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得到了学校与老师的高度重视,各校开发了丰富多采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机会与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把学习体验作为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许多老师把校本课程看作了国家课程的延伸,照搬国家课程的学习方式来实施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一味追求学生增加了哪些知识、增多了哪些技能,结果使校本课程成为了学生新的课业负担。笔者将以儿童剪纸课程为例,阐述这一价值取向的实际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应该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载体,其目的在于丰富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才能完成校本课程最基本的使命。
把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定位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把学生由听众变为教学的参与者,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消极接受引向积极参与,使他们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真实感受、真切体验。同时,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课程活动体验的“设计者”和“表现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谁也不是单独的“演员”或“观众”,师生共同参与到情境的设计、体验活动中,才能使全体师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好。
比如如果把儿童剪纸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一部分来看,那么,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是大部分学生必须掌握的;而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儿童懂得了多少关于剪纸的知识、掌握了哪些剪纸的技能,而在于在经历儿童剪纸课程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学习体验。如果把学生的头脑当成储藏室,只管往里面塞东西,不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只要完成大量剪纸作品就行,不仅会使本身基础不佳的学生更加感到知识学习单调乏味,有的甚至对剪纸课程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不愿意继续学习,学生在剪纸课程体验过程中,会有许多事情发生,比如:剪纸的纸张选择,是用打印红纸还是对联红纸,或者是红色宣纸还是红色皮纸等。老师可以引导这些类似的事,由学生去尝试,明确怎么选择才是合适的。为课程服务,为学生的体验创造机会。
二、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渠道是多元化的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呢?我想,我们必须结合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及课程资源状况进行探索。笔者开发儿童剪纸课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丰富的过程,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对剪纸进行过完整的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于是和学生一起在失败与成功中体验课程开发的过程。在剪纸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赏、做、展、说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赏:在作品欣赏中丰富学习体验。“欣赏”也是校本课程的重要体验方式。怎样的剪纸是好的,怎样的剪纸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堪称经典,不同的学生,对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诸如此类,就是“赏”的问题。欣赏作品,也不是为了寻得一种统一的答案,而是为了丰富学习体验。观察是学生感知客观世界,获取表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进入鉴赏阶段的桥梁。鉴赏,往往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我们在欣赏剪纸历史上的众多作品后,通过网络购买相关书籍,每人几本,仔细观赏图片和文字介绍,并挑选一至两幅最喜欢的作品,用PPT和实物投影的形式分享给同伴,互通学习。
——做:在尝试操作中丰富学习体验。校本课要“做中学”,动手尝试操作体现了校本课程的体验性和过程性,也是艺术实践的关键步骤,不可或缺。儿童剪纸课程中的“做”,主要是临摹与创作。临摹是学生学习剪纸的基础,首先一个环节是,在欣赏大量优秀作品过后,尝试各种剪纸主题的临摹,学生打印描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后,进行剪刻。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累积之后,才能进行剪纸创作。创作,是衡量学生审美能力的显性依据之一。例如:将作品托画也是一种有难度的尝试,学生感受到了托画的困难和失败。当一张平整的红纸在经历了画、改、剪、托等过程之后,将纸变为艺术,镂空的美直现眼前,让人陶醉。
——展:在筹备展览中丰富学习体验。学习体验的获得,通过教师设计隆重的展览会,展出学生的作品,这也是一种重要途径。在学校“文化艺术节”期间,我们按照学期初的约定,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筹备展览。整个过程学生全程参与,收获不同以往的感受。首先是挑选参与展览的作品,挑选出了36幅4个不同系列的作品。接着是将它们用浆糊简单托裱,学生们又有了新的体验,感受浆糊的粘稠度、衬底宣纸的选择、浆好上墙晾干……老师和学生代表去裱画的商店挑选合适的外框和装裱方式。在一周的等待后,画作运输到剪纸工作室,所有成员集体安装好挂线后再黏贴标签,摆放画架、布置场地直到展览结束。以上种种都是完全不同于普通兴趣小组的筹展经验,在整个筹展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综合的知识与能力、极其丰富的学习体验。
——说:在交流分享中升华学习体验。学习体验需要适当的表达,表达可以使体验得以升华。儿童剪纸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将学习体验通过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在这种交流与分享中,体验水平不断地得到提升。每经历一个阶段,我们师生都要聚在一起,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竹子是我们学校的文化意象,寓意“坚持”与“成长”。在以“竹”为主题的创作中,师生一起感受了竹子的气质,剪纸竹的特殊韵味。在完成这个主题的创作后,学生讲述故事之后,特别令人感动。例如,有学生说:“我是多么想放弃这些竹叶,那么密那么累。想想其他人也许都坚持着剪好了,我也不能落后,对自己说加油。”于是,请他们将讲述写成文字,并刊登在我校的校报上。文章被刊登广而告之的满足感,使学生们又有了升华的学习体验。
剪纸课程展开会有许多丰富的学习体验,在赏、摹、剪、裱、展、述……这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本身就是成长和收获,持续参与剪纸课程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体验。
三、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实际意义
校本课程帮助学习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这些体验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调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在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永恒的桥梁,是知情合一的学习。在儿童剪纸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我们禀持了丰富学习体验的价值取向,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孩子们在经历课程的过程中,体验了课程的乐趣,体验了成长的感觉,体验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体验课程的乐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挖掘生活中有益的因素服务于剪纸课程,是非常有利的。剪纸课程的实施,如果采取枯燥无味的练习方式,学生们很快便会对剪纸失去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乐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怎样让他们在剪纸、装裱等整个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教师导学的重点。于是我设置了一个分目标表格,先达到的学生在表格上获得一颗星,激励未能完成的学生。当所有人都画满星星,所有人都完成一小步汇聚成的大目标时,这种登高一览众山小的心情无比舒畅,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体验成长的感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特别是在穿越各种困难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是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关键,也是校本课程的初衷。在《西游记》人物系列剪纸中,人物的头发是很难体现好的,即使是临摹的作品,也较难将线条剪刻流畅。有很多学生都尝到了多次失败的滋味,发出“再也不要剪头发”的抱怨。“没关系,不要紧,我来帮帮你,你看好,再试试……”这样的语言,来自老师也来自同伴,当困难迈过去的时候,当头发的剪刻不再是困难重重的时候,学生们成长了,这种学习体验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人生。
——体验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习体验,是在学习中获得的与众不同的收获,是身心的一种感悟过程。从剪纸课程的角度来看,学习体验就是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理解、认同剪纸的历史、内容、步骤、拓展等学习对象。只有通过体验,学生才能把古老的剪纸艺术这种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与之交流的存在,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剪纸的基本概念,才会产生探究剪纸方方面面的兴趣。而当“文化艺术节”期间“小剪刀,大世界”的剪纸展览得到师生们好评的时候,当这些作品被用于装饰学校楼道的时候,当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运用了剪纸课程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时,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又有了新的理解。
(徐兰,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215000)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