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研究

2014-04-29 00:44:03兰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吸引力思政课记忆

兰征

摘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管理课堂,如何设计理论讲授方式,如何组织授课语言,以及教师自身的魅力往往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关键词:独立院校;思政课;授课技巧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向大学生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途径,也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然而,在高校中,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持有偏见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时代的原因,独立院校本身的课程设置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等等。其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对授课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教师自身素质入手,对提高独立院校思政课吸引力提出几点思考。

一、独立院校教师授课技巧存在的一些不足

现在独立院校思政课教师大部分并非师范专业出生,从来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技巧上的学习和训练,存在着大量缺乏教学技巧的教师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乏语言技巧思政课的理论由于都来自党历史上的正确的经验总结或者党的大政方针,理论性比较强,有其特殊性。思政课教师往往容易受理论本身的影响,局限于书本上行文方式,用一种与学生生活环境比较脱离的语言习惯,让学生产生一种疏离感,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吸引力。

2.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有传统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在思政课的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教师把多媒体当作课本的另一形式的现象,多媒体时常沦为文字显示器,而无法发挥它最大的优势,学生又因为课堂不够生动而兴趣索然。

3.教师忽略传授记忆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传授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也无可避免的需要对大量知识点进行记忆。因此,教师也有责任帮助学生轻松的记住知识点。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讲解,而把记忆的部分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或是在课堂上采用抽问的传统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机械的学习方式往往让学生对如此大量的理论知识产生恐惧感和无力感,“该记的记不住,记住的很快忘”,已经成了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影响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

4.教师授课中,为举例而举例的现象比较严重在理论教学中,思政课老师免不了要通过举例子来达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以及增强课堂趣味性的目的。然而在教学中,却大量存在着教师为举例而举例的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举例单纯只是为了说明某一知识点,事例缺乏时效性和生动性;第二,为了追求举例的趣味性,偏离知识点太远,不能达到举例的目的;第三,举例仅仅局限在事例的讲解上,缺乏深层次的分析,不能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党的政策和中国国情的目的。

二、关于提升独立院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几点思考

1.打破传统教育方式,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正如邓小平所说:“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独立院校中,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高校思政课,反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政课的吸引力。调查显示,学生普遍期望在思政课上除了能获得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更清晰的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更深入的认识热点社会问题。这就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也需要有新的理念,“用实际支撑理论,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新目标。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只有对理论理解足够深入,教师才能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认识上的飞跃,才能给学生呈现出既丰富有趣,又紧扣主题的支撑性案例。

其次,思政课教师必须提升自己认识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不能只是局限于事件本身的描述,思政教师应该做好前沿理论的研究,提升深度讲解的社会热点的能力,至少在某些问题上,让学生在课上能够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实际和政治理论之间的联系,建立学生对理论的信心,从课堂深度的角度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2.将艺术、美学融入课堂,从视觉和听觉上抓住学生如今,对于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新鲜事物、时代语言和娱乐态度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相反枯燥的理论学习往往和他们青春期的天性背道而驰。因此,思政教师授课的方式也要紧跟时代,尽量符合大学生的审美要求,从视觉和听觉上减少理论和学生心理的疏离感。

首先,思政教师要更好的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升课堂吸引力。从本世纪初开始,多媒体教学就已经逐渐走进思政课堂。多媒体教学由于其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对枯燥的政治理论的兴趣和注意力。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对满是文字的幻灯片比较反感,认为如果能多以图片或者视频而不是文字的形式呈现会更能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对教师而言,在图片和视频选择上也并不是毫无要求,应该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尽量从学生的审美角度入手。

其次,思政教师应更加注重自己的语言技巧。语言是一门艺术,好的语言技巧能够使原本无味的文字变得生动、充满活力,对于传播者和接受者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清、讲透理论的基础之上,还要尽量用通俗易懂、貼近学生生活的用语来授课,从听觉上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同时,幽默的语言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创造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加融洽的沟通平台,使教学课堂活跃。教师应该适时的用幽默的语言化解课堂的紧张和学生的沉闷,在轻松的环境当中实现理论的传授。

3.从方法入手,让理论记忆变得更轻松高校思政课虽然不应以应试为目的,但是理论教学中大量的理论需要学生记忆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据笔者从事一线教育的经验来看,某些无法用生动事例来阐述和增色的理论,往往是学生最抗拒和排斥的,兴趣度也最低。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表示:“虽然理论本来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老师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让我们更快的记住,会让我们更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如何让学生更快记住某些理论的角度入手,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同时,学生普遍认为传统的集体朗读、抽问、勾书等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大学的学习,也不助于提高记忆效率,反而让学习变得更加的机械和枯燥。笔者认为方法可以是多样性的,在此简单提出几点,供同行参考。

第一,可以从记忆规律入手;人的记忆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掌握一定的规律,定时复习,记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记忆效率。

第二,可以从理论本身入手,基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开辟不同的思维和记忆的角度;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部分,有大量的著作需要和不同的阶段联系起来记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研究“萌芽”、“形成”、“成熟”等词所描述的人的思想状态上入手来区分不同的著作。例如,“形成”阶段应该是对某个东西有一定认识,但还不完善的一个阶段。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以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革命问题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刚好是“形成”阶段的一种思想状态,以此为联系,实现快速记忆。

第三,在某些特定理论上,可以用特殊的方式来帮助记忆。所谓特殊的方式,就需要教师拥有更活跃的思维和发挥更多的想象力。比如,在记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的问题上,在传统的讲解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比较另类的方法,“数笔画”。“毛泽东”三个字分别是4,8,5画,加以处理(4+8-5=7),帮助学生记住确立时间为党的七大。

猜你喜欢
吸引力思政课记忆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吸引力2
吸引力1
跟踪导练(三)4
记忆中的他们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