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
摘 要: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和过去的教学方式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它比较注重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培养,益于学生成才。
关键词:高中体育;选项教学;高效;成才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多种体育项目的教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课时数是有限的,学生往往未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当前实施的体育选项教学和过去的教学方式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它比较注重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通过学生对体育项目所产生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前期阶段影响体育选项实施有效教学的原因及对策
(1)开设的项目以及班级的编排。在体育教学当中,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的众多项目所产生的兴趣一直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学生一旦对体育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运动的技能方面以及身体的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经过前期的铺垫之后,已然形成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然而,为了保证体育选项的高效教学,教师可以在经过调查之后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例如,在高一年级当中总共有二十个班级,教师可以随机抽取6个~7个班级进行有关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问卷调查。最后,教师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运动场地和器材条件,为学生开设适合的体育项目。在开设过程中,不需要一味地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应当培养学生对可能喜欢的体育项目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某个项目的密集度,因为人数过于集中,将会对教学的高效性产生影响。
(2)编写校本课程。新课标只是规定了學生的学习范围,而在实际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就要看教师所选择的内容。因而,教师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可以根据一些成功经验选择体育项目中的实质性内容以及对于课时的安排。
例如,在安排篮球活动的教学时,可以依据大学体育系专业课程,确定篮球项目的教学方式以及计划。也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适合的内容,在经过一系列的整合之后选取适合学生发展与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
二、教学过程中影响体育选项实施有效教学的原因及对策
(1)加强言语的高效运用,进行情境的导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一直都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它分为两部分:一是语言上的鼓励;二是运用肢体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关注和精准动作的示范。
例如,在教学开始的最终阶段,教师可以采用简明以及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之后,再向学生提出学习内容以及最终期望达到的目标。同样,在情境导入的方式之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到的语言要简单明了。而在讲授一些技术要领时需要用到精炼的表达以及身体方面的肢体语言,大大减少可能浪费的时间。
(2)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课堂管理,因为课堂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课堂管理也为后续的教学顺利开展以及高效的教学提供了保障。选项教学的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它是把许多的班级进行重新整合,这样的方式就导致了学生的凝聚力不够强。而加强课堂管理力度,就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协调好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3)教学组织过程强调简约性。体育教学中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经常调动队伍,高效的组织纪律能够促进教师更为高效的讲解以及学生较好地进行练习。例如,在进行足球的体育项目时,其场地相对而言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在训练之前就需要跟每位学生交待好队伍集合的哨音信号,这样的交待能够保证学生在听到哨子的声音后以较快的速度集合。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而就需要教师在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要对一些知识技能有更深一层次的掌握。若不具备较高的运动水准,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难产生威信。同样,在加强了技能方面的训练之后,还要提高教学方面的能力以及分析探究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书籍以及报刊的阅读等,不断深化理论方面的知识,再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才能适应育才的需要。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涉及到众多方面。这种现象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同样,影响教学的效果包括的方面既来自于教师的、也有来自于学生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高效性,进而使得学生得到一个全面的发展,助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匡梨飞.论体育教学语言的作用及其运用要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3).
[2]辛利,李林.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
[3]鲁龙林.大连市示范性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夏安江.试谈“快乐体育”和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J].安徽体育科技,2005(4).
(江苏省兴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