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令人瞩目,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仍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本文在介绍村镇银行在广西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其经营战略的选择问题,最后结合实践阐明广西发展村镇银行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经营战略 发展意义
一、引言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都纷纷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13年10月,我国村镇银行户数突破1000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2011年7月25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村镇银行组建的相关规定。我国村镇银行7年的发展已步入提速期,同时这也预示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全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对资金及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的问题备受关注,享有“金融便利站”之名的村镇银行,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区域经济水平提高中产生积极影响。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依托村镇银行支持农业以增强广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充分扩展东盟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村镇银行在广西的推进发展与经营战略选择
截至2012年末,全区开业的村镇银行总数达25家,其网点机构覆盖广西区84%的县域,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由于自身条件和战略导向不同,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态度和积极性存在差异,而且在具体战略目标方面也各有侧重。广西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在我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银行机构主要是宁波鄞州银行(3家)、深圳农村商业银行(3家)、广西北部湾银行(3家)、柳州银行(6家)、桂林银行(6家)和广西部分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约3家),整体来看,除个别由当地政府或银监局主导推动外(如田阳兴阳村镇银行),我区多数村镇银行均是由区域性中小商业发起设立。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全区村镇银行的设立速度还将继续加快,广西村镇银行拓宽了当地农村的融资渠道,为三农、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有效地解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然而村镇银行在实际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大众认可度低,社会信誉缺乏,吸收存款能力不强,其服务对象是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三农”,这就导致其步入高经营成本、低经济效益的困难境地;加上广西农业生产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及缺乏科学管理规划,给当地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隐患;受相关政策体系不够健全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环境复杂和不确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村镇银行支农扶农的效应逐渐被削弱,实际目标定位偏离设立初衷;此外从广西村镇银行从业人员队伍和招聘信息易看到,管理水平与业务素质等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这关系到能否适时进行村镇银行金融创新和真正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方面的问题。
广西村镇银行经营战略的选择:(1)“追求盈利”与“履行责任”的权衡。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而“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服务对象,村镇银行肩负的是支持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民,扶持相对落后的农业,兴旺较为贫困的农村经济的社会责任,而资本天然的逐利性又让村镇银行渴求巨额的经营利润,但作为农村金融的新生事物,短短几年内实现盈利目标尚存困难,适时修正村镇银行在发展农村金融的思维,在认真贯彻“以农为本”策略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区内外先进经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2)村镇银行对长短期经营目标的选择。相比于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对农的贷款利息使从事农林牧副渔产业的农民负担较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信社的支农功能。在村镇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下,适当放弃“厚利”选择“薄利”对村镇银行先站稳脚跟再谋求长远发展的竞争策略是可取的。此外,村镇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增设网点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增大业务规模,实现长远的规模经济效益。(3)强化自身改革,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回顾广西村镇银行的经营实践得出:经营模式不清晰、资金使用效率低、抵押担保模式实用性差、业务功能不健全、经营管理压力大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完善公司治理、创新信贷模式和提升自主经营管理水平成为其战略目标,在此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广西实际,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不断优化经营环境,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内控制度体系,提升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水平,促进广西农村地区及特色农业取得示范化规模化发展。
三、广西发展村镇银行的现实意义
(一)开拓了农村金融供给的新渠道,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
相比于城市金融而言,广西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竞争不够充分等问题,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是为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事实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地区现有金融机构的支农不足,并且部分取代取代农村里的民间借贷。村镇银行的不断发展,在有效缓解农村当地“金融抑制”问题上功不可没。
(二)有利于构建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
村镇银行的建立不仅在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上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打破原本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趋于垄断地位的局面,促进农村金融市场整体运行效率中扮演重要一角。相对优惠的贷款利率切切实实地减轻了农民及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他们提高生活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的金融需求,为构建农村地区具丰富金融产品服务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夯实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三)扩大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根据银监会出台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不仅可以开展吸收当地公众存款,发放中长期贷款、结算及贴现等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还可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开展相关业务,村镇银行的贷款已成为广西农村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主力。目前广西村镇银行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结合当地农村、农民、农业实际状况逐渐创新信贷产品等。总体而言,村镇银行金融产品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围绕“活”字展开,并为提供更具针对性、时效性的多样化的产品服务不懈努力着。
(四)渐进式地实现广西区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村镇银行具备规模较小,经营决策较灵活、适应“三农”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还开辟了民间资金步入正规化发展的合理渠道。国际经验表明,解决农村金融“贫血症”的途径之一就是广泛设立以为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目标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设立一举便是我国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各类金融机构在有序竞争中优胜劣汰,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总结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有效经验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有利于逐步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进而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村镇银行试点发展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0(3).
[2]李晓健.依托村镇银行,拓展东盟市场——基于广西村镇银行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5).
[3]赵志刚,巴曙松.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J].商业银行经营管理,2011(2).
作者简介:刘立清(1986-),女,壮族,广西柳江人,现就读于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