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德舜 陈禹娜 于旭蓉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为了提高大学生应用能力而设立的实践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对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0-0132-03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Study//KUANG Deshun, CHEN Yuna, YU Xurong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is a program of practice by the nation,which in order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In this paper, for the conduct of college training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are explor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program;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保障。国家已经推出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载体和平台。2007年,教育部在全国各大高校正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以大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为辅助,以自主研究和自主探索为核心,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创新思想,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实施面向本科生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单一的教育思想观念,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中的创新能力建设,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创新创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发展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面向大学生个体或团队所设立的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延续和发展。“十一五”期间,北京大学等120所高校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教育部资助经费16 640万元,学校配套经费34 823.6万元,总经费超过5亿元;共资助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8 234项,其中团队项目16 178项、个人项目2056项,每个项目平均资助经费2.82万元,参与学生人数达到53 360名[2]。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力度不够广泛。在社会上,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了解不多,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创新创业氛围及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导致某些大学生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瓶颈。在学校方面,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教育理念滞后,功利化、简单化教育倾向严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空缺状态或者流于形式。此外,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采用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也抑制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兴趣。
2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时强调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的提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3]。
高校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普遍较低,创新创业意识较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敢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近几年,独木桥式的公务员考试热和考研热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普遍现象,也反映出大学生对于步入社会、参与竞争的盲目性。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自主创业,但真正尝试的比例很低。因此,充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首先,各高校应当树立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的观点。随着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内涵式发展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4]。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发展和教学培养计划之中,形成全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格局,将成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其次,创建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关键因素,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条件和氛围,积极开展各类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工作,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建立起学校、教师、学生的联动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学生、指导教师和院系主管部门。参与主体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参与主体全心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效果才有保证[5]。因此,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及发展意向出发,兼顾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来逐步建立其创业意识,以提高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生存能力。指导教师为学生的培养提供思想支持,创建激励机制,树立标杆,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指导教师奖评选机制等具体措施。学校尽可能在硬件方面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校企合作,配合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 与以往的高校育人理念不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为核心,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很多高校在企事业单位等设立了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但往往流于形式,大学生在基地的实习实践环节多以参观为主,缺乏有效的实习实践时间,造成大部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得不到尝试,也就达不到基地建设的实际意义。
此外,在创业技能竞赛方面,很多高校更看重外在形式,而省内乃至国家获奖的大学生参赛项目大部分也是由教师主持且经过包装而成,仅仅是为了获奖而参赛,不能转化为实际成产力。
因此,高校要克服形式主义,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搭建多种实践平台,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6]。
一是在原有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在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中充分考虑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7]。
二是构建学校、校企等多种实践平台,切实发挥实践实习基地作用。设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产学研结合,推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成果转化。
三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与社会需求向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发挥校外实践基地作用,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实习、专业研究、社会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构建具有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当前,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过程中,授课教师多为理论型的教学专家,大多数缺乏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也就导致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往往存在闭门造车的问题,不仅偏离了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而且不能发挥出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因此,应当以提高师资队伍自身的实践经验为起点,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兼具充分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兼职教师为骨干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应创造更多的实践培训条件,鼓励教师参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实践,积累实践经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育教学与实践培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与教材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创造各种机会,强化全体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有效提高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应当吸收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政府部门专家及其他理论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很强的优秀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创业成功人士为兼职教师,以优化师资队伍,增强实践教育效果[8]。
3 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思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途径。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方案,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改革,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是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借鉴并深入研究和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模式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北京,2012:1.
[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6.
[3]滕爽,华欣,郑立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90-191.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北京,2012:1.
[5]周合兵,罗一帆,熊建文.以有力举措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85-87.
[6]朱惠斌.浅谈大学生的创业教育[J].教育探索,2012(4):
151-152.
[7]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143-147.
[8]李芳凝,张建哲.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构建及培养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1(8):105-108.
[9]李耀富.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3(1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