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来发现与解决问题,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要实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动起来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针对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动起来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课堂 自主学习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34-02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依旧存在着牵引式的被动教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发展。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对待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动”的含义进行正确的理解与把握,确定学生动起来的基础。在新课标之下,“动”不仅仅是指动手、动口这些比较显性的方面,还包括动脑等比较隐性的方面。高中数学具有思维性比较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利用互动的教学手段实现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最终目标。在数学课堂中,要实现学生动起来首先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引导学生“动”起来。
一、为学生创造动起来的机会与条件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除了数学概念与结论的识记与掌握等学习方式之外,还包括自主的探究与思考、合作等。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仅仅是行为方面的参与,更重要的思维方面的参与,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率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动起来的机会与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自我表现机会。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取几本书放置在讲桌上,通过这几本书形状的变化让学生对比不同形状情况下书的体积进行观察与思考。
二、为学生创造动起来的方向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随意的、盲目的动并不能够达到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动应该是有序的、有方向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最有效与最基本的巧设探究问题的途径,为学生创造动起来的方向,引导学生有效的、有方向的动起来。这里所讲的“问题”并不是指狭义的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而是指广义上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基本情况与认知特点作为依据,让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动起来。例如,在“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点斜式来解决问题,依照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来进行思考与学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温故知新,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动起来。
三、为学生创造动起来的动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够积极发言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师。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课容量不断增加而将教学任务的完成定为了教学目标,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发言情况,甚至对一些学生主动举手发言的情况视而不见,逐渐导致了学生自我表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降低。同一个班级中,不同的教师讲课会出现不同的课堂发言的情况,这就表明了教师调动作用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情况,对于一些积极发言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对于一些不愿意积极发言的同学要进行鼓励。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展示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与观点,从而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动起来的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看法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看法进行肯定,使学生树立信心,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来。此外,教师关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面的反馈,通过激励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尊重所有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对学生动起来进行引导与调控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倡让学生动起来,但并不是要学生“乱动”。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由于担心学生“乱动”而限制学生动的范围与幅度。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乱动”的情况,思维超出了教师期初预想的范围,就会导致课堂活动不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套路进行,从而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预设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在课前对动态课堂进行预设,一旦课堂出现意外的情况,教师要通过预设来找到最为合适的结合办法,对学生的“动”进行引导与调控,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回到教学内容中。教师在课堂预设的过程中,针对每个问题都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方式,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乱动”情况。第一,预设启发性的、突发性的教学引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使知识自然而然的形成。第二,预设探究性与探索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促进学生动起来。第三,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抓住知识的重点内容,对课堂的秩序进行调控与引导。
总结: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为学生创造动起来的机会与条件、为学生创造动起来的方向、为学生创造动起来的动力、对学生动起来进行引导与调控等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确保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沙兴振. 让学生动起来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J]. 中学时代,2012,10(64):133 .
[2]翟咏珍. 让学生“动”起来——浅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探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7(37):108 .
[3]曲文祺.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说”起来——数学有效课堂的探索[J]. 教育教學论坛,2013,44(35):113-114 .
[4]刘欢,张兰兰,王新福. 数学课堂的新模式,问答式教学——浅析如何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J]. 电子制作,2014,03(45):190 .
作者简介:
刘光军(1973.2-),男,汉族,甘肃人。1998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数学应用专业。1999年就职于额济纳旗职业中学,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职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