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视唱练耳教材体系的发展概况

2014-04-29 03:14赵卓
北方音乐 2014年3期
关键词:发展概况视唱练耳

[摘要]我国视唱练耳教学发展从无到有经历了漫长的一个过程,它已从简单的单一理论学科发展成一门科学化的、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分四个时期对我国视唱练耳教材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材体系;发展概况

视唱练耳学科迄今为止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最早起源于欧洲是法国理论家圭多?阿雷蒂努斯(cuidado,Aretinus)为教会的唱诗班开设的歌唱训练。视唱的直译是:用人声按着歌词的乐谱歌唱的练习(意大利文为solfeggio出自sol和la两个音名)。1795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成立,视唱练耳被指定为音乐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并出版了第一本教材《音乐学院的音乐综合基础训练》。其内容是发声练习、读谱练习等等,随后又相继出版了融入乐理基础知识等方面的综合性训练教材。后来随着不断传播演变,经过各个国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专研,逐步形成了音乐基础教学中一门系统的学科,即“用唱名法一系列的练习来训练耳朵的学科,在我国称之为“视唱练耳”。

一、建国前我国视唱练耳教材体系建设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视唱练耳的发展最早应追述到清朝康熙年间,是清代来华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徐锢舁(Pereira?Thomasl645~1708)所为。此人1673~1708年曾任康熙的宫廷音乐教师,他在皇宫里讲授西方音乐,并编写了《律吕篆要》,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乐理,广泛涉及当时欧洲已经通行的五线谱记谱法以及相关的音律、节拍、和声等音乐理论知识。由此可以证明视唱练耳这门学科在当时已经有了一个早期的雏形。到清光绪年间,特别是戊戌变法之后学堂乐歌这种形式逐渐开展起来,由曾志文(1879~1929)翻译和增补的《乐典教科书》以及他编写出版的《教育唱歌集》成为当时最有代表性的音乐教材。当时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即李叔同(1880~1942),在日本编辑出版的《音乐小杂志》(1884~1940)。

这一时期,用于基本音乐学科教学的,较为通用的教科书,主要有萧友梅(1884~1940)编写的《新学制乐理教科书》、《新学制歌唱教科书》(1924年3月出版)。《新学制乐理教科书》共有六册,为初中三个学年所用,每册是十课,课后附有练习题。这是最早一本由我国音乐教学家撰写的系统的乐理教科书。《新学制唱歌教科书》共有三册,为初中三个学年所用,每册十首歌,三册共三十首歌。全部由萧友梅作曲。这套教科书的曲谱全部采用五线谱,每首歌曲都有钢琴伴奏谱,这是当时最早使用此形式的音乐教科书。这一时期出版的与基本乐科教学有关的教材还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小学课程“乐理教科书”》《中等学校乐理唱歌合编》等。这些教材的编订和出版,对中国早期学校音乐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视唱练耳教学体系改进和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我国学校音乐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处于刚刚起步的时期,因此也可把它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视唱练耳教材体系形成的初级阶段。

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使国民音乐教育兴盛起来,虽然没有专门的视唱练耳课程的出现,但在教授“学堂乐歌”的过程中已经体现出对基本乐理和音律的要求。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高等的音乐院校中有了视唱练耳课程,如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广州音乐学院等都设立了该课程。而这时这些学校里的视唱练耳课程并不称为视唱练耳,而是被称之为“视唱”。学堂乐歌是这一时期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音乐表现形式。

二、新中国成立(1950~1970)——视唱练耳教材体系建设的摸索和发展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习教材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出版了大量的视唱练耳教材。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一时期国外大量的视唱练耳教材进入我国。而这一时期的视唱练耳教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国视唱练耳教材,例如法国雷蒙恩著的《视唱教程》(第一卷单声部视唱)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55年出版和《视唱》(第二卷二声部及三声部视唱)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一类是前苏联的视唱练耳教材,前苏联的卡尔梅科夫和弗里特金合著的《视唱》(第一卷,单声部视唱,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视唱》(第二卷、二声部及三声部视唱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视唱教程》(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还有前苏联斯波索宾编著的《视唱)x第一分册,第二分册X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57年和1958年出版)。二是由于国家对高等音乐院校的基础理论学科教材建设的重视,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家和理论家一方面通过借鉴国外视唱练耳教材中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立足我国当时高等音乐院校基本实际情况,根据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创编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唱练耳教材。1953年由马思聪编著的《视唱练习》由新音乐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自主编著的视唱练耳教材。随后在1957年由马革顺编著的《单声部视唱练习》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问世。教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一些国外的民歌和经典片段,一部分是根据西方大小调式创作出来的歌曲,还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民歌或根据传统五声调式创作出来的歌曲。而195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由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编著的《多声部视唱教材》中,中国歌曲的占有率为100%,为具有中国特色视唱练耳教材发展积累宝贵的财富。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中国学校教育进入到一段最灰暗的时期,中国教育发展几乎完全停滞。老师和学生只能接触一些革命歌曲,所以这一时期中国视唱练耳教材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三、20世纪80~90年代——视唱练耳教材体系建设飞速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视唱练耳教材的编订和出版进入了一个全面复苏、飞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都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高等音乐院校也随着改革的春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国际间的音乐交流活动逐渐频繁,国外大量的教材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被介绍到了国内,各院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开始越来越多,各种关于视唱练耳教学的比赛、论坛、教材编辑的讲座、大师课,频繁地进入高校的课堂。全国视唱练耳教材的建设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不仅种类繁多,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教材方法也更加科学化、信息化。在这个时期部分国内音乐教育工作者编写的及国外翻译介绍到国内的视唱教材见表1:

这个时期的教材丰富了、明确了我国高等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方向,对我国视唱练耳考试考核制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对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构建音感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教材也存在一些缺憾。一是这些教材一直沿用传统的西方大小调式对学生进行视唱和听辨的训练。二是教学手段也是沿用传统,没有太大的变化。三是国内各院校交流太少(只有两次,一次武汉一次西安)。

四、21世纪至今——视唱练耳教材体系建设发展的成熟时期

21世纪随着信息化产业革命的爆发,网络、电子产品逐渐进入了千家万户,而这也给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电脑、因特网等多媒体进入到我国视唱教学中,2010年中央音乐学院赵易山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项目中期研讨会在深圳落幕,这被公认为视唱练耳教学领域的革命,从此我国视唱练耳教学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在这期间,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不仅在教学手段有所突破,而且在教材内容上加入的更是进行一系列拓展和创新。泛调性、无调性、十二音等现代音乐作品出现在高等音乐学校的视唱教材当中。而且国内各音乐院校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这个时期的教材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下面就是笔者对2000年以后国内各专业音乐学院所用教材的搜集:

综上所述我国视唱练耳教材发展建设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从简单的读谱即唱到视唱和练耳的合并,再到乐理和视唱练耳的融合,最后到视唱练习、乐理、和声、复调等多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视唱练耳教材的发展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明天的曙光。

作者简介:赵卓,女,辽宁人,硕士,视唱练耳专业,助教。

猜你喜欢
发展概况视唱练耳
浅析油画技法和鉴赏的认识
屋顶轻便型速生草坪建植研究探讨
浅析大号基础学习中重点与难点
蒙医药特色与发展思路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