气工程631个、养殖场中温大中型沼气工程174个。建成的沼气工程形成年节约薪柴消耗折合标煤约140万t,相当于封育约54万hm2薪炭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万t,还探索出多种适应不同地方的“猪—沼—果”循环模式,对保护生态人居环境、节能减排、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近几年来各地试验报告综合分析,沼液浸种增幅5%~15%,沼肥种蔬菜增幅3%~25%,沼肥种果增幅6%~24%,并且外观和口感好;沼液、沼渣养鱼增幅30%以上。

1.1.3

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07年以来,贵州省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重点在全省风景名胜旅游区(乡村观光旅游区)、水源保护地、现代农业示范点进行布局,同时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沼气建设、畜禽养殖、危房改造等项目结合起来实施。2007~2013年,贵州省共投资建设了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432个。从2011年开始农村清洁工程已连续3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的“十大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从项目实施的效果来看,项目实施村寨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10%~20%,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初步实现了“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道路硬化、田园生产清洁化”的目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升,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50元以上。贵定县音寨、花溪区陇头寨、福泉市江边寨、湄潭县田家沟、江口县云舍村、西江千户苗寨等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已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2 大力开展生物质综合利用

1.2.1

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

据调查和测算,2012年底贵州省农作物秸秆理论量约1 870万t,可收集量约1 360万t,利用量约780万t,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约为57%,计划到2015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65%以上。近年来,贵州提高了农作物复种指数,加上实施“粮增工程”、“超高产工程”等良种良法项目推广,通过推广良种、科学管理和提高复种指数等有效措施,农作物总产量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作物秸秆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合理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1.2.2

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贵州自2000年以来就开始关注并积极推动农村沼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秸杆成型燃料等资源发掘及技术研发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相关部门先后在用农村废弃物生产沼气,用芭蕉芋、马铃薯、甘薯、甘蔗、木薯制备燃料乙醇,用小油桐、光皮树、续随子、蓖麻、乌桕制备生物柴油等方面对发展生物质能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3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多措施防控种植业污染

近年来,贵州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病虫害防控配套技术、调整种植结构、专项整治农药和肥料市场,多措施防控种植业污染。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覆盖全省,涉及到1.47万个行政村,缓解了盲目施用化肥带来的肥料流失问题,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二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减轻农残。严格使用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坚持绿色植保理念,高度重视生物灾害防控,采取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等防治方法,推广病虫害配套防治技术。三是提高种植水平,优化种植模式。选用良种,并在栽培方式上采取农作物的轮作、间作、套种等方式,实施种子包衣工程,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虫害综合防治水平,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四是严把农药和肥料进出市场关口,从源头上控制种植业污染。

1.4 实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

对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5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处理污染物,处理方式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取干清粪方式收集粪便、污水,配套建设小型、大型沼气工程,实行厌氧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颗粒有机肥或有机复合肥等,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排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发展生态畜牧业,积极倡导“猪-沼-粮(茶、果)”的循环生产模式。

1.5 大力推广节能农机具

制定了农机具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农机具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设备更新改造,推进农业机械节能,更新淘汰部分老旧、高能耗的农业机械和装备。

1.6 强化科技支撑

通过组织实施农田污染防治、生物质能开发等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强对循环农业的科技攻关。依托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作物培育、土壤污染修复、节约型农业等实用技术研究,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了简单便捷的适用技术。2000~2008年,贵州在种植业、养殖及牧草业、病害防治与防灾减灾、大气净化、环保与节能减排以及深加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方面进行了循环经济科研试验和科技示范,产生了一批科技成果。在科技成果的统计中,循环经济成果占47.48%,非循环经济成果占52.52%,循环经济成果占了近一半。

2 贵州循环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按照中央工作部署,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的任务,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建设。贵州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市场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畜牧等优势产业,发挥生态优势对循环农业发展进行了有益大胆地探索,形成了一些优良模式。这些优良模式总的特点是:一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实用技术,多数实行集约化经营;二是农村庭院由消费型逐渐转向生产型,消费功能与生产功能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商品生产占据主导地位;三是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生产关系水平相适应;四是能保持宏观与微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良性循环[2]

2.1 乌当区新场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项目

新场生态奶牛基地存栏奶牛近千头,日产鲜奶8 t,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牧草种植133.34 hm2,年户均增收达2 600元,是当地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基地利用年产牛粪8 000 t的优势发展蚯蚓养殖,蚯蚓分解后的牛粪及蚯蚓粪便是种植果树、蔬菜、花卉最好的有机肥,另外蚯蚓还是医药产品及高蛋白质饲料的原料。

2.2 乌当水田禾顺菌业生态循环种植项目

乌当区水田镇通过引进贵州禾顺菌业公司以“农户+基地+公司”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生态循环项目。一是利用农业生产残留材料(玉米芯、秸秆、稻草、木屑和麦壳等)生产菌袋,承包给农户进行出菇管理;二是利用废菌包,经科学转化为菌糠饲料发展养殖业(饲养猪、牛、羊、鸡、鸭、兔等);三是利用畜禽粪便和食用菌生产下脚料生产沼气;四是利用沼气余渣生产有机肥。通过该循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残留材料、食用菌生产的废渣废料、畜禽养殖粪便和沼气发酵余渣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

2.3 黔南瓮安的“猪-沼-粮、菜(果)”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围绕贵州省生态畜牧业大省发展战略和“贵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针对贵州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产业化配套发展问题,在黔南州瓮安县开展良种猪育、繁、供产业化与良繁体系建设、无公害规模养猪标准化生产、猪主要疫病监测及综合防治、无公害猪饲料加工技术集成、饲用优质蛋白玉米种植与利用、“三高两低”优质油菜种植与利用、无公害青饲料产业化、沼气工程技术、有机无机复混肥加工与沼液(渣)高效利用、优质无公害果蔬产业化等方面的

技术集成与创新,配套完成生猪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贵州“猪-沼-粮、菜(果)”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

3 结语

生态循环农业以环保、绿色、经济等特点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国家已将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作为农业未来建设的重要方向,贵州也在申报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道路上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在贵州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诸如观念滞后、资源利用率低、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循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可采取加大宣传,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等对策措施[3]

参考文献

[1]

董景奎,何成文.西部山区循环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科技,2011(Z1):52-55.

[2] 余睿,陈诗军,曹明华.对贵州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34-1538.

[3] 寇冬梅,朱江,张琪,等.贵州喀斯特山区循环农业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5):47-50.

猜你喜欢
循环农业案例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疆农科院综合试验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农垦发展循环农业效率评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