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2014-04-29 13:53马文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电子白板教研信息化

马文成

随着社会信息化环境的发展,教育进入到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时代信息技术从以往的“辅助教学”功能逐渐发展成与各学科“教学融合”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信息技术在现时代信息化环境下的作用和影响力,各学科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地探究实践,培养教师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新时期教师完成角色转换的主要任务。

一、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普遍问题

1. 落后的教育理念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创新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不能充分认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性,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不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许多教师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因。[1]由于一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因而信息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信息面不够广泛,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越来越大,大部分学校已经完成了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电子备课室等硬件建设,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存在较大的问题,一般是通过下载的相关的课件或大量引用网络资料,从而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很少进行探索和思考,不能很好的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1]

2. 硬件設备的管理一定程度上阻碍信息技术的普及。虽然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在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巨大的变化,条件越来越好,设备越来越先进。[2]但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现象,教师需要使用某个教学设备时,学校在管理上存在脱节的问题。比如电子白板的使用,教师制作好课件准备上课时,经常遇到找不到管理电子白板钥匙的负责人或者电子白板的电源不通电的问题等,还有比如使用无线话筒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等。这些小问题不是出在硬件设备的运行上,也不是出在教师不会用的问题,主要是对这些设备的管理存在问题,其实质是没有把新型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当成教学手段,而是传统观念中的“宝贵财产”,使得管理变成制约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的因素。

3. 软件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伤。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基础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硬件的建设步伐,从而导致整体教育信息化应用处于低层次水平,信息技术不能和其它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学校内的大部分计算机只安装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对于视频、图片、声音等素材缺乏相关应用性软件,在教学中需要复杂一点的素材,处理时费时费力,不能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再比如,在教学中需要找一些资料时,发现教材版本与课件、资料等不匹配的问题,即使进入专业的学科网,也很难找到系统的课件和资料等。再加上老师制作水平、修改水平低下,这就造成有硬件设施,就是不能有效利用。[2]

4. 信息技术应用的学习较少。近几年教育信息化的速度很快,总体而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很大部分教师还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技能专业化,信息技术应用主要靠习惯和经验,一边讲一边操作,信息技术利用率低。[3]只是处理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等,在ppt课件制作中,即使简插入一些图片、文字、声音,并进行相关设置存在一些问题,这样教学设计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策略思考

1. 养成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客观的理解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优缺点,再此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关键。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信息化现状中,从认识和观念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普及的最重要因素。首先需要提高广大管理层尤其是政府部门领导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这是指定和实施信息化教育各种措施和制度的首要一环,也是直接影响信息化全面展开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需要把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纳入到地方发展的统筹规划中去,最好是建立相应的地方法规和相关制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政府行政的变化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再次需要培养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的信息化教育认识水平,学校领导直接关系着以学校这个教育系统中最基本单位中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改变学校领导的信息化认识程度,一方面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让学校领导切实感受、体验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即让学校领导看到信息化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好处,这样才能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最后,需要提高教师和教辅人员的信息技术在的应用能力。一线教师是信息化教育推进的具体实施者,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理念决定教育教学中的最终效果,提高教辅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推进和普及的保障。

2.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育信息化的所有工作最终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上,所以教师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至关重要。对教师信息化的培训不光针对新教师,也更要对老教师进行信息化的培训工作。这就需要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根据目前教师现有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同的教师其信息利用能力不同,具体表现在新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在对电子白板等先进电子设备的使用上,表现积极,也会主动学习。但结合课程内容使用这些信息技术的时候,把握不够到位,有时会出现技术喧宾夺主、忽视课程内容的现象。一些老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传统教育观念居多,比如在对电子白板的使用中,一些老教师往往把电子白板当成“投影”使用,忽视了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这样造成先进的设备利用率低,从减缓信息化教育的推进。

不同学科教师所需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所不同,所以在培训中应注重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针对性强和实用性强的专业培训,以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就需要不同的培训模式,才能是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取得最大的有效性。

3.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教研能力建设。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传统的教研形式已经满足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依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的水平。需要各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从传统的侧重“辅助教育”功能转向“与课程融合”的层次,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自己本学科的整合程度。[4]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研修。信息化已经在教育领域内普及很广,各种教育教学的活动离不开信息化。利用这种信息化环境,进行灵活的自我研修是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和进行相关研究的活动, 读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书刊、杂志,浏览信息化培训的各种网站,随时进行灵活的学习,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高效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是针对具体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教研形式,具有灵活、针对性强等教研特点,利用本校的信息技术条件与各学科进行切合实际情况的学科整合,解决了本地、本校的实际教学问题。信息技术为跨地区、跨学校的同行交流与研讨搭建了平台,教师可以从更广的视角和更大的范围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良好的社会建构。[4]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教研平台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了教师们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了适应未来的专业发展,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

注释:

[1]王毓琦,姚晖.浅析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J].才智, 2010,(25):122.

[2]解月光,姜玉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09):98.

[3]李海峰,刘云芳.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6,(08):173.

[4]张宏喜,潘素华,程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04):189.

猜你喜欢
电子白板教研信息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巧用电子白板 激活英语课堂
电子白板助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