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
摘 要: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等非语言符号,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无声”的教育。虽然非语言符号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非语言符号;德育工作;研究;人才培养
人类交流需要两种形式,一种是语言传播,一种是非语言传播。对语言符号的研究,人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非语言传播还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在历史长河中,非语言传播比语言传播还要早上数百万年。每个人在说话时,无时无刻不伴随着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以使自己想法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表达。英国学者霍克斯认为:“没有一个人只是说话。任何言语行为都包含了通过手势、服饰、发式、香味、口音、社会背景等这样的‘语言来完成信息传达,甚至还利用语言的实际含义来达到多种目的。甚至当我们不对别人说话时, 或别人不对我们说话时, 来自其他‘语言的信息也争先恐后地涌向我们:号角齐鸣、灯光闪烁、法律限制、广告宣传、香味或臭气、可口或令人厌恶的滋味, 甚至连客体的‘感受也有系统地把某种有意义的东西传达给我们。”在德育中,教师只重视通过语言符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尽管苦口婆心,也未必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好效果。这其中当然包含种种因素,但是缺乏对非语言符号的重视和应用,毋庸置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库珀说:“非语言交际对教师至关重要,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关系到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时,不能够仅仅通过语言进行信息的传达,还要学会通过各种非语言符号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非语言符号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它是一种可以相互沟通的“无声语言”。
在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中,最重要的是眼睛的接触。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瞪口呆”“两眼放光”“炯炯有神”“白眼”“斜视”等词语,均说明了通过双眼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教师在面对每一个学生时,应该掌握好自己的目光信号,表扬学生时要让他们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教育学生时要让他们看到期待的目光,批评学生时更要让他们看到鼓励的目光。通过目光的对视,可以传达教师用语言所无法传达的真实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透过学生的眼睛,洞察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进而有的放矢地实施德育工作。
肢体语言曾被心理学家迈克尔·阿杰尔称为“沉默的语言”,它对人类的情感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传递的信息中,93%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当学生取得成就时,教师的一次微微地点头、一次轻轻地拍肩、一个深情地拥抱等肢体语言,都能够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和关心。在班会上或是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配合着语言符号的表达,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将人们在交际时的体距分为八种:极近、近、接近、适中、中等、公共距离、室内距离、远距离。后来这一分类概括为四种距离,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是恋人、配偶、父母、朋友等关系密切的人进入的区域,社交距离、公共距离是社会关系较疏远的距离。因此,教师与学生身体的空间传达了师生的关系。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站在讲台上,与学生处于社交距离,并不是非常亲密,进入不了他们的个人距离,无法与学生促膝而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无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学生都喜欢教师来到他们身边,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因此较接近学生的老师,学生才会认为是喜爱他们、善解人意的好老师。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晕轮效应表明,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以后对他的印象。老师的外在美、服饰美能够使学生第一眼就产生好感,因此,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风度仪表,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作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服饰上穿得得体大方,给予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一个仪表端庄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往往都是阳光乐观、积极向上、懂得真善美的学生。相反,如果教师穿的服饰很时髦、很前卫,或是不修边幅的话,就会给学生的审美观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学生对美的理解。若这样,在仪表教育问题上,教师也无法以自身行为来教育学生。
综上所述,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等非语言符号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无声”的教育。虽然非语言符号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2]景曦.教师恰当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之探究[J].宁
夏教育,2008(10).
(江苏省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