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途径

2014-04-29 09:39吴捷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途径

吴捷

【摘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结合教学体验,从历史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和“持什么观念教”三个方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0-01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实现途径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结合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做些探讨。

一、紧扣课标。整合教材

余文森教授主张依据课标所确定三维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对历史教材进行合理整合。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途径就是要利用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合理整合教材,删繁就简。

高中历史新课程一开始就面临三座大山:繁、难、新。结构是全新的,需要理解和构建;内容繁多,需要加工和选择;知识和观点多有更新,需要学习和拓展。因此,需要教师整合教材。那么整合教材的依据是什么?首先是课程标准。这样做实际改变过去教材是圣经,把教材变为学材,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变为教材的研究者。比如,按课标要求,必修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只须讲明宗法制和分封制,其他知识可以大胆删或交给学生自学。课堂教学中抓住关键史实,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就能很好解决新课程教材内容多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

整合教材的另一个依据是以生为本,教学过程和教材内容的调整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我校是一所三级达标高中,学生多来自八县农村,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初中时没有开设历史课,而新课改的高中历史按专题史、模块来编写教材,学生需有扎实的通史基础,否则高中历史知识对其就像是“雾里看花”。因此整合教材要充分尊重学情,降低难度,深入浅出,以适应生情。如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这部分内容初中用一个单元讲授,而高中仅安排一课时,对于我们这类学生就要求很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结合初中教材,给学生作个补充讲解,并可适当增加课时。因此教材整合一定要符合学情,否则历史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情景生疑。教材解惑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作用,而且教师又要创设情境,加以引导是提高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通过设置课堂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运用教材提供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用教材教”的效果。如果说整合教材是为了解决历史课堂教什么的话,那么情景创设则是针对历史课堂怎么教,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新课改的理念是“用教材教”,如何做到用教材教,现在我以上学期开设的《美国1787年宪法》一个片段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设置情景:某同学撰写介绍美国中央政府职责的历史小论文,指出文中错误之处。接着同学们依据刚从教材中学到的三权分立、平衡制约的知识点指出文中的错误并画出美国中央政府三权分立、相互监督的结构示意图,最后把一个学生画的示意图进行实物投影,让其他同学对示意图进行讲评,加强学生对“三权制约”原则的理解。通过学生纠错、画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关系示意图,有利于加深对美国宪法的理解,也使学生学会用图示表达历史知识的方法。创设情景实际上是让学生运用前面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既是一种及时巩固,又是一种及时评价,也达到“用教材教”的效果。

三、兴趣培养。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师若语言乏味,只会照本宣科,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听课,达不到情感共鸣,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善于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受,引起情感共鸣。

在讲述“二战后国际关系中冷战”时,笔者借用了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的一段话“我的一边坐着一条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问学生:“为什么俄国熊北美野牛之间不敢直接开火?因为牛看到了熊掌而熊看到了牛角。”诙谐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从“牛角”“熊掌”对等的威慑力感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带来的暂时和平,但又时刻面临发生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从而深刻感受到冷战影响的深刻,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引起情感共鸣,课堂教学也就实现了有效性。

四、更新观念。信任学生

“持什么观念去教”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问题,作为转型的教师还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希望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把结论告知给学生,就像往一个瓶子里灌水,只管灌而不考虑溢出来多少,归根到底还是对学生不信任,最终导致教与学的脱节,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即“历史知识并不能简单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建构”。信任学生,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言之有物,自圆其说”,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学有所得。必修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我是先把学生分成“服饰”、“饮食”、“建筑”、“婚丧礼俗”四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头去找资料,然后推出主讲人在课堂演说,由另外三个小组进行评价。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与他人合作、收集材料、语言表达的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获得的教学效果甚至超过老师的满堂慷慨激昂,相信学生,他们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激活他们的热情,让历史在他们身上生动起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实现了。

紧扣历史课程标准,整合历史教材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根据学生情况,更新教学观念,创设历史课堂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并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教育评论》,2006年第6期。

[2]赵亚夫:《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