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步洲
摘要:中小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绝大部分学校还没能抓住这个契机: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可行的计划,缺乏指导体系,缺少必要条件,没有参与动力。只有高度重视闲暇时间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实施科学的调控,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充分发挥闲暇时间在中小学道德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闲暇时间;中小学;道德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9-0053-04
以减负为中心任务的规范办学行为给中小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仅是双休日、节假日给予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就已经达到160余天,这还不算上活动课、自习课、早晚自修、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在这么多的闲暇时间里干什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利用这些十分宝贵的闲暇时间?类似的问题变得十分普遍。中小学生的道德文化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目标必须要关注的重要方面,但是,当前的基础教育既没有相应的课程,又缺乏专业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道德文化教育时间。闲暇时间的大量出现,为中小学摆脱道德文化教育的困境提供了比较好的出路。
一、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基本与道德文化教育无缘
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闲暇时间则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们对江苏盐城、山西介休、河南辉县、甘肃天水、新疆哈密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了调研,发现在中小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1.没有明确的道德文化教育目标
中小学生获得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后,由于没有明确的闲暇教育目标,特别是道德文化教育目标的引领,在闲暇时间的使用上自流性和盲目性问题很大。从被调研学校的情况来看,学校领导、教师基本没有把道德文化教育列入学生的闲暇教育中,学生和家长也基本没有考虑过需要关注道德文化。从调查数据看,学生在闲暇时间选择自习的占16.9%,选择休息的占64.1%,选择逛街的占12.0%,选择参与其他公益活动的仅占7.0%。除去7%参加“公益活动”的和16.9%自习的学生外,有76.1%的学生对闲暇时间的支配没有受到目标的科学调控。应该利用闲暇时间开展道德文化教育活动,做一些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益的事,例如参观、调查、生活体验、道德实践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自由地发展,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
2.没有可行的道德文化教育计划
道德文化教育的时间如何安排,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不同年级的活动如何形成系列,可采取何种活动形式,等等,在对这些问题展开调查时,发现东中西部被调查的中小学校都没有可操作的教育计划,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中小学生在闲暇时间使用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针对“你在闲暇时间里经常做的活动有 ”这一问题,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选择“学习”的占13.3%,选择“体育活动”的占20.1%,选择“娱乐活动”的占41.0%,选择“上网游戏”的占25.6%。占被调查人数66.6%的学生把大块闲暇时间都花在“娱乐活动”和“上网游戏”上。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减负和规范办学行为的目标,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时间浪费。
3.缺乏道德文化教育的指导体系
中小学生如何能自觉地参与道德文化教育活动?如何提高教育效果?从调查的结果看,被调查学校还没有形成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的指导体系,由此带来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当学生面对“你参加闲暇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这一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占39.3%,选择“释放压力”的占50.7%,选择“朋友推荐”的占6.7%,选择“学校、家长要求”的占3.3%。而学生在面对“闲暇活动结束后,你是否经常有浪费时间的感觉 ”这一问题时,选择“每次都有”的占10.0%,选择“经常有”的占26.3%,选择“偶尔有”的占49.5%,选择“没有”的只占14.1%。这两组数据表明:因为没有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指导体系,才会有85.9%的学生感到他们的闲暇活动是在浪费时间。这就表明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期待着有效的道德文化教育指导体系的构建。
4.缺少必要的道德文化教育条件
中小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不同于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既需要社会文化部门的配合,又需要社区具有相应的基本条件,像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少年宫、道德教育基地等,不是中小学生想去就能去、想进就能进的;学生想参与社会实践,缺少专门人员的安排和指导;学生想参加社区文艺演出,缺少热心人为他们创造条件;学生想参加社区的服务活动,有时不能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帮助……此外,还有若干与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相冲突的状况,像各类“特长班”“培训班”“提高班”“奥数班””兴趣班”,占去了学生可以参加道德文化教育活动的时间;电子游戏厅、录像厅、卡拉OK厅、舞厅等成人娱乐场所的老板唯利是图,想方设法吸引学生进去消费,把违背道德文化的一套硬“塞”给学生;有些存在戏谑化、漫画化、庸俗化倾向的大众媒体,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心理,把涉及赌博、毒品、色情、凶杀暴力的内容掺杂其中,误导学生干出一些与道德文化相背离的事。道德文化教育条件缺失的问题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解决。
5.没有参与道德文化活动的动力
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是建立在学生自觉主动的基础之上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需求和动力。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这种需求和动力:一是学校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给学生以外力促进;二是教师对于这项软任务没有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三是一般家长不会刻意让孩子不复习功课去参加道德文化教育活动,没有家长的督促,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肯定是难以调动的;此外,一些社区机构、相关文化单位对于没有营利可能的道德文化教育活动不感兴趣。少了这些来自外部的压力和促进力,学生闲暇时间参与道德文化教育活动的动力必然要受到影响。
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呈现方式,像道德文化教育没有突出的地位、闲暇时间的使用有功利性倾向、缺少可供借鉴的经验等等,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
二、认识不足导致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的缺失
中小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客观上处于一种“真空”状态,虽然社会上也已经有人在关注,但是他们是将其等同为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等同为教学生“如何玩”,这是一个将闲暇教育肤浅化、庸俗化的问题[2],与我们讨论的中小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不是一回事。
1.学校认识不足,导致放弃的现象
学校的工作重心往往要受到教育行政部门检查、评估、考核的制约,与一系列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相关联,作为对一所学校的领导层工作的评价,则是以这些条款的表现或数据来做结论的。我们所了解到的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内容中一般没有关于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的内容。这直接引发了学校领导对于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主观上不重视、客观上放弃的现象。
2.教师认识不足,导致方向的偏离
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价学校的内容和标准又成了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学校领导所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而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情况,一般是不大可能进入学校领导的考核视野的。由此,教师把眼光放在如何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提高文化课的考试成绩上。这种做法与减负的动机、目标是不一致的,引导学生把眼光放到道德文化教育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才是减负、增加学生闲暇时间的目的所在。
3.家长认识不足,导致时间的浪费
大多数望子(女)成龙(凤)的家长对孩子在闲暇时间的教育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的。他们不是让孩子做学校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孩子看与考试相关的教辅用书,或者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提高班、兴趣班,目的就是为小升初、中考、高考加分。有些家长已经看到自己子女道德文化素养的缺失,把孩子送到“孟母堂”等民间私塾去学习国学,力图补上学校教育的不足,但这样的家长毕竟是少之又少。
4.社会认识不足,导致氛围的缺失
首先是社会没有重视学生的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没能为中小学生创设好的教育条件。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提出明确的教育要求,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大多没有明确提出这方面的教育目标,对学生、教师、学校领导考核评价没有这方面可操作的内容和措施,同时也没有积极地组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或辅导、交流。第三是社会宣传媒体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不仅专门的教育类报刊对这方面的具体经验、做法、研究成果关注不多,重点研究思想教育或德育的报刊,对此研究也不够。第四是社会文化部门对此缺少热情,像文化馆、少年宫、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等单位或部门,基本没有把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列为他们工作的范围。
三、让闲暇时间成为中小学道德文化教育的契机
如何运用这一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闲暇时间?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如何提高教育效果?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道德文化活动?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教师、家长都是新的研究课题。
1.重视闲暇时间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
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认真关注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问题。可是因为课业负担的原因,确实很难把道德文化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在一些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得来不易的宝贵的大块闲暇时间正在被白白地浪费。为了解决道德文化教育与学校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在考虑学校的整体教育发展规划时,把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摆上议事日程,并且采取切实措施以保证教育效果。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在道德文化素养方面需要补上的功课,同时让他们发现自己在闲暇时间使用上的浪费,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利用闲暇时间参与道德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学校还需采取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同时,求得家长的支持。只有提高对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的认识,扩充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改革教育方法,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2.明确闲暇道德文化教育目标
闲暇道德文化教育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教育的整体培养目标,又要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系列化、具体化,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参与道德文化教育活动。比如对于刚入校的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启蒙教育应该作为第一级道德文化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文明用语,学习运用常用礼仪和规范,学会有礼貌地说话和交往。在这种明确具体的目标指引下,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利用闲暇时间向老师、家长和社会成员求教,主动地在相应的道德文化活动中实践、体验。
3.制定合理的闲暇道德文化教育计划
目标是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方向,计划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路线图。一是计划必须在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的目标架构内制订,通过目标体现总体要求,通过计划展示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计划的制订不仅要体现老师的要求、学生的需要,还要关注家长和社会成员的意见,力求使得计划能够受到多方面的欢迎。三是计划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不仅要明确什么时间段做什么,还要明确怎么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或要求。四是计划实施中当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出现时该有预案,像时间上的机动、地点上的多重选择、对象的灵活调整等等。五是当计划实施时,应该允许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做出实事求是的调整。有了这种科学化、人性化的计划,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活动才可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4.创造良好的闲暇道德文化教育环境
学生闲暇道德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理想的教育环境来保证。这里的环境,一方面是与道德文化相关的物质文化环境,像图书馆、阅览室、少年宫、活动中心、纪念馆、展览馆、教育基地、名胜古迹等等;另一方面是与道德文化教育相关的社会人文环境,像社区的社会风气、文明礼貌交际环境、媒体文化宣传氛围、家庭道德文化教育背景、社会道德文化实践对象的素养等等。首先需要地方政府加强相关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闲暇道德文化教育活动提供物质保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有些地方存在的设施不具备、人员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其次是需要社会成员把学生闲暇道德文化教育作为自己的工作任务,既要严于律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文化形象,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第三是要求社会宣传媒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社会道德文化舆论,去除那些可能误导学生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闲暇时间参与道德文化实践活动。
5.对闲暇道德文化教育实施科学的调控
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活动,具有自由性、主观性、娱乐性等特点,处于一种闲散、开放的状态,其调控难度相当大。一是可以通过目标进行调控,要求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达到相应的道德文化教育目标,并定期以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二是可以通过任务进行调控,让学生在闲暇时间完成所规定的道德文化实践活动任务。三是可以通过程序进行调控,让学生按照老师设定的活动程序开展活动。四是可以通过比赛进行调控,学生为了参加比赛,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学习和训练。有了科学的调控,学生就可以健康有序地开展道德文化实践活动,自主地提高道德文化素养。
6.形成闲暇道德文化教育合力
为了保证中小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的效果,需要学校、家长、社区、政府形成合力。首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协同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并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其次,需要统筹考虑,综合协调,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面对面沟通,可以书面材料通报,也可以通过媒体宣传,让社会各方面都能积极地为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活动做点什么。第三,通过相互交流,同学之间可以分享活动经验;教师之间可以切磋道德文化教育活动指导、调控的方式方法,取长补短;家长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好的做法;社区相关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指导和协调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活动的经验。第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来促进这种合力的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班级、学校,推广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社会评价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家长评价能够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根据家长的要求和建议,调整参与道德文化教育活动的计划。
中小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其解决的方案也需要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必须坚持针对性的原则,讲究实效,才能提高道德文化教育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3-11-16.
[2]黄伟杰.论闲暇教育的两个层面及其实践意义[J].现代教育论丛,2009(4).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