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宜兰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在存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突出表现为单向的信息传递渠道,即由教师主讲,从头到尾,一讲到底,“满堂灌”、“一言堂”,真正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容器”,只能是听话听话再听话,被动地接受知识,服从地听讲,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一节课下来,教师满以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却晕晕乎乎,似懂非懂,甚至不知所云。这种状况,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束缚,阻碍着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多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讲”上动脑筋,精心布置,把学生引入到发生疑问—实验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笔,互相合作,在互动中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获得知识,迈向成功的快乐。这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了创新的条件。
二、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创新情感
在心理学中,创新情感指创造的动机、探索的兴趣、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情感因素对创造潜能开发所起的促进作用。作为历史教师,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情感。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呢?首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历史老师应利用历史内在的兴趣、情感及德育因素,向学生展示历史美,使学生获得对历史道德感、美感等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另外,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应用充满情趣和美感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体验创造的欢乐,从而使创新情感得以培养。其次,教师的积极鼓励增强了学生成功的愉悦感,心理压力减小,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情感进一步得到培养。
三、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稳定积极的学习情感,以及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努力进取的学习精神,这是一份自觉的、主动的、活跃的学习动机。在历史教学中采取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新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阅读兴趣,能推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历史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其中一项就是“发展休闲的兴趣”,现代教育理念也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本”,新教材精美的图片,蕴涵人文关怀和生动化的编排设计,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呼唤个性,在对历史本体的个性追求中,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塑造。无个性的共性化历史是毫无生气的“死寂”的历史,无生气的历史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窒息,而历史的鲜活性特征是由其个性化特征决定的。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思维
灵感是指人们头脑里突然出现新思想的顿悟现象。灵感思维是一种人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现象。历史灵感思维是指未经逻辑推理就直接迅速地对历史事物作出理解和結论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历史创新能力的表现。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灵感思维呢?这要求学生们掌握和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在新课程教学中,不但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以往历史学习中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要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历史学习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认知、记忆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与智慧,在历史学习的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在历史学习中既得到知识,也得到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经。这样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得课堂和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历史知识的不同方法。因而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培养灵感思维打下基础。
五、运用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现象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体验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总之在历史教材中,有很多探研性的问题,教师充分利用这些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首先引导他们进行历史调查、查阅历史资料、收集历史资料、整理资料,然后相互探讨、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从而达到不断培养和提高探索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六中学3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