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现状及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2014-04-29 13:36陈藻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网络舆情能力提升

【内容提要】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民意表达的日渐主流化,网络舆情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传递社情民意的一支重要力量。本研究在对成都市领导干部群体面对“网络舆情”的认知态度和应对方法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关涉领导干部群体的典型网络舆情事件分析,及政务类微博发展的成都实践分析,提出了领导干部运用和把握网络舆情的方法创新与途径选择。

【关键词】 成都市 领导干部 网络舆情 能力提升

【作者简介】 陈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3-0037-04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民意表达的日渐主流化,网络舆情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传递社情民意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公权力机构及其行使者的某些不当行为,与人民群众日益觉醒的公民意识和维权行为之间的冲突,往往成为事件的双方关涉主体。基于此,在网络舆情处理技巧与策略已蔚然成为显学的当下,如何推进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执政水平,提升其科学决策能力,规范公权力在机制体制构建方面的民主化进程,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中所定义的领导干部群体,是指在成都市所辖区域内,并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接受任职培训的市局级(含副局级)、县处级(含副处级)及科级(乡镇长)领导干部。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同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以“教学互动”的形式深入了解被调查者观点看法的两种调研方法。

课题组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对在成都市委党校学习的主体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含领导干部对于“网络舆情”事件的认知、关注程度及应对能力等。为确保测评结果的客观有效性,测评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对测评的目的、方法进行了必要说明,力求获得被测评者的真实意图表达,测评数据录入SPSS11.5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此外,为与问卷调查方式互为补充,我们同时还结合国内近期发生的关涉领导干部群体的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引发学员讨论配合调查的展开。

二、统计结果分析

(一)基本信息描述

本次调查活动共计发放问卷145份,获得有效问卷142份。

从总体样本的分布来看,接受问卷调查的142名干部,均来自成都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区市县部门及乡镇、街道办等,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涵盖各个年龄层级,所处的岗位各异,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结合中国社会网络舆情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数据分析

1. 网络时代来临,领导干部群体“上网访民意”已渐成常态

调查数据表明,近94%的受调查者对于网络热点事件表示关注,这与当前网络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当美国《时代》周刊将2006年年度人物颁给网民时,很多国人对此可能尚且不解,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首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2011年6月底,我国上网的人数已达到4.85亿,平均每200个人有一个网站,博客用户有2.5亿, 微博用户有1.95亿,活跃的即时通讯账号6亿个,互联网普及率继续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值此网络化浪潮的时代背景,根据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成都市局级以下的各层级领导干部总体上对于网络舆情的关注度较高。

2. 两个“舆论场”并存的舆论生态格局轮廓初显

尽管接受调查的领导干部群体普遍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但当传统媒介与网络传播的内容产生差异时,受访者中有93%的人仍然认为传统媒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事实上,由于互联网一改传统媒体“我写你读,我念你听,我演你看”的传播特征,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因此也承载了更多民意表达和情绪宣泄的功能。正如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所言,目前中国社会客观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个是依托于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

尽管目前传统媒介仍然在官员群体中充分占据“主场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舆论的传播对民众价值判断及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年轻一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及官员在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社会治理、官员道德操守方面亟待“有所作为”,或许才是“主流媒体舆论场”其“主场优势”可以永久存续以及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

3. 中国社会网络意见表达日趋主流化、政治化和现实化

统计结果表明,超过83%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舆论的压力将会极大影响相关热点问题的公正解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当前的中国社会,在传统舆论场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公众表达常规通道出现堰塞的态势之下,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中国社会网络意见的主流化、政治化、现实化趋势明显,形成举世少有的“舆论超强磁场”新格局。尽管如此,在许多情形之下,普通网民声音的彰显仍然是非常有限而且不对称的:众声喧哗之下,网络信息传播的力度和广度往往为搜索引擎和网络运营商所掌控,小人物遭遇的生死攸关很可能成为“沉没的声音”。有鉴于此,新时期“虚拟社会”的治理问题也正在考量着各级官员的执政智慧和能力。

4. 转型时期的网络社会心态及其反映

作为现实生活空间的虚拟延伸,网络社会心态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反映,具有社会“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功能。从微观层面考察,社会个体是社会心态背景的营造者,本次调查显示,约有二成的受访者会选择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原因主要是基于对弱者的同情、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求以及对社会上盛行的“潜规则”的不满等。另有近八成的受访者则选择沉默,其主要原因认为自己的网上言论无济于问题的解决,此外也有部分人对此持比较消极的看法,认为“见怪不怪”、“与自己无关”。调查中,受访者多元化的心态显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网民普遍心理情感结构的展示。目前,弥散于全社会及其中各阶层、利益群体的普遍心态及存在的问题有:生活压力加大、安全焦虑、社会信任困境、经济增长与幸福感提升不同步、阶层认同偏低、“群体性怨恨”、社会矛盾与冲突解决渠道低效等。上述调查结论再次清楚地表明,身为社会民众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群体的心态表达是无法超脱于其身处的历史背景的,全社会整体的心态反映也给予了这个群体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本次调查中,有逾七成的领导干部认为官员的“网络恐惧”及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是象征着社会进步的“好事”,而仅有约8%的领导干部认为这是不利于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稳定的坏事。毋庸置疑,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总体上仍处于利益调整期,多元化的分配格局导致利益碰撞和矛盾冲突大量增长,尤其是近年以来,经济增长与民生需求满足两者之间“有增长,无发展”的特征,更引发了公众对于经济增长的合法性质疑,加之社会分化的加剧,资源与机会配置的愈加封闭,使得社会冲突凸现,社会心态危机显化。在此过程中,民众对各级政府机构和管理者权威的信任感丧失,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稳定与公众心态。基于此,继“社会心态”首次写入“十二五”规划之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在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

三、关涉领导干部群体的典型网络舆情事件分析

在针对主体班学员的相关课程中,我们通过对热点事件的重现和回顾,帮助学员展开讨论,试图了解和把握领导干部群体对热点事件的真实看法及判断方法,力图从理念及行动方式上给予其相应的引导。

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事件发生在2009年9月,时任广州市容环卫局局长吕志毅在媒体上公开表态:选址广州番禺大石会江村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即将开建,拟建厂所在地的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该项目对于人体及周边环境的巨大危害之后,通过BBS、QQ群、派发传单等形式自发组织起来,以“合理合法的途径、联合一切力量、告诉政府真实的民意诉求”为宗旨,采取签名反对、前往政府静坐抗议、在地铁站示威等抗争手段,使之一跃成为广州乃至全国性的舆论议题,网民还对建厂态度强硬的吕志毅展开“人肉搜索”,并通过媒体曝出其弟和其子与“垃圾焚烧产业利益链”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2009年12月10日,番禺区政府正式表态:该项目暂缓开工建设。12月27日,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应邀赴小区座谈,会后再次重申:该项目正式停建,2011年另行选址。

对于上述案例,学员们普遍对该社区居民深谙法律文本、彰显出强烈的公民个体权利意识和敢于对公共权威提出质疑感触深刻,也对当地政府执政理念的温和克制、注意倾听民众的合理诉求,并圆满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方式方法表示赞赏。但为数不少的学员对社区居民采用的“静坐示威”方式和“人肉搜索”本身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这也与问卷调查统计中相当数量的被调查者认为: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对于领导干部进行“人肉搜索”将妨碍干群关系、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一观点不谋而和。

事实上,在当前中国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势必伴随着公共空间的扩大以及“强国家、弱社会”态势的日渐削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个体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由底层发起的,自下而上的个体权利抗争活动日益增多,“草根”的力量正在逐渐壮大。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则适逢其时地为中国成年网民公民意识的习得与养成补上了重要的一课。事件中,社区居民网上与线下行动相结合所形成的巨大合力,充分映证了网络在发动、组织80%零散的个体方面强大的“长尾”力量,加之社区居民们定性于“环境维权”这个相对温和的话题,以理性途径争取合理诉求的向上传递方式,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网络舆论的发达在某种程度是与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的。

关于“人肉搜索”的合法性之争,我们应当看到其中的合理性成分——当面对政府官员的常规监督渠道纷纷失灵时,上述事件当中的“人肉搜索”高效便捷,其实质指向的是当前反腐倡廉、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等普遍的社情民意。而另一方面,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一种力量,无论名义如何正义,如果没有能与之制衡的另一种力量存在,其必然走向反面”, 制订和规范与“人肉搜索” 相关的互联网立法,在显示“道德正义”的同时彰显“程序正义”,这在当下及未来显得尤为重要。

四、成都政务类微博发展的实践分析

在网络媒体向社会化媒体发展的进程中,“微博问政”悄然兴起。如何充分利用好微博这个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平台,积极加强政务微博的合理建设和科学管理,主动探索自媒体时代的沟通方式,引领新媒体形式下的为民服务模式,从而有效提升领导力,已成为当前成都市各级领导干部的现实选择。

依据政务微博主体的身份及资讯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政务微博可分为通过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官方微博和公务员微博两大类,目前主要涵盖八大核心功能:服务于民、政务公开、塑造亲民形象、网络问政、信息收集、舆情引导、应急救援和宣传推广。

(一)官方微博平台:成都发布

“成都发布”由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于2010年6月23日开通,目前,其新浪微博的“粉丝”已逾440万,其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2012年6月,人民网发布了政府新闻办微博影响力推荐榜,结合微博粉丝数、原创率、评论转发率等8项指标,“成都发布”以68.35的综合影响力评分高居第二位,排名仅次于“上海发布”,其突出风格特点是:以关注民生的微博话题议程设置见长,以及时性和趣味性赢得网民支持,通过关注热点话题引发广泛参与和积极互动等。

(二)官方微博平台:微成都

从2010年10月开通微博至今,“微成都”目前在腾讯微博的核心平台已有450万听众,微博年发布信息超过7000条。围绕核心品牌“微成都”已初步形成一个新媒体集群。2011年8月,“微成都”获评由人民网和腾讯网主办的全国十大政务微博称号。2012年2月,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8日在京发布《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微成都居于中国党政机构微博排名全国第三位,其风格以细化定位、立足城市微博、打造品牌形象见长。

(三)官方微博平台:成都住房公积金

2010年底,成都公积金中心在新浪网、腾讯网两大门户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目前已成长为四川活跃程度最高的政务微博之一,引来众多网民好评。成都公积金以微博为平台,搭建起一个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的网络平台,发布市民最关注、最实用的住房公积金信息,以其服务性、实用性和业务指导性取胜,并坚持有问必答,将服务延伸到“8小时”之外。

五、领导干部运用和把握网络舆情的方法创新与途径选择

通过上述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政府公共部门通过官方微博及时跟进社会热点,与网友互动、释疑,提升了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及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缺乏应对微博这一新兴媒体的经验,加之现有制度安排的缺位,导致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和突发事件进程中或处理不当致使“议程设置”旁落,或未能做出及时有效回应而谣言四起,一步步陷入“塔西佗陷阱”,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基于此,通过微博平台执政和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必须面对的崭新课题,而探索运用微博平台及相关新媒体技术,通过适应变化、规避风险、真诚沟通,提高自身的面对网络舆情的媒介素养和能力,从而有效提升领导力,已成为当前成都市各级领导干部亟待提升的“第三种新兴能力”。

(一)内外兼修,全面提升领导干部自身素养

时下透明公开的网络空间,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综合素质的新挑战,近年以来,国内少数领导干部缺乏自律,行为失范,在网络核裂变式的传播之下,出尽洋相,严重影响了这一群体的整体公众形象,损害了党的公信力。基于此,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自身内在修为,加强其对于内在世界的清扫和梳理,面对新媒介技术的日渐强大,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引导,具备公开应对和有错即纠的政治勇气、善于担当的政治智慧、娴熟的信息捕捉和网络沟通能力,使得政府部门逐步在信息传播中把握主动权,使得新媒介技术真正成为执政为民的新平台、治国理政的方向标。

(二)未雨绸缪,增强对于社会网络事件的问题意识

有学者曾经说过: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关注和提出问题,更无济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身为现代领导,针对网络舆情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关涉我们敏锐的全局视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尽可能多地透过网络倾听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声音,在“众声喧哗”中,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以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和防患于未然的主动性,透过看似非理性的声音和行为,探寻其背后合理的利益表达与诉求,从而使政府管理工作“知不足而后进”,这理应成为网络时代每一位社会管理者的应尽之责。

(三)开明包容,用新媒体的思维实现新媒体上的互动

通过对于政务类微博平台的调研,我们发现,“每一个优秀的政务微博背后,必然有一个开明的领导,其次才是优秀的团队”,这已成为当下优秀的政务微博成功的共同之处。正是有了切实的制度保障和单位“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主动介入网络热点事件的应对,主动设置议题和对话交流,邀请第三方参与应对,放大正面舆论,决定了政务微博常态、长效机制的建立,方能有效实现“用新媒体的思维实现新媒体上的互动”。其中,“秉持法治、公开透明”,对于透明的决策机制、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构建重大工程项目民意调查及舆情调研机制的探索,将成为重要的施政法则。

放眼国内,尽管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或政务单位相继开通并出台了微博问政保障制度与参与机制,但由于整体而言政务微博系统的普及率并不高,发展也并不健全或存在缺位,致使公众找不到直接职能部门,在现实问政中依然民怨丛生,而相关已有政务微博的单位又无权或越权过问,这无疑对政务微博的先行实践者造成了一种掣肘,这是我们亟待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四)“善治”思维,实现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

当今中国,民众及官员本身,对于政府理想政治管理模式的期望正在从“善政”向“善治”转变。也就是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公民的自我教育正在挑战着自上而下的单向度教育,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领域,公民衡量理想政府的标准,也从“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很高的行政效能、良好的行政服务”的“善政”期待,发展到公民积极要求参与到对政府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当中,谋求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实质是政治国家的权力向社会回归,即“还政于民”的过程。有鉴于此,身为领导干部群体,理应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情民意,实现从执政理念到管理方式的深刻改革。

责任编辑:徐建秋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网络舆情能力提升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