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民办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2014-04-29 11:19:00江水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

摘 要:我国民办院校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转型时期,学校教育经营状况和规模进一步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有的开始良性运转,有的则陷入半停滞不前的状态。开放式教育、因材施教、工学结合等是民办高职院校生存之道,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民办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与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工学结合 创新

[本文是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度课题的立项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民办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与创新”,课题编号:2014-R-30745。]

近年来,随生源总数的下降,各职业院校间的生存压力逐渐增大,民办高职院校首当其冲,2006年教育部就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颁发了16号文,特别强调高职院校在不同的专业要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市场化办学环境中,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势必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由之路。

一、民办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的现状

从民办高校批准开办开始,到《民办教育法》出台,给民办院校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契机,各校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当前主要有下列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现代师徒制

有些民办高职院校依托区域优势,联合地方政府,将地方工艺大师引进校园,在学习方式上,采用课堂教学与师傅带徒弟技能培训的方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职业相融合,师生以双重身份出现的一种培养模式,以传、帮、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技能辅导,以企业的项目为教学案例,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学习。

(二)顶岗实习制

为缓解就压压力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民办院校普遍采用“2.5+0.5”模式或“2+1”模式,将原有三年的校内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时间压缩到两年或两年半,剩下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实训,等学生真正毕业的时候,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本专业的工作岗位。

(三)校内模拟训练制

部分专业通过在校内设立企业的模拟实训室,购置相同或类似设备,通过校内大量的模拟训练进行专业学习,让学生对以后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更好的让学生与企业对接。由于办学体制与公办高职院校不一样,校内实训的规模和设备等方面都是样板式,与企业实际生产、工作情况有较大出入。

(四)订单培养制

部分专业根据企业的岗位设置和需求,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既定的教学计划,学生毕业时,即可零距离到岗上班。

二、民办高职院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及原因

从国家发展大环境及区域发展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门槛较低,就业面广等特点,几乎成了所有高职学院招生热门的专业之一。

(一)民办高职院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

以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校内采用订单培养制的有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埃森哲定向班”;采用校内模拟训练制的有2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金蝶ErP实训室”;采用顶岗实习制的有3个:酒店管理专业的“清山酒店实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装饰公司实习”、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的“沃尔玛工学交替”;采用现代师徒制的1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核雕专业班”。而环艺专业的“工学结合”采用了校内模拟训练与顶岗实习制,主要体现在效果图制作、CAD施工图绘制、模型制作上。

(二)民办高职院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现状存在的原因

当前“工学结合”形式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与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是主要原因,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宗旨是盈利,是商业行为,而学校侧重的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不能提供给企业较高的顶岗实习费用,再加上企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效益及安全生产的需要,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1]。2.数量不对等,相比其他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设计类的行业,非流水生产作业,单个企业需求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需求。3.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诸多制度制约,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及教学任务的安排现阶段难以突破,师生“工学结合”的意识还有待提高。4.环艺专业毕业生首次工作周期不长,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企业在对接的时候顾虑太多,影响了“工学结合”的正常运行。

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民办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我国在七十年代末才开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一词,近几年,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的教学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过渡,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太空教育通信卫星系统的发展,视、音频压缩技术和媒体流技术的应用,形成较大规模的网络教学,使网上虚拟实验室、虚拟大学等得以现实。未来的教育将集成全社会范围内的知识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形成集全球之大成的“知识生产系统”,人们的教育观念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3]。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与作用是明显的,可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发展。

(一)修订专业教学标准

课程问题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高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4]。在“工学结合”这一新时期下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课程内容更新和调整,而是要对整个专业技术平台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学年制的制约性明显增强,必须打破现有学年制,逐步推行学分制,在学制时间上,适当放宽部分专业课程的修学时间,为“工学结合”提供条件。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上有很多优势,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均已具备,联合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实行多种课程教学方式。多媒体演播式教学,即:老师演示学生听讲的“一”对“多”的方式还是占了多数,教师采用教学系统,在局部范围内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能与学生进行音频、视频文件进行互动,但远程传输功能尚未开发利用,一些课程可直接网络技术直接将企业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学生完成课程要求后,直接反馈给企业负责人或设计师,通过网络即时分析、讲解。实行异地同步教学。

(三)因材施教兼顾方向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录取方式多元化,生源多元化等特点,学生电子产品从低端向高端过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而软件操作的实践能力却有下滑。通过对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不完全统计,30%在做设计,20%在做销售,15%在做绘图工作,其他的基本改行。学生的个性差异越来越明显,因材施教的同时采取“合纵连横”,“横”指的是相邻专业,“纵”指的是跨专业,学生在修完本专业的专业群技术平台专业课程和专业技术技能平台的专业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将从事的岗位进行跨平台或跨专业的学习。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5]。

(四)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性,实行分阶段进行分段考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考评打破传统单一的试卷考评,采用“五代考”和“一附加”:以“展”代考,以“赛”代考,以“案例被企业采用”代考,以“模拟成果案例”代考,以“职业资格证书”代考,措施的采用,旨在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应变能力和拓展能力;附加考核的内容:团体的沟通协作能力、工作过程、执行力等,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的人员配备都是根据按岗定人,一人多岗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使得学生实习实训期间除电话联系处理学校常规的事宜外,专业教学的延续与深化疏于管理与督导,几乎成了真空地带,高职院校如何保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等相关工作的正常有序展开,首先制订针对性的政策,对教学、学籍、财务、人事等管理等工作进行适度改革,没有配套制度保障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只能流于纸上,企业挂职锻炼及实践教学的薪资与校内常规教学同等待遇也是传统教学改革难以得到广大教师支持的原因之一。环艺专业毕业学生首次工作的平均时间短,企业淘汰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学生重新择业的机会多,人员流动频繁,容易导致企业为“工学结合”提供相应的服务就此终止。信息化的提高加速了人才的流动频率,为他人做嫁衣所有企业都不愿,为此,除民办高职院校本身需要制定政策本身外,更加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出面制定一些关于鼓励地方企业接受高职学生实习的优惠政策。

民办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的“工学结合”发展除受学校本身体制的影响外,学校所在的区域影响也比较较大,需要民办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在时代快速发展大环境下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薇.浅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18):165-166

[2] 潘振宽,现代教育技术[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07):2.

[3] 张晓云,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建设[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第22卷:第2期.

[4] 周巧仪.徐 琳.马福军,试论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信息.2008(33)

[5]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作者简介:

江水明,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9:32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