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勇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是人类认知世界、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观察对于学生的意义,就是其能够在教师的指引和辅导下,通过对人文社会的观察、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获得大量的感知和认识,然后通过一定的思维加工,“存精去粗”地继承已知的知识和成果。
学生观察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感知和接受知识的速度和进度,这种速度和进度其实就是一种学习的效率。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美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能力。因为,美术学习是一门脑、手高度协调的学习门类,它必须以观察为基础,才能完成高质量的绘画作品。
但是,作为小学生,受其年龄和心理的影响,他们的观察习惯较为随性,没有一定次序和规律性。这种即兴的、随性的观察,只能是无意观察,这种观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不是很大。所以说,小学生的观察很多时候都不算是真正的观察,可能只能说是“观看”。但是,真正有效的观察,一定是要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和持久性的。所以,要想借助观察的力量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下面,我就简单阐述作画过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
一、绘画前——明确观察任务,把握整体,关注细节
要想帮助学生借助观察的力量提高绘画作品的质量,教师必须重视作画之前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不能任由学生无次序、无目的地进行观察,不良甚至错误的观察习惯、方法,对学生的作画百害而无一利。
作画前,教师应该就观察的目的、意义、方法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和培训,让学生了解有效观察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借助观察的力量,提升作画的质量。
例如:我曾经在两个三年级的班级上过同样的一堂课,这堂课的主题是用油画棒画“我们美丽的校园”。第一个班级,我没有进行观察方法、习惯的相关讲解,只是布置了一下主题,教授了一下油画棒的作画方法和技巧。而第二个班级,除了讲授在第一个班级讲过的相关知识,我还就观察的相关知识做了一点讲解和渗透。
我告诉孩子们,如果你画的是你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校园”,那么,你可以尽情地想象,随意地画出你所想象的校园。可是,如果你画的是你眼睛看到的校园,那么,你就要注意观察。可以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比如可以按照“从校门口一直到进教室”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这样的一个顺序进行观察。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再就某个细节作进一步观察。比如:早晨的校门口是怎样热闹,主干道是如何干净,教室是怎样的窗明几净,操场上又是如何的绿草茵茵。
当两个班级的绘画作业交上来以后,对比之下我发现,第一个班级,孩子们的作品取材都大致相同,无非就是教学楼、操场、蓝天白云、红花绿树。但是,第二个班级的孩子,他们的取材就和第一个班级不一样。在他们的画中,早晨,热闹的校门口是“美丽的校园”;中午,学生就餐的“安静有序”是“美丽的校园”;放学时,同学清扫教室更是“美丽的校园”。
孩子们用独特的视角进行取材,创作出了高质量的绘画作品,这不能不说是进行了有效观察的结果。所以说,在保证绘画技巧的基础之上,作画之前的有效观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绘画质量。
二、绘画时——明确观察方法,适时调整,扶正方向
如果说,绘画前的观察,有助于学生的取材与整体布局的话,那么,绘画的过程中,则更需要老师在观察的方法方面,适时地加以指导,以便学生及时进行调整,不致出现无意义的偏差。
还是以以上事例中的第二个班级为例,在我讲解完,学生开始自己作画后,我在巡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楼房与操场的比例问题,取材取景的角度问题,局部的表现力问题。当时,我很疑惑,我明明进行了有关观察的相关讲解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些偏差?细想之下,终于明白,学生的观察能力正在养成之中,不可能跟专业的美术老师比。所以,虽然教师在绘画前有了一定的讲解,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所以,我就逐个点拨,提醒他们采用全面、局部、重点、对比等观察方法,一步步地保证绘画的质量。这就好比虽然给孩子们定好了“航行”的目的地,但是在“航行”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人及时检查“航线”,防止出现方向性的偏差。只有这样,绘画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三、绘画后——借助作品分析,激发兴趣,寻求进步
在学生的绘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给予观察方法、习惯的讲解,是不是不用再进行了呢?当然不是。相反的,绘画结束后的有关观察的讲解是最为重要的。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孩子们,很多时候接受的是不成系统、较为零碎的知识,而教师则有责任要让孩子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上述事例中,我在进行作品展示时,除了进行相关绘画技巧的讲解之外,我还结合每一张画,进行观察对象的讲解。比如:有一个孩子画的是高大的教学楼,可是却把围墙画得跟教学楼差不多高了。作为写实的绘画作品,这是因为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没有注意比例的问题。如果学生绘画完毕,我只是稍加点评,那么,在他以后的绘画中,他可能还是不会注意比例的问题。于是,我提示他:“你仔细观察一下,围墙和教学楼的高度是怎样的比例呢?”该生看了看窗外,说:围墙差不多只有一层楼那么高。
相信在以后的绘画中,孩子们一定能重点关注所画事物的比例问题。这样一来,观察的能力就有了一定的提高。长此以往,逐渐提高的观察能力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绘画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在学生绘画前、绘画时、绘画后,都应该进行观察的相关方法和习惯的讲解。面对孩子时,这样的讲解不需要特别注重系统性、条理性,但应该注重整体性和适时性。孩子们的思维比较简单,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技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最终,借助观察的力量,提升绘画质量。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