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角下加强生命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研究

2014-04-29 00:44王卫
成才之路 2014年28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生命教育人才培养

王卫

摘 要: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个别大学生轻视生命,甚至自杀,这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得到了全社会和各高校的关注。文章以现实为依据,探讨大学生轻视生命甚至自杀的状况、形成原因以及行为特征,对可能发生的轻视生命行为进行及时干预;探索生命教育的途径,以便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维护高校的稳定与和谐。

关键词:人才培养;大学生自杀;生命教育;和谐校园

2009年2月,某大学有2名大学生自杀,同年3月7日下午该校一研究生在宿舍内上吊自杀。在高校里,这种自杀事件虽然是个案,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在国内,自杀是第五大死因,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首位死因。

大学生轻视生命甚至自杀,对国家和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失,对社会风气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对于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针对大学生自杀开展生命教育,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课题。因此,高校必须立足优秀人才培养,从构建和谐校园做起,切实把生命安全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范围,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部分大学生为什么轻视生命

国外对自杀的原因和干预,从遗传、社会、气候、文化、人格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与探索。国内对大学生自杀的研究日趋增多,著名学者董莉莉等人认为,社会转型、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变迁、社会隔离、社会感应和模仿是影响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大学生自杀往往是其中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张建东认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受个体出身、价值观、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多元化分布,但是近年来有集中上升的趋势。

笔者在一所高校从事学生工作,兼做心理咨询。根据自己对大学生的了解,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自杀原因的研究,从周围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出发,以个别访谈法为主,发现部分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因素是关键。①大学扩招造成的学业压力大。扩招一般都以降低分数线为代价,这样,一些原本没有达到分数线的学生也成为了大学生的一部分。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并不适合大学学习,是否能够拿到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压力,让他们长期陷入焦虑状态。在不良情绪的长期困扰中难以自拔,就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进而采取过激的行为结束自己的生命。②家庭因素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关键因素。家庭的变故包括亲人死亡、父母关系不和以及家庭关系破裂,容易使大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一种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得不到及时帮助,容易引发自杀行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会使孩子背负重担,只要在某方面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也可能完全否定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另外,父母的溺爱和家庭的贫穷,有时可能也会使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变得不堪一击。③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压力。2009年的金融危机,把很多人都卷进一场失业的危机中。在这种大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与实际需要的就业人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了一些单位提高门槛,只招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于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2009年2月,一位女大学生因为不堪忍受就业压力,选择了用自杀来逃避眼前的世界。在她留下的10万字的日记中,字字句句都充满着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和无助。就业期望与现实反差较大,可能成为自杀的诱因。

(2)心理因素很重要。①正确价值观的缺失。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及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丧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之风盛行,大学生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很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生命存在的价值。当遇到一些生活事件难以接受的时候,少了正确的价值观的支撑,便容易对生命开始轻视。②情绪失调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原因。抑郁和悲观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情绪问题。在大学生自杀的种种案例中,无论是学业、求职,还是恋爱,或人际关系问题,在越来越积聚的矛盾中加深了大学生的抑郁和悲观情绪,并最终导致自杀行为。据调查,自杀和抑郁有着很高的相关,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杀企图,而且估计有一半以上的自杀者都有明显的情绪抑郁症或处在严重的抑郁状态。因而抑郁情绪可以作为评定大学生自杀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③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就是开朗,友爱,有一个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大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知识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习惯可能不一样。在这样几乎全新的环境中,有的大学生可能易陷入苦恼之中,甚至走向悲剧。因此,当大学生遇到人际关系问题,觉得无法越过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来自家庭、朋友以及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支持的力量,也让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二、预防大学生轻视生命,创建和谐校园,迫切需要开展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自杀的深层动因。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笔者曾经咨询了几个有自杀念头的大学生,他们之所以想自杀,主要是因为个别学校或家长只看重成绩,根本不传授生命的智慧。大家都知道,“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有的学校可能对学生专业教育非常关心,而对德育、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有些淡化。有的教师似乎只是单纯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漠然。这样,有的学生如果出现心理问题或人生观等问题,倘若一时找不到排解,个别学生可能走向极端。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把生命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要让学生热爱生命,既热爱自己的生命,更热爱别人的生命。要学会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做一个开朗、达观、热情、自信的大学生。

(2)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教学生“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做人”。通过学校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同时,更要让我们的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身边每一个人。要正确地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看待生活,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考验。现代社会,不仅重视大学生的专业和专业才能,更看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坚强、乐观、积极、有爱心的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就是生命教育的目标。

(3)开展生命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中心要求。大学生吸毒、犯法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都是不和谐的音符,对文明和谐校园的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心理咨询与会诊中心主任LouiseDouce教授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杀可以预防,有针对性地重塑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可以降低自杀率。”这里所讲的实际上就是开展生命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才能形成和谐的音符,使校园美丽和谐。

三、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1)选拔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若要生命教育有效果,必须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认真选拔和严格培训,让他们首先对生命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敬畏,了解生命教育的价值和实施策略,从而配合学校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教师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着充分了解和尊重。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③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④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⑤拥有个人魅力及感染力。拥有这五个条件,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个人魅力、感染力及影响力,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就会让学生感觉亲切,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达到教育的目的。

(2)设置合理的生命教育课程。高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上课,因此,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各高校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我国已有一些高校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比如2002年,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明确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公民教育及价值教育,并在多所学校推广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还有的大学为了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同时,将“人生哲学”课程列为共同必修课程。这些高校的实践经验都可以借鉴。学校可以通过选修和必修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的方式,让生命教育走进大学课堂并成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直接开展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重点在于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性。生命教育主要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两课”等角度开展。在内容设置上,生命教育可以涵盖多种内容,如生命的历程、人格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死亡教育等。在理论渗透的同时,辅之以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如给学生设置一些情境,让他们从做中学,亲身体验生命的意义,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们不恰当的行为是由不合理的信念引起的。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可以有效防止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①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非常关键。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及时解除他们的困扰,避免他们在心灵的歧途上越走越远。心理咨询机构也可以在学校定期开展生命教育的宣传活动,引导大家珍重生命。②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笔者认为,要为学生创建心理健康档案,先筛查,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开展工作,建立“校领导—咨询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气象员”五级工作体制,这样,有问题的学生能被及时发现和关注,从而逐层解决,提高工作效果。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可以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形成良好的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术氛围的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积极投身其中,这样就可以较少地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要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创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家长和学校放心。

(5)完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指家庭、亲友、同学或社会其他组织对个体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心、安慰和帮助。社会支持系统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与抑郁、焦虑以及毒品的使用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当大学生在遇到一些困难觉得无法越过的时候,这时如果能够得到来自家庭、朋友以及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支持的力量,也让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未来。所以,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有利的保护作用。

结论:个别大学生的自杀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葬送了家庭的希望,给社会带去了阴影。引起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成因,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和自身的心理因素。要重视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预防,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大学生的心理档案资料,加强大学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要在引导、教育和关爱中,使大学生形成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和认识,早日成为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兴.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张建东.大学生自杀心理机制的形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05(3).

[3]马琪山,黎晓娜,李文婷.加强生命教育共建和谐社会——当代高

校部分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高教研究,2008(4).

[4]曲志华.大学生自杀心理成因分析[J].科学教育,2008(9).

[5]乔丹,杨淑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探究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2008(4).

[6]赖雪芬.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J].教育评论,2005(1).

[7]韦光明.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8]杨治良.简明心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生命教育人才培养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