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文学创作是一种总结、巩固、以及创新的精神生产活动的过程,能够宣扬企业管理经验,达到培育企业文化的目的。通过解读文学创作的内涵和企业文化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着重分析企业文学创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利用企业文学创作培育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学创作;企业文化;有效途径
在中國的文学史上,经典的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现状。这种折射社会现实的文学创作手法一直延续到当代的工业文学中,如:大庆油田的工人们创作的《大庆战歌》,“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北风当电扇, 大雪是炒面”,这些慷慨激昂的语句体现了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大庆油田以国家为己任的革命情怀。另外在《乔厂长上任记》中,更是以宏大的叙事风格对社会变革进行了召唤性的描写。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组成细胞,文学创作也自然而然地涉入了企业领域之中,似乎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最典型的例子是《太阳花》,它是一部浸透了真情实感、成功地塑造了当代建设者群像的巨作,同时拉起了企业文学创作的帷幕。
所谓企业文学是一种以描写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过程为主要内容,融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于文学中的新型文学,由于培育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长期面临的巨大工程,因此利用文学创作来培育企业文化,既能挖掘传统文化,又充分考虑企业的特征、凸显出满意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一、文学创作与企业文化
1.文学创作的含义
文学创作是作者以辩证主义的反映论为指导,以所处环境为刺激点,以生活的审美体验为原则,以语言为引线,以修辞为装饰、加工成可供欣赏的文学作品。与一般实物产品最大的区别是,文学创作是精神活动的产物,以大脑为载体,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理想。换句话来说,一方面,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因此要体现客观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要高于生活,体现主体的审美意识。正因为其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所以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按照主观想法去改造世界,正如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指出,文学创作“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因此,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可以偏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但这个过程极为复杂,需要解决素材积累、艺术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2.企业文化的概述
(1)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企业文化理论是针对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管理界对两国企业管理进行比较后的产物。由于着眼点不同,企业文化存在多种定义,事实上,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定义数量,取决于人们对于它的具体应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五个要素组成的系统”。《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则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传统、习惯和作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写到“企业管理不只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文化,企业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具有它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综合以上介绍,可以提炼出其内涵。即企业文化是根植于组织之内的特定的价值观和基本信仰,同时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价值观和信仰为组织提供行为准则,并指导组织的活动和行为,管理方式强调全体员工都应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企业文化具有持久性、非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动态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
(2)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功能
根据企业的氛围和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可分成官僚型文化、创新型文化、效率型以及支持型文化四种类型;根据企业在分配过程中的行为特征,企业文化可以分成经济导向、关系导向、以及发展导向三种类型;根据文化与业绩的搭配,企业文化可分成强式文化、战略配合文化、以及适应性文化三种类型。尽管分类不同,但并不影响企业文化功能的实现。无论企业文化如何分类,企业文化都具有导向、激励、行为约束、人心凝聚、辐射、以及创新等功能。
3.文学创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文学创作和企业文化是一种从属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前者的繁荣能促进后者的宣扬和发展,如:电力作家李晋瑞的长篇小说《原地》入围赵树理文学奖,该书宣扬了变革的主旋律,而变革正是电力行业,甚至是全国各行各业应不断追求的目标;石油作家王世伟的《季风》、于卓的《绝境》、小说集《一不小心》等作品不仅极大地繁荣了石油企业的文学创作,而且宣扬了石油工人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祖国的精神,或许《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更直白地表达了这种情怀。从这些方面讲,文学创作也属于企业文化创新的一部分,而企业文化则为企业文学提供牢固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创作来源。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应谨记,企业文化不是管理方法、不是行为方式、不是人际关系,而是管理方法的理念、是指导行为方式的范本、是人际关系所反映出的处事哲学。
二、文学创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文学创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以企业的建设脱离不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而文化是抽象的概念,在建设中需要一定的载体。一般而言,企业常见的文化载体有建筑物、出版的刊物、宣传语、以及口号等等。近几年,随着企业文学创作的狂热,其广泛地运用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域,典型的代表有:刘庆邦的短篇小说《离婚申请》、《鸽子》,中篇小说《神木》,长篇小说《红煤》;荆永鸣的中篇小说《北京候鸟》和《大声呼吸》等等,这一系列作品不仅获得了国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及“茅盾杯”等各种奖项,而且还被介绍到了国外,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宽广的承载平台。
2.文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员工工作能力的提高
管理学认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决定了员工个人绩效的高低,而个人绩效的总和又构成了企业绩效。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存在体,所以员工工作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密切的关注点,同时企业也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最常见的方式有:有计划地分批次培训员工、员工的自我学习、对员工进行价值和潜力的开发等等。通过有目的的专项培训,既能提高员工的文学素养,又能促使企业形成学习效应。具体来说,员工不断从外界汲取文学知识,能够让他正视或者是反思自我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如果两者相同,员工更有信心学习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如果两者不相同,员工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会逐步趋向企业的价值观,改变工作态度,虚心学习,从而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
3.文学创作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外向窗口
文学作品包括影视作品、诗歌、散文、以及小说等,如果通过影视、多媒体渠道对企业进行与时俱进的展示,公众就会更加广泛地了解企业形象,而企业的外在形象标识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典型的例子是煤矿业,由于没有相应的影视作品对煤矿业进行展示,在很多人眼中,煤矿环境恶劣、事故频发;煤矿工人脏、傻,但实际上,现实与此完全相反,现代科学技术的变革完全改变了煤矿业的面貌、提高了煤矿工人的素质,这正是因为与煤矿企业相关的影视作品缺乏、企业宣传不到位,使得外界对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
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培育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许多优势。对员工而言,能凝聚员工的向心力,鼓舞员工的士气、提高战斗力;对企业而言,能增强企业软实力、对外提升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公众认可度和赞誉度等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对员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好的文学作品能影响人的行为,统治人的意志,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岗位趋向力。所以,文学创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可缺省的组成部分。
三、利用文学创作培育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1.利用文学创作,促进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文学作品既能让外界重新认识企业,形成新的印象,又能让企业员工重新审视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使企业对员工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企业应鼓励员工参与到文学创作之中,这样员工或者潜在员工就会逐步转变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不良的工作态度,不满意度和离职率都会大大的降低,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企业文化,参与培育企业文化,甚至捍卫企业文化。
2.创办文学刊物,鼓励企业文学创作
企业带头创办文学刊物,给众多文学爱好者提供交流、探讨、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施展舞台。文学作品可以喻企业之事,议企业之风,说人生之道,传民间之情,查民间之风,记录时代变迁。为了鼓励大家创作的积极性,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各样的创作比赛和文学论坛,设置各级别、各内容奖项,或者邀请名师大家来企业宣讲文学理论等等。由此,这类活动就成了员工丰富业余生活的平台,甚至成了表达喜怒哀乐的地方,正如《诗三百》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此外还解决了企业员工中的文学爱好者一盘散沙、自生自灭、各自为战、小打小闹、无人组织、无人管理、以及无人指导等问题。
3.通过文学创作,扩大企业影响
通过文学创作,能提供企业与外界对话的机会和窗口,例如:万科王石的《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让灵魂跟上脚步》和《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格力董明珠的《行棋无悔》等等,通过这些文学作品,让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更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价值。无论是纪实文学还是影视作品,都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形成了企业独特的品牌,而品牌一旦形成则意味着行业地位的形成,行业地位带给企业的是权威、是行业中的话语权。
四、结语
企业文学创作与企业文化培育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手段、以及载体;后者是前者的精髓,后者的强大更能促进前者的发展兴盛。通过探讨文学创作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文学创作来培育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找出新途径,因为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汪政,晓华.企业化时代与企业文学[J].创作与评论,2013(8)
[2]向蓉.文学创作动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孙礼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组织[J].现代企业教育,2007(8)
[4]张铁男,李晶蕾,金振声.论具有现代意识的组织文化[J].学术交流,2001(11)
[5]樊星.企业文学的新收获[J].长江文艺,2000(12)
[6]李杰训.诗歌创作与企业文化[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7]陈慧君.企业文学热:当代世界文学的一大奇观[J].济宁师专学报,1994(4)
作者简介:
穆秀英(1975 -),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秘书学、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