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能力”必须让学生自主建构

2014-04-29 14:39:49李轶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英语能力性知识听力

李轶

内容摘要:英语是一门知识课程更是一门能力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引进“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

关键词: 能力;放权;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3-0100-02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其总目标中要求到:“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段话中值得深思的一个词是“过分重视”。显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并没有像现在一些“新课改激进主义”者那样完全排斥传统课堂中的“传授式教学法”,完全排斥学生“死记硬背式地接受学习方法法”。特别是像英语这样的语言学科,学生的“接受、记忆、模仿”式的学习方法依然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

然而,语言学习归根结底是要运用的,运用就涉及能力培养问题。能力培养靠“接受、记忆、模仿”的学习方法是无法达成的。

人类的知识可以分成三大类,即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英语学科中有很多事实性知识,这种知识的学习,靠老师传授和被动接受式学习就可以完成;英语学科里更多的是“方法性知识”,这种知识必须采取“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才能完成。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中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其理论基础是美国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和“建构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认知、建构的过程。学习的主体必须亲自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去自我建构“方法性知识系统”,在建构中出错,在错误中修正,然后才能够真正形成自己的能力系统。

人类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二是自主建构式学习方式。我国传统教学太重视第一种学习方式了,甚至于把第二种学习方式完全摒弃掉,把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转化为事实性知识,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害苦了学生。把“方法性知识”转化为“事实性知识”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学生背了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新一轮课改核心是改变传统的的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让“自主建构式学习”成为学生在课堂里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留下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去“自主建构”;教师的任务是改变过去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给学生“自主建构”搭建平台,导以方法让学生知道按照怎样的方法和流程去“自主建构”。“改变过去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由更多空间去‘自主建构”这样的理念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一直处在探索之中,所以才出现了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花样不断翻新的局面。

在众多模式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较为成熟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建构式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时有了一种可操作的载体。我们选择了这种“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一些做法。

在教学实践中,英语课可以分解为“听力课”“口语课”“ 阅读课”“写作课”。在这四种课型中我们分别尝试使用“学生自主建构式学习方式”,采取一些具体做法,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成为课堂学生的主人,真正形成他们的英语能力。

“听力课”上“多放一些‘调味剂”,让学生喜欢起“听力课”来。听力是英语考试的重头戏,在试卷中占五分之一的份量,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听力的训练,听力应成为每一个学生考试中的强项。具体做法是如次。①巧取信息。听力试题的设定,多少向我们透漏了听力材料的部分信息,如人物、时间、事件等,训练学生要快速读题,快速抓住关键词。②留点儿悬念。听力课上对于学生选错的题目往往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然后说,“这一题同学们意见不一样,到底哪个对,等一会儿我们再听! ” 那么第二遍放的时候,学生会格外专心。③动脑、动口、动手。听前认真读题,用心预测听力内容,听的过程中,快速记下关键内容,不要怕出错而等老师报标准答案,要大胆地写,课本应体现我们的学习过程,不一定都是标准答案,乱一点儿没关系。

“口语课”里“不让一个学生闲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交流。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口语活动中,把全班学生分成四到六人小组,利用每节英语课的前三分钟,让学生就一个个不同的热门话题进行交流,并告诉他们要友好、热情,不让自己的搭档遭冷落。假如三分钟的口语训练学生还感到意犹未尽,我们就不妨来一节完整的口语课,让学生一次说个够。我们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的画面和视听材料,然后将一节课分成若干个时段,每个时段都设计一个小任务,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的活动小组,或对话,或讨论,或就某个有争议的论题进行组与组之间或男女生之间的辩论,这样一节口语课会相当充实。

“阅读课”上,你方唱罢我登台!具体做法如下。①精读课示范,泛读课演练。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每单元提供了几篇阅读文章,我们是否有必要一视同仁,平均用力呢?可不可以区别对待?我们可以在每单元中挑出一篇作为精读材料,在学习这篇精读课文时,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学生通过读标题,插图及各段首句去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指导学生如何快速的确定某一细节在文中的位置,从而快速找到细节题的答案。第二篇及第三篇就可以放手叫学生去做,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按照精读课的模式让学生总结文章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句,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新的、有用的、以及难的语言表达。②“你的事你来办。”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挑出的那些语言难点怎么办?鼓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自行解决。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同步辅导用书和一本词典,具体什么书不作统一要求,让他们自己去选,这样在课内、课外遇到拿不准的知识就可以自己去查找。

“写作课”上让部分同学先“富”起来。好文章不是改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批阅作文是英语教师最头疼的事情,有些学生由于输入的正确的语言知识过少,写出来的几乎都是病句子,要想给他们改好,几乎得重写一篇,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告诉他只有多背、勤练,才能写出好文章。为了培养学生眼高的能力,也为了使自己从这种繁重的收效甚微的劳作中解脱出来,我们提供一个妙招——允许部分同学先“富”起来!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让学生民主推举十位英语课代表,当然是英语较好的,有责任心的学生,每个课代表带领六、七位同学组成一个英语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再推举一位英语小组长,这样全班就被分成十来个英语小组,同时也就有了二十个英语带头人。让他们为老师批阅学生的作文。小助手们批阅作文,这只是第一步,当同学们都知道该如何做的时候,就可以把范围扩大。例如同桌交换批改,前后左右交换,随意抽签确定评改对象,这一点最具刺激,教师事先做好全班学生的名签,然后让学生随意抽,这样每次碰到的都是未知搭档,为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学生无论是写作还是批阅,都会加倍努力。作文互评之后教师不能万事大吉,教师应在学生评改的基础上进行复评、审查、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总结,给定等级,并选出几篇优秀作文在讲评课上宣读,那些被选中同学会特别自豪,下次作文会更加下劲。

要想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确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观,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千方百计挖掘学生内心深处哪怕一点点进步的火种,通过肯定、鼓励把它燃烧起来;要多鼓励冒尖,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去实践,我相信,从这种环境中走出的学生其英语适用能力必定会令人刮目相看。

猜你喜欢
英语能力性知识听力
复杂陈述性知识结构的程序化设计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社会科学(2021年3期)2021-03-17 09:52:48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高职教育中英语能力培养研究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2:08:29
简谈英语原著阅读对英语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考试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23:19:58
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42期)2016-06-18 19:27:06
多元智能理论在儿童外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