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间”为“中坚”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探究

2014-04-29 00:44唐屹
成才之路 2014年28期
关键词:中等生重要性

唐屹

摘 要:高三毕业班里的中等生管理好了,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高三毕业班中等生教育管理,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对于毕业班中的中等生自身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高三毕业班;中等生;重要性;人人成才

现在中等生被定义为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介于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一类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情绪稳定,不善于表达自己,在校表现和学习能力在班级中都处于中等水平。这部分学生不能说他们没有潜力可挖,而是他们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从人数上说,中等生人数一般可以占到班级总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从而构成班级学生的主体。他们一般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并且在学校他们的一切事务好像都不怎么需要老师操心,这就导致了他们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培养。因此,中等生似乎正渐渐成为“被忽视”的群体。长此以往,如果教师只重视了“两头”而忽视了中等生的存在,会使中等生养成不思进取和事不关己甘居中游的不良心态,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学风,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因此,在高三毕业班中,通过教育引导促进中等生向优生转化,促进学生人人成才,理应成为每一个任课教师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抓中间”不仅有利于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使中等生自身得到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两头”的进步而达双赢, 最后实现班级中全体学生的发展。反之,如果我们削弱和忽略对中等生的关注,这将会导致他们进取心和动力的丧失而逐渐沦为新的后进生。另外,中等生的停滞不前,不仅大大缓解和减小了对优生的压力和冲击而使优生在学习上停滞不前,又使得原来的后进生看到“志同道合”者的增多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长期下去,这样做势必导致优生不优,中等生滑坡,后进生队伍不断壮大的结果。毫无疑问,一个高三毕业班若是出现这种情况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这最终会导致班风学风的败坏,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最终在高考中整个班级“败走麦城”。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等生,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个中等生都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在心理上,拥有和享受老师的爱,这是每一位学生的渴望,也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可是,在现实中,高三任课教师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生和后进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冷落了。这使得中等生的精神追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使得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切实关心和培养。这是教育的失误,也是一些高三毕业班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高三毕业班中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树立“人人都是教育对象、人人都是关心对象”的教育思想,一定要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同样给以足够的关注。每一个高三任课教师都需要走进中等生,倾听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有些中等生性格沉稳内向,有些中等生胆小而且不愿意跟老师过多接触。所以,高三毕业班的任课教师们在课上课下都需要给他们多一分关怀,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多去听取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促进他们不断进步。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候都会给中等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

其次,在教学中,高三毕业班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做到机会均等,不能总是顾“两头”。不要认为中等生不怎么需要教师费心就可以暂且放一放,也不能在上课时总是把难题留给优等生,简单题留给后进生,这样一些类似的做法会很容易让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慢慢减弱。事实上,我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中等生思维与行动弹性大,他们往往比优等生和后进生更加容易获得巨大进步。若高三毕业班的教师能够多给那些不善表达自己的中等生以表现的机会,这必定能极大地调动班级中等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关注毕业班里的中等生不仅有利于使班级中的后进生们看到榜样,增强信心,更能促进暂时领先的优等生快马加鞭,勇往直前,从而全面提高所在毕业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的学风。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加登纳强调,学校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高三毕业班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使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得大部分的中等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从而在学习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突破。这就需要高三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中等生身上,务必使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班级中等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符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高三毕业班的任课教师如果偏向优等生,则中等生不能适应,后进生更加感到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中等生感到“吃不饱”,而优等生觉得乏味。因此,高三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向中等生这个班级的主要群体倾斜,把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定位在中等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实际,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考虑到有利于中等生的接受,从而减缓他们接受知识的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做既有利于面向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大多数,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通过老师课后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来弥补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关注“中等生”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优等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帮助,又回到了以中等生为主体的传统的课堂中去,这样会使得教育由“面向全体学生”走向面向“中等生”的误区,致使既定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实践证明,若能把高三毕业班里的中等生管理好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总之,关注班级里的中等生是提高整个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学校建立良好声誉的关键因素。愿每一位高三教师,能把自己的关爱慷慨无私地投给班级中每一位中等生,让每一位中等生在老师的关爱下早日成才,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天凌.中等生,怎样拥有更灿烂的未来[J].家庭生活指南,2011(2).

[2]钱克是.让“中等生之花”开得更加灿烂——中等生的转化策略

[J].新课程研究,2011(3).

(江苏省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中等生重要性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提高初中数学中等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沉默的大多数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