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辉平
^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考作文比重的加大,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学恰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许多语文教师费九牛二虎之力,作文教学的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甚至不少学生对作文更是谈“文“色变,哪里去要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习作呢?因此,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了。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只是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消除写作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任何事情一旦披上神秘的面纱都会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难以望其项背的感觉,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办法去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使学生从对写作神秘化的状态中走出来,走出写作“神圣不可侵犯的”畏途,把写作看成和自己需要吃饭穿衣一样平常而又本能的事去做。这方面教师可以在设置的情境下自己先寫出“下水作文”,再让学生写出自己同一情境下的习作,然后师生相互进行作品的交流和品评,最后师生一起畅谈写作过程,交流写作心得,感悟写作灵感。如此,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自然会由对写作的敬而远之变得亲而近之,写作神秘感也自然会消失殆尽,写作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学生感觉写作轻松了,作文自然就不再瞎编乱套了!
当然,教师写作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尤其要力争使学生能触景生情,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如果在学生中间普遍培养了这样的写作心理,那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水到渠成了。
二、倡导自由随性写作,引学生真情为文
作文教学不好搞,学生热情不高,教师疲惫不堪,根子不在作文本身,而在我们对学生写作的要求太多,条条框框多了,手脚又怎么会灵活呢?我们随便翻看一下那些名家的作品就会发现一个写作的规律—写作是随性而为,绝非强求之作。名家的率性而为成就了他们作品的风格、个性。因此,在学生作文训练中还是应该引导、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写作为主,让他们在真实的表达中逐渐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无论其采用何种命题方式,都没有离开考察学生观察、思考、感悟自然、社会与人生这个大主题。从考场优秀作文,尤其是满分作文来看,它们也都无一例外地说出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抒发了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绝非传统的严格限制的训练方式所能够实现的。所以,我们应切实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自由随性作文,使学生在不受约束的作文环境下放胆为文,率性作文。
倡导随意率性作文,比较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把阅读积累素材与经常性的口头作文训练和书面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在广泛的阅读中广积写作原材料;在反复的口头作文训练中让学生搜集整理自己的材料储备,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敏捷的思维能力;在书面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学会用经典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思考与理解,情感与态度。如是,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学生积累的材料多了,对自然万物、对社会世相必然会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等,同时从写作的角度看也必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风格,如是学生作文也自然会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之作“面世”。
三、创新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批改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其指向就是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一则可以确保自己立意的稳定性,使自己表达的始终是自己的声音;二则可以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提升个人表达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的修改中学会怎么写出更高水平的习作来。
创新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习作的批改过程,教师首先要改变一贯的对学生“不放心”的思想,要相信学生有批改自己习作的潜能。其实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孩子都有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的愿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去保护孩子的这种向善向好的愿望,促使他们把所做的事精益求精的完成好。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评改作文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示范带动-方法引领-评改实践-反思提升”的思路,让学生在老师示范带动、逐步掌握评改方法的基础上,自己自觉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复的修改实践,并及时地总结自己作文的得失利弊。
再次,要注意学生评改作文方式的灵活性。每个人都有向别人展示自己最优秀一面的思想和动机,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评改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让他们在自评自改的同时,进行小组互评与班内交流,班际评改与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最优秀的文章展现在同学的面前。
作文是一个自我表现与自我完善的过程,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作文本是自我事,勉强做作难为文;发挥学生主体性,全程参与激情韵;消除神秘随性作,自省自改耀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