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2-01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首要基础。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下面我就结合从事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以身作则,示范习惯。
从教十余年来,我深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故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学生的生命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写什么,它就会是什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我们在平时经常提醒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要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拾垃圾的好习惯。我校少先队组织了“拾状元”评比活动,刚开始时,没有学生主动去拾垃圾,都嫌脏。这时我们的校长弯下了腰,我们的班主任弯下了腰、我们的科任老师也弯下了腰,这一举动同学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从那之后,每个月每个班级的“拾状元”比例都在减少,最后竟然没有了“拾状元”。哈哈!因为校园里已经没有垃圾可拾了。这就是我们教师率先垂范的作用,现在我校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只要有谁看到垃圾必然会主动捡起,现在这一小小的举动已经成为我校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一大亮点。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形象所感化,进而逐步被同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教材渗透。培养习惯。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为此,在2012年暑假期间,由少先队牵头,在教导处的大力支持下,我组织了七名教师历时三周,编写了一套有关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十分广泛,图文并茂,列举了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机的渗透了学生坐、立、行、走、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等等方面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现在这套教材已在我校广泛使用,其效果得到了家长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三、鼓励上进。巩固习惯。
2012年我校新建教学楼,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少先队建立了一套评比奖励制度,其中有一项就是“五星级班级”评比,所谓五星:即卫生之星:纪律之星:礼仪之星:探究之星:读书之星。我们都知道鼓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良好行为的强化物,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在这项评比活动中,每个班级互相督促检查,少先队每月总评一次,哪个班级做得最好,哪个同学做的最好,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鼓励或奖励,奖励方式不同,有颁发奖状的,有派发奖品的,有广播表扬的等等,并把优秀学生的照片悬挂在楼梯和画廊的“明星之窗”里。让学生学习自己身边的榜样。全校学生都参与到“五星班级”评比中来,不但增强了学生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更加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责任感。
总而言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的不懈努力去完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多关注。正如孙云晓老师所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最后,让我们每位教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当作育人成功的核心,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块主阵地上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