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龙 杨金炜 李冠海等
摘要: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路径在老年脑血管造影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46例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进行脑血管造影,所有患者局麻后,以selinger技术穿刺右侧桡动脉,常规给予全身肝素化。采用西蒙导管分别超选靶血管。结果 除1例因右侧锁骨下动脉严重迂曲,2例桡动脉痉挛,后均改为经右股动脉穿刺造影外,其余患者均经桡动脉路径全脑血管造影成功,3例出现并发症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均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舒适度增加。结论 随着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特殊导管、导丝等的进一步改进以及技术上的逐渐熟练,经桡动脉路径可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方法,特别是对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脑血管造影可谓是一种更人性化检查方法。对老年患者只要把握好相对适应症,桡动脉搏动良好,经桡动脉路径脑血管造影就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使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桡动脉;老年;脑血管造影;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脑血管造影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如何确诊并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是所有临床相关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有报道[1]研究认为,与MRA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对比,DSA检出的阳性率较高,被称之为"金标准",但脑血管造影一般常规从股动脉入路,术后要求患者平卧,肢体制动24 h,这对于一些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患者就显得要求太高,常引起诸多术后并发症。我们对46例老年患者进行了经桡动脉路径全脑血管造影术,现对造影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老年患者中,男31例(占67.4%),女15例(占32.6%),年龄60~73岁,平均(64.3±3.2)岁。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TIA)8例(占17.4%);脑动脉供血不足31例(67.4%);出血性脑血管病7例(15.2%),均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存在高血压35例(76%),冠心病38例(83%),糖尿病7例(15%),其中两种以上疾病者28例(61%)。
1.2方法
1.2.1 Allen试验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预先检查,术者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嘱患者反复握拳和放松,然后开放尺动脉,若手部血液循环迅速恢复正常,此为经桡动脉路径穿刺适应症。
1.2.2患者仰卧于DSA诊断床,通常选用右侧桡动脉为穿刺点,穿刺区消毒铺巾,手腕过度伸展,用2%利多卡因2 mL在腕横纹近端(右侧桡动脉茎突内侧)1.5~2 cm处穿刺点局麻,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当血液从针尾喷出后,置入软头直导丝入桡动脉,退出穿刺针,再充分麻醉穿刺点周围至桡动脉皮下组织,经导丝引入5 F桡动脉鞘,拔出短导丝,于鞘内注入3000 U肝素行全身肝素化,2%利多卡因2 mL稀释液、硝酸甘油0.1 mg(有出血患者不用),以防止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在超滑泥鳅导丝引导下引入5F猪尾巴导管至升主动脉,将DSA增强器旋转至左前斜450行主动脉弓造影,以了解头臂干动脉、双颈总动脉,右椎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情况,以决定导管是否进入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在超滑泥鳅导丝引导下退出5F猪尾导管,同时在导丝引导下引入5FCOOK公司的Simon III(少数也尝试使用Simon II)导管,分别超选双侧颈总(或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后分角度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情况,根据情况可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1),检查患者若无神经系统体征,术后立即拔除动脉鞘,局部桡动脉专用止血器加压止血,术后即可下床活动,6 h后解除止血器,局部消毒后贴一创可贴。
2结果
46例患者,43例(93.5%)经桡动脉路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成功,其中导管头端插入双侧颈内动脉39例(90.7%),双侧颈总动脉4例(9.3%),进入右侧椎动脉36例(83.7%),进入左侧椎动脉7例(16.3%)。3例未检查成功原因是:1例右锁骨下动脉迂曲严重,导管头不能进入靶血管;2例术中桡动脉痉挛,操作不能完成。后均改为右侧股动脉路径穿刺造影成功。43例经桡动脉路径检查患者术后舒适度明显较高,基本生活可完全自理。
并发症:共3例出现并发症(6.5%),其中1例桡动脉闭塞,术后观察右手掌血供通过尺动脉供应良好;1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表现为单侧肢体不适较造影前加重。后给予抗凝、扩溶等对症治疗后24 h内消失,均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3讨论
经桡动脉路径穿刺起源于1989年,由Campeau[2]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的置入,成功率为85%~98%,为心脏介入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治疗途径,主要因该方法的血管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较早活动等,所以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需要行脑血管造影术的高龄脑血管病患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3]。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决定了经桡动脉路径固有的优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并发症少等[4]。虽然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具有直径较粗、位置较浅、走形相对固定,导管由股动脉入路走行较顺畅,但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下肢要保持伸直制动24 h,不能下床活动,患者基本生活不能自理,对于老年患者,难以长时间坚持一个体位,容易引起穿刺点出血、假性动脉瘤等相关并发症,加之许多老年男性患者本身患有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疾病,长时间平卧,经常出现术后尿潴留,引起血压升高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有研究[5]对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进行了对比,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他们的结论是经桡动脉穿刺安全、易行,患者痛苦小且并发症少,甚至适合门诊检查。石建成等[6]研究表明,经上肢入路脑血管造影的手术时间、暴光时间均长于经股动脉入路,操作难度较大,同时由于部分高龄患者锁骨下动脉常存在严重迂曲或起始部狭窄,导管可能无法进入主动脉弓或颈总动脉。但通过诸多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治疗的研究及我们经桡动脉路径脑血管造影的经验,我们认为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历史虽然较短,但的确有其相当大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建议经桡动脉路径行脑血管造影建议尽量应用于<75岁人群,对于血糖高的患者应当慎重,虽然有部分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不能完成检查,但如果能通过桡动脉路径会明显增加老年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尤其对于患有严重心力衰竭、腰腿痛及神志不清、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显得更为重要,使术后护理简化。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路径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造影在操作手法及导管使用上虽然不尽相同,相信随着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技术的逐渐熟练,随着特殊导管、导丝等的进一步改进,经桡动脉路径可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方法,特别是对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脑血管造影可谓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检查方法。只要术前把握好相对适应症,桡动脉搏动良好,且与尺动脉有足够的侧枝循环(Allen试验阳性),即可首先考虑桡动脉路径穿刺,对于老年男性患者特别是前列腺肥大增生者,更应考虑经桡动脉路径检查,避免术后因肢体制动、活动不便而引起一系列穿刺并发症及护理问题,同时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使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吴成龙,张桂运,陈左权,等.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7):514-515.
[2]Campeau L. Percutaneous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Cathet Cadiovasc Diagn.1989,16:3-7.
[3]韩轶鹏,王大明,刘加春,等.75岁以上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5):374-377.
[4]Pristipino C, Pelliccia F, Granatelli A, et al. Comparison of access relate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in women versus men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catheterization using the radial versus femoral atery.Am J Cardiol,2007,99:1216-1221.
[5]Levy EI, Boublos AS, Fessler RD, et al. Transradialcerebralangiography:Analtemativeroute[J].Neurosurgery,2002,51(5):335-340.
[6]石建成,赵林,刘增品,等.经上肢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的临床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720-722.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