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

2014-04-29 14:39:49王淑影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机智预设师生

王淑影

教材向学生展示的是静态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才能赋予静态的数学知识以鲜活的生命。而且对于学生而言,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不仅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发展思维,开启智慧。布鲁纳认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教学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好比得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可以独立前行。

简单地说,探究式教学类似于引领学生重走了一遍数学家发明创造的数学的道路,是引导学生“再发现”的过程。在数学上,探究式教学的内容都是已知的,成熟的,一点都不“新”,但对学生而言,探究的过程本身却是一种全新的经历。任何有效的探究活动,无不源于有意义的问题。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自己解决和阐释问题,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使命。

一、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师要认识与把握学生,要理解与运用教材,调控好课堂。

(一)拿起放大镜“看”学生

现代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书籍、网络、长者、同伴……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帮助,都会影响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同时,尽管每个人都有八种以上的智能,但他们每个人的智能结构各不相同,都需要我们教育者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全面把握,也只有真正把好每一位学生跳动的“脉搏”,我们的教学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更有效。因此,课堂教学之前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学生交流,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可能。

(二)“蹲下身来”审视教学内容

在把握了学生之后,我们除了系统研究教科书,把握好所要教学的内容的逻辑体系,更应“蹲下身来”,站在学生的高度,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要素,他们在课堂中的需求和学习之后的变化,是我们每节课所必须追问的。只有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中多融入一些关注学生的情怀,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才不至于出现学生面对教师深奥而系统的“精彩”讲解却“望而生畏”、一无所获的场面。

(三)“机智”地面对课堂

尽管我们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入研究,对学生有了全面把握,但这些“周密的准备”还要灵活应用于课堂。面对活生生的课堂,面对有思想、有认识、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我们还应灵活、机智应对。尤其是面对课堂突如其来的“生成”,我们要能机智地作出抉择,积极引燃每一颗即将迸射的创造“火花”,冷静面对不该发生的每一次“尴尬”。

二、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

(一)巧设问题

问题,是有效探究的前提。只有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问题提出时可围绕奇、趣、妙、新进行。奇: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有好奇心理,最容易被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科书,精心润色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心理,使学生怀着迫切求知的心理进入新课,从而实现“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认识化过程。趣:“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教科书的兴趣。”它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学习。妙:就是要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巧妙地组织教科书,应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的学习。新:小学生对新颖的问题、新奇的讲解,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在问题提出时,就要不断地更新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二)“预设”与“生成”

“课堂生成”是课堂最为宝贵的资源。它是师生心灵碰撞产生的火花,是师生与知识对话结出的硕果,更是师生深入研究与探索的明灯。课堂生成,不仅体现出师生探究知识的水平和层次,同时,更为师生一步的深入探究增添了动力,指明了方向。所以说,课堂生成,是理想课堂的产物,它会将师生“从一个成功带向另一个成功”。

关注“生成”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石,没有精巧的预设,不可能有高层次的生成;即使偶然有“始料未及”的生成,教师也很难把握,让她悄然而去。所以说,一切令人兴奋的“生成”,无不源自教师对学生、对知识、对课堂的充分把握和理解。因此,我们在关注“生成”的同时,还应重视“预设”,“生成”与“预设”同样重要。

面对“课堂生成”,教师要“机智筛选”、“准确把握”、“巧妙利用”。在课堂上,一旦有新的“生成”,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要学会机智筛选。不管是有预设的生成,还是没有预设的生成,教师都要机智地筛选。毕竟,课堂上时间有限,让每一份美丽的“生成”充分绽放,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有些“生成”与课堂教学需要没有关系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要根据需要进行冷静筛选。其次,要学会准确把握。要把握好处理“生成”的度,要让很有价值的“生成”尽情释放,引发更高层次的“生成”,把课堂引向深入。最后,要学会巧妙利用。“生成”,能让课堂天外有天,也能让课堂陷入困境,关键在于利用。用到妙处,它能激活思维,让课堂高潮迭起;反之,则令课堂失控,教师尴尬。所以,巧妙利用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更是课堂焕发活力的源泉。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学习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只有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才能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展开思维,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机智预设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机智闯关
机智的斑马线
学生天地(2019年12期)2019-04-22 03:24:22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麻辣师生
机智的回答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I,SPY之机智与迷惑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