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芳
计算是数学知识的重要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何教学才能促使学生对计算有效构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领悟算理,掌握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十分必要的. 现行教材也十分重视对算理的理解,根据学生对抽象知识以具体事物为形象依托进行理解的特点,教材借助生活情境、动手操作等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算理.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内容时,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整数乘法,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且能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等操作,自己归纳整理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
二、算法的有效选择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是计算教学的一个亮点. 它要求学生在研究数的基本运算方法的同时,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但叶澜教授认为:“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由此可见,“算法多样化”离不开“算法优化”,在计算教学中,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 如何统一?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算法的交流和计算方法的体验上. “算法多样化”是由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看事物的着眼点、思考方式等不同所必然会产生的,而算法交流和算法体验是理解、优化算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学生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三、算理与算法的有机融合
算理与算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理解算理的过程本质上是为了促进算法的抽象. 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独立练习,组织学生反思、交流,总结计算法则. 这样,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理解算理和建构算法达成了平衡. 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应重视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算法是对行为的规定,算理是算法的解释.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这样才能为算法建构提供有力的保障,而只有当算理与算法实现有效链接,才能实现算法根植于算理基础上的保障“自然生长”. 但这种链接应是一种“软着陆”,需要有充分的缓冲地带,需要有充分体悟的时间与空间. 算理与算法在教学中需要自主进行统一,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算理是必需的,但并不是理解了算理就可以马上形成有效算法,这是因为算法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主体长时间把理解内化升华自主地生成. 在算理与算法链接中需要对理解算理的一次次提升,让学生在算理与算法之间来回穿行,让学生在穿行中通过自己的理解、比较来内化,通过自己的思考、应用来完善与升华.
四、计算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
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 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 这些练习的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便学生能够迅速地理解并熟练计算的法则,形成一定的技能.
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 其目的是脱离模仿,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智力高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适合自己的方法即为最好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反复操练才能正确掌握. 计算就是一种技能,它需要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才能形成,而现在新教材的问题解决又融入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的学习中,又不能忽视问题解决思路的训练. 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将问题解决当成应用题细细分析,由于本末倒置、顾此失彼,结果学生经常出现算式列对而算错的现象,导致学生计算技能薄弱.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计算技能形成与解决实际问题和谐相处,以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成效.
让学生在算理与算法链接处来回穿行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理解,尊重他们的选择,适时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交流、反思等. 当学生的理解与认识达到一定程度,自己也就知道了如何去进行计算,自主实现了算法的构建,把算理与算法在不断地穿行中实现自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