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也不自觉地卷入了效率至上的浪潮之中。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老师一提问就期待学生马上给出答案,学生一回答老师就马上作出评价,快马加鞭中,课堂环节设置之多,教学节奏推进之快,令人惊叹!然而,在这样看似收获颇丰的“大容量”课堂上,我们却很少看到学生在静心思考,很少听到学生在独特表达,儿童的身心被压抑、自由被控制,独树一帜的“这一个”被迫同化为千人一面的“这一类”,长此以往,自我从何而来,个性从何而来,“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从何而来?下面,笔者将从“延时评价”这个角度,来谈谈让生命在课堂上自由舒展的一些思考。
一、认知,在延时评价中走向丰盈
课例:你们知道“养育”是什么意思吗?(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鸟岛》)
师:“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这句话里有一个新词叫“养育”,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养育就是鸟妈妈把鸟宝宝孵出来,让它在鸟窝里慢慢长大。
生:养育就是鸟妈妈天天照顾小鸟,不让它淋雨,也不让它饿肚子。
生:老师,我们也是爸爸妈妈养育长大的。
师:那你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养育你的呢?
生:小的时候,妈妈会天天给我换尿布,阿姨就是这样照顾小妹妹的。
生:生了病,爸爸妈妈还会带我去医院看病,如果要挂水,他们也一直陪着我。
师:嗯,讲得非常好!爸爸妈妈把我们生下来,照顾好我们的生活,这是“养”,那他们还会怎样教育我们呢?
生:我做错了事,妈妈会给我讲道理,让我以后不再这样。
生:妈妈还教我对人要有礼貌,和小朋友要互相帮助。
师:教给你们本领,让你们变得更加懂事能干,这就是“育”。想一想,鸟妈妈又会怎么做?
生:鸟妈妈会教小鸟捉虫子、搭鸟窝。
生:鸟妈妈会教小鸟学飞行,还会教它们怎样躲开老鹰、保护自己。
师:是啊,鸟儿和我们人类一样,养育孩子的过程饱含着父母的情与爱,让我们记住这个词——
生:学生深情朗读。
师:知道吗,在古文字里,“育”字这样书写的,上面像一个刚出生的宝宝,下面的“月”表示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慢慢长大。让我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心里牢记他们的养育之情,一起再来写一写这个“育”字。
生:学生若有所悟,认真书写。
“养育”这个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抽象的,教师的预设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说说鸟儿是怎样养育后代的,进而获得一种浅显、感性的认知即可。但在交流时,有个孩子联系到了自己的生活,对于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没有简单运用“你说得很对”这样的即时评价快速跳过,而是将话题进行适度的延伸拓展:联系生活,说说父母是如何“养”、“育”自己的,唤醒学生内心真切的情感体验;回归文本,说说鸟妈妈又会怎样“育儿”,将动物和人类共性的情感自然比照;引入字源,在对古文字的形象述说中,“育”字的人文内涵得以进一步升华。这样的教学,将儿童置于课堂的中央,他们对“养育”一词的认知,由肤浅到深刻,由遥远到亲近,由简单到丰盈,“养育”的温暖意蕴被生命热情拥抱,构建为儿童充满生机的意义世界!
二、思维,在延时评价中走向多样
课例:这样的天空你喜欢吗?(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云房子》)
师:风来了,云散了,此时的天空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朗读)“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样的天空吗?
生:我喜欢,笑眯眯的太阳看起来多温柔、多亲切呀,而且太阳公公一出来,我们就可以出去玩啦!
生:天空蓝蓝的,干干净净,就像一望无边的大海,我感觉非常美丽。
生:老师,我不喜欢现在的天空。
师:哦,为什么呀?
生:现在的天空除了太阳什么也没有,光溜溜的,一点都不好看,还是有云房子好!(孩子微蹙着眉,看得出的确不喜欢这样的天空。)
生:对,就怪那阵风,把云房子全吹走了,真是太可惜了!(一脸的惋惜,足见对云房子念念不忘。)
师:嗯,云房子多有趣呀,这几个小朋友到现在还难以忘怀呢。你们的“不喜欢”,老师能够理解。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美是多种多样的,你可以喜欢碧蓝的天空,也可以喜欢洁白的云朵,可以喜欢弯弯的月儿,也可以喜欢闪闪的星星,每个人的选择可以各不相同,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去发现美、欣赏美,然后一起分享美,好吗?
生:好!(每一张笑脸上,都洋溢着被肯定的自信和被尊重的快乐!)
此环节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风吹云散后天空的美丽,在目标达成后,老师却意外听到“不喜欢现在的天空”的观点。是直接评价“这样的天空难道不美丽吗,我们再仔细看一看”来说服他们,还是延迟一下,听听孩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稍作迟疑后,教师选择了后者。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明白了,原来,孩子们还沉浸在刚才“开心造房、作客玩耍”的情境之中!是啊,他们造的云房子多么有趣:“有的像城堡那样高高地立着”,“有的像蝴蝶那样快乐地飞着”,“有的像棒棒糖那样甜甜地挂着”……现在一下子全没有了,孩子们的失望、着急、难过,都在情理之中啊!尤其是在多数小朋友认为“现在的天空很美”的情况下,他们能保持自己独立的想法,勇敢地表达自我,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让我们在课堂评价里,少一些牵引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匆忙多一些延缓,在“慢慢走,不着急”的心态里,还给儿童独立思考的权利,让课堂在多样化的思维共生里,不断涌动生命恣意舒展的快乐!
三、 情感,在延时评价中走向心灵
课例:你的理想是什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口语交际《我长大了做……》)
师:小朋友们,长大后你最想干什么呢,和大家说说你的理想好吗?
生:我长大了要做考古学家,想要研究恐龙到底有多少种类。
生:我要当一名宇航员,看看太空里有没有外星人,他们住在哪个星球上。
生:我要当一名老师,教给小朋友们许多知识,让他们的本领越来越大。
生:我要当一个卖玩具的老板——(听到这样与众不同的开场,我在心里微叹:这孩子,平时就贪玩,说理想也离不开玩具!)
生:我要卖出很多很多玩具——
师:为什么呀?(我努力和他温和地对话。)
生:我要挣很多很多的钱——(哦,原来是这样,小小年纪就拜金,我的笑容有些勉强了,拍拍孩子的头,请他坐下。)
师:可不能总是想着去挣钱,理想要远大一些哦,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想法。
生:孩子们继续畅谈着。
师:大家说得很好,因为时间关系,不能一一说了,拿出笔,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和老师分享好吗?(学生认真书写起来。)
我走进孩子们中间,看看他们写得怎么样。走到“玩具店老板”那儿,只见他一笔一划认真地写着:“我长大了要当卖玩具的老板,卖出很多很多的玩具,挣到很多很多的钱。”呵,这个想法还挺执着啊。“我的奶奶生病了,我要把这些钱都给她,有了这些钱,奶奶的病就能治好了,我也就开心了。”我震住了!因为奶奶生了重病,急需一笔医疗费,年幼的孩子以前可能常常买玩具,而“买玩具要花很多钱”这一经验,促使他在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里产生了“要当玩具店老板帮助奶奶”的心愿,这,又有何不可?“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淳朴的情意!”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了,把他请到讲台上,大声地将这段话读给小朋友们听,然后对孩子们说:“理想是不分大小的,只要和美好的心愿相连,都应该获得掌声!”响亮的掌声里,孩子红着脸笑了。
回忆着这段教学故事,孩子澄澈的眼眸一直在眼前浮现,真的很感谢孩子的执着,并庆幸他的写话能让我及时发现,使我有机会修正自己的评价,否则,这节课留给孩子和我的将是怎样的遗憾?在成人的世界里,人们的表达常常会走进一种公共的话语模式:说到母亲,必是伟大的母爱;说到老师,必是春蚕般的奉献;说到理想,必是高尚和远大……这种模式化的表达,并非完全听从自己的内心,更多的是为了适应某种需要,于是,独特的个性呆板了,内在的情感虚假了,言说的快乐也消失了,这样的情状,是我们所不想看到的。而“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言语品质,应该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悉心培植。试想,上述教学案列中,如果不用固化的思维去衡量学生,如果评价时能再追问一个“为什么”,我想,孩子个性化的表达一定会更富热情,心中那份美好的情感一定会更加坚定和热烈!放慢评价的脚步吧,只有蹲下身子去倾听儿童真实的声音,我们才能理解他们丰富的情感,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纯美的心灵!
教育是农业,是自然的生长,犹如草儿在泛绿、苗儿在拔节、花儿在含苞待放,不仅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一等待的过程是缓慢、渐进的,不可随心所欲地逾越。正如崇尚“道法自然”的老子给予我们的忠告那样:“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那就让我们带着一颗悠然的心去培育,去感悟,去偶得……唯有这样的教育,才是自由的教育,唯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生命的教育!
(陈雨花,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213300)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