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修课程突显出课程改革的特色,已占据必修课之外的教学分支活动中的主流,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中的热点与亮点、自然与必然。本文以一所高中为个案,论述英语特色选修课程的实施特征及促进学生的素质养成。个案高中英语选修程践行了第三次全教会提出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课题,实现了其动态化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英语选修课,实施,素质养成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57-01
人才素质培养的特色化与多样化,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使命。笔者以一所高中为个案进行调查研究。当我走进个案高中,体验课堂教学,翻阅教学反思,浏览课程资料,对学校开发实施的英语选修课程深深的叹服。这里的英语选修课程已占据必修课之外的教学分支活动中的主流,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中的热点与亮点、自然与必然,突显课程改革的特色。在这里我看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性与时代性,效应与价值。
一、特色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养成
学生的素质养成与学习中的兴趣激发紧密相连。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才能持续渐进、积极自主与自愿参与。个案高中的英语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其丰富多样的兴趣性、持续性、主体性与开放性的优势,践行了新课程标准与改革《纲要》的内涵。
(一)兴趣性。选修课程的开设离不开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根据当地需要、学生兴趣、学校文化、学校现有条件,为进一步突显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兴趣而开设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持续性。课程的持续性,是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认知总结、自然获取、稳步提升的科学运行链条。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是一项独立的个体承载单位,可又必须在整个学习的有限时间里处于统一体中。虽然各个学期不同,但知识的链接是一个整体,同处于一个学科体系之中。也就是说: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的持续性等同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持续性。所以选修课开设的明显特征是体现其持续性。
(三)主体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校开设的《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以及与政治组合开的《模拟联合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自由选择自己乐于学习的学习方法来锻炼并展现自己的英语能力与水平。
二、教师素养对学生的素质养成
“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是这样阐释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第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代表社会的利益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组织教育活动。第二,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懂得如何帮助、引导学生以简捷的方式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一个最辛苦的过程,首先要具有诊断能力。大量的备课准备,每次上课前教师们都很疲惫,但一走进课堂,面对来自不同班级、不十分熟悉的学生,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愉快、欣慰与满足。教师们的这种幸福常常弥久不散。
(二)团队协作。教师的工作不是孤立的,需要交流、沟通与协作。因此丹尼尔·坦纳认为:“如果教师孤立的工作,课程的衔接和结合是不可能的。”
团队协作主要采用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集体备课。Y高中每周有指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对同类学科或相邻学科进行协作备课。组长检查上周备课布置的资料搜集与归类。组员1:负责查阅典型作家,共查阅八位;组员2:负责筛选典型名著代表创作风格,找出了五种;组员3:负责查找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作品,找到了五部作品。 集体备课的内涵是大家帮助每一位教师备好每一节课。第二种是课堂观摩。Y高中经常组织校本课程观摩课。有老教师引路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新秀课。
三、选修课程的价值取向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和灵魂。个案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践行了第三次全教会提出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课题,实现了其动态化的价值取向。
(一)学校价值取向。该所高中校长在教育部举办的“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中阐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鲜明指向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当下”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并且获得未来创造幸福人生的基础与条件。
该所高中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指向,制定了目标体系:总体目标: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具体目标:具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具有体验幸福的境界,具有奉献幸福的品格;营造幸福环境,探究“幸福课堂”,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愿景和自觉的行动。
(二)教师价值取向。高中新课程改革,给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机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为学生个性化潜能的发展提供了选择。从2007年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学校开设的英语选修课程的课堂溢满生命的活力。教师享受着求索之乐,学生享受着成长之乐,达到了“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的课堂境界。
教师能把自己的才艺自由自在地奉献给学生,没有功利,没有回报,但却功在千秋。这就是一种感觉中的价值取向。
(三)学生价值取向。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选修课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辩论的才华,有机会显现模仿的风采。他们能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体验幸福、奉献幸福。在学习的生活中“乐行乐学”、“合作互促”、“高效再创”。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活泼的、体验式的、探究式的,开拓了快乐的高中生活,养成了面向未来幸福的诸多素质。
英语选修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次根本性革命,是培养学生终身创造人生幸福的一次重要使命;是人才成长的释放空间,是教育未来大厦的回归基地。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衔接问题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GH11616。
贾晓琳:(1982—),女,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丹尼尔·坦纳.学校课程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
[2]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http://www.zhaojiao100.com/xz/jy/2013032523012.htm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http://www.jyb.cn/info/jyzck/200602/t20060219_10716.html.
[4]朱小蔓.为人的幸福而教育.江苏教学,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