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全球化是当前国内外的热议话题。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有何关系?如何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是什么?阜阳师范学院朱宗友博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对于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研究》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历史必然性,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世界意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研究》首先探讨了全球化的本质、进程和影响,揭示了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联。接着历史地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问题。旨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在我国人民已经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作出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继承和发展。
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之后又以详实的材料说明: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通观全书,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选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视角的新颖独特。
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有助于人们在认清全球化时代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有助于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选择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有助于认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视角选择方面,该书不仅局限于以“长焦”纵观历史,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也在各个不同时期全球化的“广角”中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时代
的定位。
第二、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作为一部学术著作,一般都以解决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使命。有无清楚的“问题意识”是衡量一部学术作品学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综观一书,其问题意识极为鲜明。该书在引言中提出了,什么是全球化?如何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该书有对学术界对该问题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梳理,并且对自己的观点有系统、完整的论证。并围绕这些问题合理安排结构,广征博引,深入浅出,有浓厚的学术性。
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多样也是检验一部学术著作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之一。就全书而言,作者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无疑是多样的,如比较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文献综述法、语义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其中,最有特色、运用效果最为明显的当属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除了质量高低之外,一部学术著作还能够如实地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通观全书,不难发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个典型的具体表现是,该书的每一页几乎都有引注,而且,所引文献形式包括专著、论文等多种,在内容上则覆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个领域。在论述每一个专题时,作者总是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各家学说。
从可读性上说,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著作,没有封闭在纯学术的小圈子里,而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紧扣时代主题,阐明了百姓关心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不仅观点鲜明,材料详尽,而且文字流畅,在夹叙夹议中说理明白。用词大众化,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事实,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第三、史料丰富,分析精当。
作者使用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和借鉴了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对史料进行精辟透彻、全面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人以丰满厚实之感。同时,分析精当、思路明晰,显示了作者扎实的驾驭材料的功底。
当然,囿于种种原因,该书也存在些许缺憾,如对于社会发展不同模式的分析中,没有提及巴西模式和非洲模式等。但就总体而言,无论在资料的全面、新颖上,还是研究的深入、细致上,该书都是近几年来国内不可多得的专题研究著作,我们期待着作者能在该书的研究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