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探讨

2014-04-29 00:44李凤莲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族化美声唱法措施

李凤莲

【摘要】我国美声唱法的民族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尽管在这方面的探索较多且成果显著,但是美声唱法的民族化还不够高,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还不完美。要想让美声唱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就应该积极进行民族化探索,通过借鉴、融合和创新来实现美声唱法的民族化目标。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化;措施

我国的一些音乐人士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应该将美声唱法民族化。什么叫做美声唱法民族化?民族化的意思就是指用中国的民族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以完善而深入的方式演唱美声,并且还要努力将欧洲传统唱法的优秀特点保留下来,将其拓展为群众基础广泛的音乐形式。

美声艺术是从欧洲传播开的,主要是以带有朗诵性、咏叹性的唱腔用意大利语演唱。美声唱法多是用假声演唱,辅之以真声,注重声音的穿透力,要求发音明快而简洁。换言之,美声唱法可以将我国民间那种全真声、发音不佳等不完善的唱法加以弥补。根据西方的呼吸、共鸣等发声唱法来丰富民族唱法,能够提高民族唱法技术,拓宽音域、丰富音色。不过,美声唱法的特点和我国的民族特点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心理、发音、审美、神韵等方面。很多国人喜欢美声唱法,但是却不能够完全懂或者感到不适应。当前学界对美声艺术的民族化有着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美声唱法应该既要保持独特的风格,又要和中国民族的传统审美情趣相适应。

美声唱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一直是人们都共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美声唱法在音乐的乡土化和乡音俚语的细节上没有民族唱法那样有张力,因而审美效应也要欠缺一些。所以,我国应该将民族性的文化理念融入到美声中,将美声唱法的精髓留存下来,使其融入具有民族情感的中国声乐中。实际上,如果美声唱法的本土化无法实现,那么美声这门艺术就不能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会远离大众。美声歌曲是唱给民众欣赏的,需要将曲调、语言等进行民族化,只有如此才能让美声唱法在我国获得长远的发展。

一、学习欧美美声唱法的经验

欧洲有很多美声唱法学派,不同的学派其特点也不相同。意大利美声元音较多,而且音质动人,音色丰富,音量高、音域十分广。德国美声存在着浓厚的喉音、舌根音,比较重视声音强烈,要求发音具有爆发力。而法国美声则有很重的鼻音,追求鼻腔共鸣,声音要尖而响,强调运用高胸式来呼吸。很多欧洲的美声歌唱家也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帕瓦罗蒂是意大利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美声唱法具有音域宽广、嗓音穿透力强的特点。他能够极为熟练地演唱很多高难度歌剧以及意大利民歌,被人称作是“高音C之王”。多明戈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他有着丰满而坚实的嗓音,而且唱歌能力出众,表演才华优秀,是人们公认的“歌剧之王。”罗伯逊是美国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他的嗓音低沉而深邃,但是却充满激情与厚重,会演唱很多种语言的歌曲。学习这些歌唱家的美声唱法,根据他们各自的特色去研究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这些经验值得我国声乐工作者们借鉴。 二.探索民族声乐发声方法 我国人口众多,以汉语为主要语言,汉族在世界民族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我們应该要创建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美声唱法。在研究时我们应该首先要注意汉语的特征以及民族唱法特点。汉语的单音节字由形、音、义3部分组成,一个字有一个音和一个意思。因此,民族唱法注重咬音咂字。四声、五音、四呼、十三辙是汉语歌唱技术很重视的一个技术性问题。所谓四声就是指字的阴、阳、上、去四种,字音有高低之分,需要分清楚。而五音就是指唇、舌、吼、牙、齿等发音位置。发声时,口腔中的字需咬清。而四呼则是指字的开、齐、撮、合应该吐正,因为这是发音的重点。另外,所谓十三辙就是指语句的韵律。汉语多用口腔前部来发声,但是也有一部分诸如g、k、h、ng之类的舌根音。并且唱歌中十分注重咬字和吐字,字头应咬好,字腹要唱好,字尾需收好。汉族的唱歌方法与汉语言、歌唱发声特点有关,如果将其和欧美的美声唱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够构建中国美声学派。 三、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观 中国人喜欢用声情并茂和字正腔圆来作为声乐的两大审美标准。所谓声情并茂,就是从整体上对声乐艺术的要求。从形式上来看,声音应该美且好听,需能够让人从听觉的生理与心理要求得到满足;从内容上看,情感需要真且深厚,这体现了声乐艺术的内在主要价值表现力。所谓字正腔圆,就是大体总结了对“声”的要求。歌词是声乐的一种辅助,唱歌需要吐字清楚,四声必须要正;中国人唱歌讲究声乐的音乐美,唱腔要圆润而通畅。但是不管是哪种唱法就应该符合“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要求。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因此民族唱法也吸收了众多民族的语言特点,有着自身比较独一无二的行腔韵味,注重以声传情,寓情于声。表演时要形体结合,以便使声、情、韵、形、腔等方面高度融合,最终形成具有浓厚民族审美特色的唱法。实际上,美声唱法在音色的运用上和传统民族唱法有诸多不同。具体来说,美声唱法在声部要求上要稍“暗”于传统民族唱法;美声的音高的改变更为明显;美声唱法中声音的颤动幅度也显得更大;美声唱法比传统民族唱法更加丰满而结实,传统民族唱法则倾向于柔细而脆亮。这是从审美观来说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不同,不过这里并没有很明确地阐述歌唱的方法特点。而关于气息、口腔、音区等歌唱技法也是值得人们认真探索的内容。 四.吸取戏曲艺术精华 中国的戏曲流派众多,唱法也相当考究,不同的流派其唱法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声乐艺术家来说,戏曲艺术的唱法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大艺术家们通过呕心沥血的研究确立了戏曲的唱法。譬如明代时期昆山有很多地方戏出现,人们称之为昆腔。后来,戏曲家魏良辅和同伴倾其一生将昆山地方戏发展成为了著名的“昆曲”。这里值得我们玩味的就是魏良辅提出的“水磨腔”。在歌唱上,它讲究口型,有开、齐、撮、合之分;讲究发音位置,有唇、舌、牙、齿、喉之道;讲究吐字,有头、腹、尾之别;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轻重急徐”等(见魏良辅《曲律》)。戏曲艺术的唱法对于当前我国的美声民族化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五.重视中国说唱艺术 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来源源远流长,也是值得当前的声乐工作者们认真研究的地方。它在语音、修辞、格律、声韵、形体等方面与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有很多相通相似之处。特别是其声韵声腔音乐,一定程度上就是发展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活水源头。经过若干代人的历史传承与探索创新,说唱艺术的声腔音乐已基本固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试、调性、腔句和板式以及别具一格的声腔音乐体系。这种声腔音乐体系区别于戏曲歌曲的最基本的特征有4点:一是有说有唱,二是似说似唱,三是说唱结合的声腔体系,四是韵颂性与歌唱性相融合。更加令人惊叹的是,说唱艺术还发展出既区别于西洋声乐又有别于中国其它戏曲的特殊发声法或吐字发声技巧。如京韵大鼓与梅花大鼓的演唱,甩腔与拖腔中“擞儿”的演唱技巧,更是绝活。这种曲种独特的声韵美便是在独特的发声、演唱技巧与曲种声腔的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人讲,中国的说唱艺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中国民族声乐要发展,除了要学习借鉴当代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之外,很重要的一条路径,就是要注重从中国深厚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

猜你喜欢
民族化美声唱法措施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