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怡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加速发展,保教水平大幅提高,均衡发展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家顺应发展的潮流,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音乐教育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校;音乐素质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对幼儿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俗话说:“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意思是,三岁可知人长大了以后的发展,七岁可知人老了以后如何。人的思想、作风、习惯等,从小就要加强培养。而古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形,广教化,美风俗。音乐对于人的个性、品格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与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培养学生情感想象和个性。”可见,在学前阶段,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是多么重要,儿童哼着优美动听的歌声,领略艺术的魅力;跳着热情奔放的舞蹈,展现生命的活力。音乐能美化净化人的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孩子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有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贝多芬说:“音乐是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医学家证明,人的左右大脑分工不同,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主管数学、语言学习等抽象思维,而右脑则主管音乐、空间知觉等综合性形象思维,且左脑比右脑发达。儿童时期是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儿童接受音乐教育越早,大脑皮层的发育就越快。利用音乐刺激大脑皮层的活动,开发儿童右脑,能更好地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学校生活既充满了期待,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恐惧的心理,所以学前教育就相当于提前让小孩子适应学习的环境。而音乐是一门表现力、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它能激发人的情感,能培养审美观,教师们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将音乐贯穿于其中,教会孩子一些感情色彩分明、积极向上的儿歌,在唱游律动中,让孩子们感受美,传播美,令其心情舒畅愉悦,就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并且增强了记忆力和想象力,树立自信心。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对学校学习也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现状及原因
(一)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师资缺乏,有的学院就聘请音乐学院教师授课。而这些音乐教师都是毕业于音乐专业院校,且从事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音乐学科教学经验,遗憾的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理解不够透彻,也没有去幼儿园实地考察实践的经验,只是沿用针对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只能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十分单一。且在音乐教学上重技术,总想把学生们培养成“歌唱家”、“钢琴家”,使得音乐基础差、底子薄的学前专业学生,对音乐顿生恐惧,望而却步。
(二)学生音乐基础薄弱
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涉及的学科众多,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对象则是面向全体高考学生的,录取时,只在基础文化素质上有高要求,对其音乐特长没有特别门槛。大多学生进校时都不会用正确发声方法唱歌,从没碰触过钢琴,更别说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表演创造能力会相对薄弱许多。
(三)课程设计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各阶段的教育也有新的要求,怎样去应对改革,这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更高水平的要求。但是一些学校还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学科编排和课堂设计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由于专业目标定位不明确,以学科为中心,偏重单一技巧,导致音乐课程的设置所占比例少。由于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质,学生们不能像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样,有大量时间进行音乐专业技能训练。这将导致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不能满足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其次,很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效仿主义”明显,模仿音乐专业院校或是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将声乐、钢琴、舞蹈、乐理、欣赏等学科分科细化,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模式用在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身上,不自觉地就陷入了追求音乐技能高低的误区。没有考虑学生平均音乐水平,出现了难以弥补的水平“断层”,导致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只是将音乐学某领域根据自身兴趣所向进行学习,没有较强音乐综合能力,更别说将音乐学科与学前教育其他学科相渗透融合;把学前音乐课程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跨学科融合,实用性不强,缺乏应用性,背离了幼儿园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学生不注重自己的实践能力
不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大学刻苦学习专业,个人的音乐技能方面显著提高,深信自己能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得心应手,认为幼儿音乐教学旨在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发声、弹琴和跳舞。但到幼儿园实地教育实习时,却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将理论脱离了实际。“从书本中来,再到书本中去”。学生们只是片面追求精湛的技艺,却不明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有音乐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有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相关能力。缺乏实践,导致让其上课时不知所措。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了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学校对教师要严格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专业技能,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与技能,做到专才与通才的结合。拥有扎实的音乐技能,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拥有广博的知识,才会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开阔艺术视野。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学生的发展与需求为出发点,每个月抽几次课到幼儿园去实地考察实践,参加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探讨,了解当前形势下的新动态、新理念,及时地反馈意见,传授经验给学生,有序地开展音乐教学。
(二)抬高入学门槛
学前教育专业,一般招收对象是高考中普通文史类学生。在学习任务艰巨的高中阶段,早已将艺术类科目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入学后几乎没有任何艺术积淀。在大学期间,要实现音乐素质有质的飞越,确实倍感任务艰巨。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抬高学生的入学门槛,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素质,还要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未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能树立自信,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三)转变教学模式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课堂气氛,及时调整课堂上的不足之处,然后找出一套适合的学习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案,将原来枯燥的纯专业知识讲解和课堂活动结合在一起,可以借鉴幼儿园音乐活动模拟教学。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设计一个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音乐活动片段,让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将歌唱、韵律穿插其中,使学生与优化后的环境产生共鸣。指导学生领会唱游教学,要求学生们以培养孩子天性为出发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角色转变,回归童年,在歌唱、律动、游戏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学习中,既要突出音乐课程的特性,又要突出学前专业的特色,不要单纯的重技术,注重综合性、实用性。在音乐学科上,侧重歌唱能力,儿歌伴奏,自弹自唱,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围绕幼儿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将教育实习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生去一线幼儿园实习,将校内模拟情境教学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孩子们,实现了学生将所学的学前专业知识与幼儿园真实情境的结合,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再现给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课后让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请幼儿教师给予指导性意见。这样既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又优化了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能力。
四、总结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已经不光是学校和学生自己的关注点,而渐渐地演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点。学前教育对幼儿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稚嫩的孩子们来说,硬性地教他们知识是不可取的,要使音乐和知识相融合,将音乐贯穿于幼儿课堂教学。我国对于这种现象提出了要大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的要求,并且也正在积极地实施,相信过不了多久学前教育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教育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