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忠玲
【摘要】目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患者,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治疗一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脑梗塞;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34-02
脑梗塞的发病率非常高,在神经内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一般多在40-75岁的中老年人群中常见[1]。脑梗塞的致病机理通常是患者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损伤血管内膜进而使脑供血发生异常,导致脑组织因缺氧缺血而坏死,引发神经功能出现障碍。该病导致栓塞、致残的几率极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极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探讨有效治疗脑梗塞的方法极为必要。现报道我院对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方法和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间脑梗塞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3.6±21.7)岁。全部患者进行诊断后都已得到确诊,均已了解治疗用药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安排。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2.8±22.1)岁;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l8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4.2±21.4)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及脑梗塞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的标准
对病患进行NIHSS评分,测试分数处于5-22分之间;病患为颈内动脉系统疾病,发生在3天以内的脑梗塞患者[3];病患有出血的症状;病患未出现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减少和恶性肿瘤等症状[4];病患无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智障现象;病患对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无过敏现象。
1.3方法
在对照组中,给患者给予0.1g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在研究组中,给予病患0.1g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75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同时给病患静脉注射丹参川穹嗪10ml,有利于患者的循环。为治疗病患脑功能,对患者注射胞磷胆碱钠0.75g。若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患,需服tid叶酸片5mg来进行治疗。通过B超检查,若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则需服用20mg阿托伐他汀钙,每晚口服一次,从而稳定斑块。在患者治疗前后,测定和记录其血小板数量。同时,对有高血压等疾病的病患需采取措施控制血压。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
1.4疗效指标
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后,改善率达70%-90%,功能基本上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改善率处于30%-70%,体征、临床症状减轻,但部分体征、症状、功能障碍仍然遗留。无效:改善率低于30%,治疗前后体征、症状未改变或加重,进行量化评定。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脑梗塞致残率极高,属于一种慢性病。是由于血液供给不足导致包括胶质细胞、血管以及神经细胞等局部脑组织发生坏死[5]。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在提高,高蛋白质、高脂肪同时也在大量的摄入,引起身体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上升。伴随年龄的增长和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粥样斑块周围逐渐聚集血小板,在大脑局部慢慢形成血栓,一旦脱落的斑快与血栓阻塞远端,远端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便极易导致脑梗塞。因此进行积极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使血液粘度降低,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恢复可逆的受损神经细胞,减少脑梗塞的发病率[6]。
在《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 2010》中,推荐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这种抗血小板聚集性药物。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解热止痛药,在临床上可以治疗脑梗塞。它能够抑制血小板COX阻断TAX2来抑制住血小板的聚集效果,但是有30%左右的患者会对阿司匹林产生抵抗,对其不产生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在临床上也是常用的一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能够特异性不可逆结合血小板的表面ADP 受体P‐YAC ,从而降低ADP 对cAMP的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受体的(GPⅡb/Ⅲa)活化受到抑制,近一步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有研究报道表明,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联合使用可以弥补只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不足[7],提高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本研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研究组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说明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更好。且研究还表明,联合治疗的研究组NIHSS评分较单用药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由此可见,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使用可以对脑梗塞的患者起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有效降低NIHSS评分,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东亚,胡亚妮,姜超.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98例疗效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02:7-8.
[2] 金小坡,舒小桓.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4):383-385.
[3] 李培育,左寒璐,王复新,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94.
[4] 胡新平,陈雄. 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9):31-32.
[5] 曾颖,许姿敏.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对血小板聚集事影响的Meta分析[J]. 循证医学,2010,8(3):162-166.
[6] 许风雷,李翠萍,热依汗,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33.
[7] 舒可,郭菀莹,罗晓慧,等. 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 云南医药,2012,3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