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教学融入校园网的尝试与思考

2014-04-29 14:39:49刘泉民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网络机遇

刘泉民

摘要: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用丰富的德育内容、健康的班级文化、独具一格的班级网页、直接快捷的共同聊天室和班主任电子信箱等形式,将网络转化为引导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新平台、探索德育教育最佳途径的新目标和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沿阵地。

关键词:网络;挑战;机遇;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3-0096-02

互联网方便、时效快、经济适用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人们掌握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主要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从“网上”获取信息。“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网虫”与日俱增,校园网民成为“网络军团”的重要组成群体之一。学生上网,在放眼世界、汲取营养的同时,亦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垃圾的污染与侵蚀,带来负面效应,继而出现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问题。面对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既不可手足无措、坐视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一味封堵,人为地阻碍或阻止互联网进校园只能徒劳无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化挑战为机遇,因势利导,以疏为主,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德育教育与科学引导,为学生上网指明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探索校园网络发展的规律,将德育工作锲入互联网络,建立起网络式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使网络为我所用,助我所长。

一、对学生实施网上德育教育与思想渗透

1.学生上网情况

通过对一所县域中学在校学生构成情况的调查,该校六成以上学生属于留守子女,其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而且无论是留守学生还是一般家庭子女,其父母通常认为孩子的教育本来就是学校的事情,与家长关系不大,或者说家庭影响作用有限。于是,每当放学之后或假期之中,脱离家长视野和学校监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纷纷涌向网吧,上网聊天、玩游戏、浏览各类信息。有些学生因此而着迷,上课时人在教室里,心在网络中,导致课堂上心不在焉,教学效果无从谈起,这一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并参与上网,用网上的健康信息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他们做到上网有益,成为家长、教师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2.循序渐进,科学引导

(1)组织开展关于网上游戏的辩论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德育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比如,语文课本中有关于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的要求,笔者就以“网上游戏好不好”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以求在正反辩论中渗透德育内涵,在现实碰撞中强化正确理念。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

通过辩论赛,班会现场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对网上游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对那些痴迷网上游戏的同学亦起到警示作用。

(2)教师适时引导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的新兴媒体渗透进大众生活圈中。如媒体中的网络就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网络信息量大面广,但也鱼龙混杂,既有好的,亦有不健康的;既有营养品,又有垃圾。但如果因为网络科技存在负面影响,就对之全盘否定而拒之千里之外,则是极不理智的做法。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接触网络文化呢?

首先,现在接受教育的学生,未来必将生活在一个信息传播迅速、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教育工作者不能试图用过去的东西去束缚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而是应该给他们一双翅膀,留给他们更多振翅翱翔的自由空间。所以学生上网靠堵是堵不住的,只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可以成为孩子的一盏灯,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网络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掌握网络科技,了解网络文化。同时,各学科任课老师还应与信息技术课老师保持沟通、相互配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细细讲述包括专业课在内的各类网页的制作过程,并进行现场演示。实践证明,每当此刻,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启电脑,尝试设计制作个人网页,这就改变了“学生网虫”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打网上游戏与相互聊天的局面,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迷恋上网游戏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同时,也克服了课堂式德育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单一,沟通不足、合力不够和协调乏力的缺点。通过采取思想教育、舆论引导、环境熏陶、典型示范、反面警示和人格感召等手段和方式,体现德育教育的综合效能。

其次,对于网络,提示学生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是非辨别能力,给自己建立一道“防护墙”。对于网上健康有益的信息,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运用网上先进快捷的知识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对于那些不良和有害信息,坚持做到不浏览、不接触、不传播,不为诱惑所动,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

二、利用网络阵地,开辟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1.开放电脑教室,引导兴趣转向

学校应注重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建立起自己的人性化、互动性好、信息量大的网站,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老师引导下,使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实现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到自我控制、自

主接受德育教育的上升过程。

2.开辟独特的班级网页

学校可设立校园专题网页,登载有关学校的新闻信息、图片展览等,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活泼。在电脑教师教会学生制作网页的简单知识后,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进一步普及学习电脑知识,鼓励学生创办本班的网络专页。实践证明,此举得到学生的一致响应。新颖美观的网页内容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网络生活空间。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寓教于文化,寓教于管理。学生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品尝劳动成果的同时,网络德育工作便进入了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佳境,并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最好教育效果。而特色鲜明的媒体内容,则为本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3.开设班主任电子信箱

班主任作为统领教学和班级工作的带头人,更应率先垂范,亲历亲为。比如在网上申请电子信箱,并向学生和家长公开,使相互联系的方法更加方便、及时。电子信箱在为学生和家长答疑释惑的同时,还能了解和采纳家长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有益建议及中肯意见,解决传统书信方式慢、打电话不容易找到班主任的难题。有了电子信箱,学生在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上采取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班主任提出问题、表达看法、寻求帮助。班主任电子信箱成为德育工作者利用网络、探索德育教育新思路的一个成功尝试。

德育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要求,教育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对德育教学的内涵、手段、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索、改进、丰富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网络上开辟德育教育新天地,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电脑网络知识,培养了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还有效防范了学生使用网络的盲目性;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这一高科技平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使之为我所用,用其之长,更好地服务于德育教学。网络作为德育教学的一个新的载体,能够变以往课堂式德育教育“我讲你听”那种居高临下式的说教灌输、单向导入为平等交流、双向互动和共同参与,使德育教育入耳、入眼、入脑、入心,真正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心学生,在关心学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在启发学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这样,就能使学校德育教育更为高效、及时,影响力更深,渗透力更强,覆盖面更广,德育教学的局面从此也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网络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1:58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5:59:50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农村中学生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