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与重构

2014-04-29 00:44张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存现状建议

【摘要】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缺乏父母监护,存在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教育环境缺失,亲情饥渴导致的幼儿心理、行为出现偏差,社区补偿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社会关爱不足等情况。改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应以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构建为主旨,建立以社区为本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教育补偿体系。切实做到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政策保障体系,以幼儿园为主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行动计划,以社区为主阵地,构建学前留守儿童协调保障机制,以地方高校为依托,构建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

【关键词】城镇学前留守儿童 生存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06-0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来临,我国城镇人口激增。截止2009年底,城镇人口达到6.22亿,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6,6%。因此,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城市结构性失业与职业变换、家庭结构单一、婚姻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城市隐性留守儿童数量突增,已达1465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表明,城市留守儿童大约270万,占全部留守儿童的13.5%。就浙江省丽水市来说,有30多万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或国外劳务输出,占全市总劳动力的29.05%,产生了23455名留守儿童。城镇留守儿童问题相当突出……

一、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缺乏父母监护,存在“隔代教育”、“亲情饥渴”、“关爱不足”等情况,容易造成学龄期学业、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种种偏差问题。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一)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教育环境缺失

叶澜研究指出,隔代教育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产物,一部分小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中某些原因外出打工或夫妻分离,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祖辈照顾,形成了一种祖辈养育孙辈的教育现象。这种祖辈监护模式导致很多隐性问题的出现。在本研究中,发放《幼儿调查问卷——幼儿监护人》和《教师调查问卷》,从而得出城镇学前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一些情况。

研究涉及的丽水市天宁社区学前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属于劳务输出,在国外工作。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53.6%的孩子留给自己的祖辈监管。祖辈监管重“保”不重“教”。教育方式呈现两个极端: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过于溺爱的家庭,亲子互动中祖辈往往过于骄纵与顺从,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平等化,致使祖辈的权威性逐渐削弱;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亲子互动中幼儿总是处于弱势地位,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与祖辈的亲子关系逐渐疏远。另外,父母长期在外,联系甚少,父母与幼儿间的亲子关系不容乐观也影响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权威地位的确立。亲子关系不佳,这都影响着家庭教育环境质量的良性发展。

(二)“亲情饥渴”导致幼儿心理、行为出现偏差

在本研究调查中,随机抽取丽水市天宁社区某配套幼儿园大、中、小班留守儿童各5名,其养护人也被选取为访谈对象。结果发现,城镇学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一年甚至几年都难得见上一面,即使在重大节日也可能分隔两地。如下图所示:

我们知道,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幼儿从小形成安全感与信赖感,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因为父母角色的长期缺失,使幼儿长期和父母缺少沟通和交流,自认为得到的关爱就少于其他的孩子。父母为自己过生口、周末外出等亲子活动对其他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于这些城镇学前留守儿童是一种奢望。他们强烈地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心灵上的情感得不到满足,会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利。这些“得不到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产生依恋行为,他们体会不到家的温暖,体会不到亲情的伟大,不了解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经历,那么他们成年以后可能就不会爱亲人、爱别人。

在本研究中,通过发放《教师调查问卷》了解到,学前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导致性格、情绪表达、认知、人际交往方面也有其特殊性。例如,有34.1%的学前留守儿童性格较内向、文静。这类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普遍为从众心理强,从不主动要求什么,不管与老师、同伴交流还是玩耍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而44.5%学前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表现出冷漠的特点。例如,在调查中,“在园的情绪表现”一项中,“爱哭闹,情绪不稳定”占了28.5%,“该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一般由谁引起”这一选项也证实了学前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易焦易躁的性格,58%的学前留守儿童是攻击性行为的一方。同时,学前留守儿童在认知和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知识面狭窄、思维不灵活、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缺乏、人际交往较为被动等问题。

(三)关爱不足暴露社区补偿教育体系的空白

社区作为学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人员走访了莲都区的几个社区,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有形式无内容”的情况。2006年,丽水市市妇联深入留守儿童较集中的乡(镇)开展调查研究,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出台《丽水市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意见》。此后几年,还开展了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儿童俱乐部”。并设立“亲情热线”,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发动爱心企业为留守儿童捐款等等。特别是青田县开展工作最为扎实,但在丽水市较少有社区为留守儿童组织的教育活动或活动室。就现行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

在家园联系方面,工作没有侧重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留守幼儿档案的概念,更没有专门的留守幼儿家园联系活动。当研究人员在访谈一位幼儿教师时,问道:“您班有留守孩子吗?”老师马上答道:“没有”。可当问道:“您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而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吗?”老师回答:“这很多,每个班都有,基本上父母在国外工作。”同理,在一日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局限于表象,往往把情绪、认知、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表现有偏差的学前留守儿童错误地视为“问题幼儿”。

在留守儿童的解决策略研究中,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三管齐下的举措。人们一般认为留守儿童家庭应设法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教养: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对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注与爱护:政府应承担相当的责任。本研究认为,改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除了参照现有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及好的做法之外,还应以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构建为主旨,建立以社区为本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教育补偿体系。

二、社区补偿教育新思路——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构建

社区浸润式教育是社区幼儿补偿教育的一种具体模式或实践方式,其归旨在以社区内教育环境的浸润和托幼机构定期开展的教学及各类开放性活动为依托,通过对社区内所有儿童和家长的无偿开放,努力促使社区留守儿童、家庭及普通儿童、家庭和居民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对社区内所有居民和儿童进行科学的幼儿教育指导及教育活动,进而在社区生态环境中建构社区学前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系统。社区浸润式教育要求在幼教专业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引导和自然情景状态中,借助其丰富的社区幼儿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教育影响以促进社区一家庭一儿童的互动品质和教育的融合,为教育公平奠定心理及教育之准备。

社区浸润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教育对象展开长期、不间断的教学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所有参与的人员:2.所有教育活动均在自然生态的情境中采用小步子、个性化教学:3.是在幼教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教育对象(幼儿及监护人)具有实质性帮助的教育过程:4.以“幼儿教育社会化“为宗旨,浸润式教育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家庭、学前留守儿童。因此它是全方位、多方面的社区教育。

社区浸润式教育开展的活动对象主要是针对学前留守儿童和其代理监护人。

三、社区浸润式幼儿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200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因此,要使社区幼儿补偿教育卓有成效地进行,更需要政府、社区以及社区配套幼儿园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

(一)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政策保障体系

鉴于幼儿身心的稚嫩性,首先,政府应将学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其次,政府应责令相关部门修订或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填补学前留守儿童监护缺位:第三,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领导协调机制,健全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共建共享的学前留守儿童网络管理档案,探索学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模式,并建立学前留守儿童专项基金,对工作卓有成效的社区和社区配套幼儿园进行资金支持与奖励。

(二)以幼儿园为主体,构建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关爱行动计划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在学前留守儿童教育方面要发挥主体作用。要以幼儿园大型开放活动为依托,向全体社区居民有目的、有计划、不间断地进行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渗透、家庭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和亲子游戏活动等,力图弥补学前留守儿童及家庭学前教育的诸种“缺失”。同时,社区工作者要摸清本社区学前留守儿童网络管理档案中的幼儿家庭情况,定期举办家园联系小组活动、亲情化的角色游戏活动,在沟通中、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弥补因“缺失”造成的幼儿发展偏差问题,促进学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以社区为主阵地,构建学前留守儿童协调保障机制

在社区工作中,“优势视角”是社区工作实践的一种新模式,它强调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它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被服务对象使之从挫折和不幸中摆脱出来,从而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如上所述,城镇学前留守儿童在心理、情感、社会性、认知等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在社区浸润式教育活动中,社区工作者首先要评估个体学前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和教育诉求,动用、协调一切社会条件对学前留守儿童进行援助,以使其能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学习和活动之中去,使他们从中获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公平对待。在浸润式教育活动进行中,社区工作者要积极对参与方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与协调服务。比如,提供专用游戏场地、学前留守儿童问题汇总及团体辅导小组划分,家庭教育的跟进与回访,亲子联系方式与频率的跟进与回访等。再比如,通过参与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制定出一些能帮助学前留守儿童提高能力的活动计划等。

总之,学前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并细化学前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长效机制。在各项幼儿教育补偿活动的开展中,要因地制宜,切实做到分析每个学前留守儿童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因“缺失补偿”而留有“缺憾”。

参考文献:

[1]蔡迎旗.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M].南京:江苏教百出版社,2009

[2]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3):132-135

[4]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4.

[5]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3):132-135

作者简介:

张丽(1972-),女,汉族,甘肃人,浙江省丽水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生存现状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基于城市盲人组织生存现状调研的大学生纪录片创作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
虎牙藏族民歌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