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国际化突围

2014-04-29 08:20张蔚
北方论丛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族化喜剧国际化

张蔚

[摘要]近些年,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发展迅猛,本土观众表现出极大兴趣,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面临尴尬境地。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必须国际化突围,这就要求其具有喜剧意识,探索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和喜剧精神,感知普通大众的生存与情感、理想与追求,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于一体,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使国外观众通过电影了解我国真正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

[关键词]国产小成本电影;喜剧;国际化;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TH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14)03-0057-03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以及对喜剧人物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愚蠢的、滑稽的行为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美好的理性予以肯定……喜剧用笑声来超越社会的矛盾,喜剧以笑声来表达人类的自由与自信”[1](p373)。近年来,以《疯狂的石头》为起点,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其自身也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然而,在看似无比辉煌的表象下,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正在慢慢地陷入一个尴尬境地,即只能在国内流行很短时间,就销声匿迹,对于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更是奢望。如何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突围”?既是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成长的需要,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发展以及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叙事扫描

2006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获得井喷式发展,宁浩以300万元成本拍摄的《疯狂的石头》获得了2 000多万元的票房收入,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除了各种社会历史文化原因,在如此低投入高回报的诱惑下,小成本喜剧电影大量涌现。2006—2014年,继《疯狂石头》之后,出现了一批跟风之作,如《夜店》《疯狂的赛车》等。虽然影片数量急剧上升,其中也不乏有冲击票房冠军的黑马之作,如《人在囧途》《失恋33天》《人在囧途之泰囧》等,但总体来讲,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制作水准趋于平庸,叙事风格有恶俗娱乐方向发展趋势。

在叙事结构上,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一般以传统手法构建基本情节,比如,《疯狂的石头》就大量使用巧合式情节建构方法,影片中谢小萌从高空中不慎跌落的易拉罐将剧中的主要角色连接在一起;在道哥率领下谋划偷盗宝石的“土贼”与工厂负责看护宝石的保卫科长住在同一家宾馆的隔壁房间;国际大盗麦克就差一尺的距离就偷到宝石,可惜,卖绳子给他的小商贩刚好少给他一尺绳子;偷宝石前夜,国际大盗麦克刚好把车停在“土贼”黑皮藏身的下水道上方,而下水道的另一侧出口刚好又被工厂里的人压上了雕塑……这些情节皆因巧合而产生错位,由此制造的不协调使观众发笑。

在情节设置方面,普遍采用戏仿的方式营造喜剧性。一是对好莱坞和我国的经典影片的戏仿,如《疯狂的石头》对《两杆大烟枪》的叙事结构和故事情节的模仿,《爱情呼叫转移》对美国电影《神奇遥控器》的叙事方式的模仿,《大电影之数百亿》更是直接将多部电影的场面、台词植入自己的片子中。二是对社会热点的戏仿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互文。《大电影之数百亿》以社会上最热门的房地产问题为题材,进行了恶搞和调侃。影片中可以多次看到对观众熟悉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调侃,如片中人物安德森被城管追赶的一场戏,模仿刘翔110米栏比赛的场面;黄渤扮演的三流过气演员“潘志强”的取名,结合房地产大亨“潘石屹”与“任志强”二者的名字,还有其为“碧水云居”楼盘代言时一嘴的港味普通话;潘志强在电视台做节目开场方式戏仿冯巩在春节晚会上相声的开场白;片中安德森和潘志强打架的场面被幻化成两个拳击手的比赛,旁白则效仿黄健翔在2006年足球世界杯比赛上致使其离职的一段经典解说。

新世纪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对喜剧性角色的塑造,除了传统的在角色外形、动作和性格方面,以及丑角造型、夸张的形体动作等方面的塑造,还会利用人身体上的残缺来为角色带来巨大的喜剧性,如《举起手来》中的小鬼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的杨倩等;《大电影之数百亿》中罗茜、安德森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人物性格的偏执性设置也是新世纪小成本喜剧电影在角色戏剧性塑造方面的一大重要特点。如影片《哈哈哈》中的两夫妻对生孩子的极度渴望,《疯狂的石头》中的黑皮一根筋不拐弯的执拗性格,《人在囧途之泰囧》中徐朗对事业成功的极度渴望,这些人物的设置都是通过其性格中某方面的偏执来制造喜剧效果。

在语言运用方面,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除在台词上注重话语本身的幽默性,方言和流行语的运用也成为国产小成本喜剧发挥喜剧功效的重要手段。其中,方言产生喜剧性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因喜剧角色的外形与其说话的语音语调呈现反差,如《天下第二》中的“江南第一剑”高大的外表与温柔纤细的嗓音带来的强烈反差引起的闹剧效果;二是因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所具有的理俗气息而产生喜剧性,如《疯狂的赛车》中,杀手张嘴而来的搞笑陕西腔与导演精心营造的严肃气氛相冲击造成的喜剧效果;三是因方言鲜活的词语组成产生喜剧性效果。运用流行语产生“笑”果的大部分影片为古装荒诞喜剧,剧中人物身着古装,却说着当下最流行的各种热门词汇,这种利用人物身份、年代的“错位”产生不协调感制造喜剧效果的手段,深刻地反映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在开发台词喜剧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但目前台词喜剧性的开发还只停留在语言和文化表层,观众和角色共同“笑谑”只是某些无关痛痒的流行文化,还没有将“笑谑”的对象引向更深层的现实生活,从而呈现喜剧的深刻意义。但不论如何,这毕竟是喜剧电影在叙事方面可喜之探索。

二、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缺憾与尴尬

纵观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暴露出很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喜剧的批判精神缺失。目前,我国小成本喜剧电影普遍缺乏批判精神。喜剧的平民性决定了批判精神是喜剧最为彰显的精神特质,而多数喜剧电影以游戏与娱乐为目的,叙事薄弱,指涉不明晰。许多喜剧电影在观影者看后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内涵,如《芬芳之旅》《十全十美》等,这样的作品都疏离严肃、中心主题,价值观念模糊,丧失了喜剧的批判精神,其深层原因如下:一是对意识形态的规避;二是在市场经济语境下,资本逻辑掌控的结果。

2喜剧叙事模式雷同。造成雷同的直接原因就是过度戏仿。戏仿是喜剧电影的表现形式,成功的戏仿能够以新题材构建新内涵,以此解构原文的含义,实现一种特定的艺术效果,但由于戏仿在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中运用已经登峰造极,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当成“山寨”的代名词。为迎合群众的需求,甚至是不健康的趣味,喜剧电影采用各种恶搞手法。如《大电影之数百亿》中戏仿了《阿甘正传》《功夫》《十面埋伏》《无间道》《花样年华》等二十多部电影,这些“戏仿”仅仅是为“戏仿”而“戏仿”,失去其在叙事辅助上的功能,沦为一种形式上的堆砌。《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追爱总动员》《老五的奥斯卡》等都戏仿多部同类影片,且戏仿运用和文本本身没有内在的关联性,对于人物性格塑造和情节推动都没有意义,反而造成叙事逻辑混乱。

这种频繁地对旧文本戏仿,反映了当前喜剧电影创作的浮躁心态和创新乏力,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根植在生活的大地上,只有扎根在现实生活中的作品,才会有厚重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转型的时代,转型中各种矛盾交织碰撞,人们的视野和情感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只要认真去探索,远比戏仿旧的文本来得真实和精彩。

3喜剧情节构建过于虚假。国产喜剧电影中存在一个比较一致的问题,即人生意义的缺失,把喜剧误认为闹剧,为了追求热闹滑稽效果,当下喜剧电影的表达逐渐脱离现实生活。一是古装片的各种时空穿越和戏说,影片既抽离历史真实又避开对现实的观照。情节中穿插各种与剧情推进无关的桥段和喜剧元素,并将其凸显放大,使之成为叙事目的的主要承担者。在这样的影片中,历史的真实被模糊。电影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向游戏层面滑动,从而使电影变成一种狂欢。二是现实题材影片的典型性缺失。如《搞定岳父大人》中的范坚强与苏伯虎之间戏剧冲突不具有典型意义,因没有普遍性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尽管徐峥表演很出彩,但因剧中矛盾只浮于生活表面缺乏深刻的人生思索与社会现实关怀,还是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如《乐翻天》,它将故事设定在一所酒店,围绕女强男弱这个话题展开各路人马的博弈。但是,各个故事之间缺少一以贯之的线索,而且过于夸张的表演方式显得缺乏真实度。艺术虽然都具有假定性,但对现实生活反映,以及情节的虚构必须符合一定的生活常识和基本逻辑,必须让观众觉得合情合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整部作品的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种不真实感会造成观众对该故事的心理认同障碍,最终只能将自己的感受停留在视听层面。

4方言的大量滥用,不仅让语言失去原有的活力,而且从侧面反映出喜剧人物特殊性格的缺乏。人物的语言与肢体动作,仅仅是人物的外在表现,而揭示人物性格及喜剧内涵和意义的则是人物面对其特殊经历或坎坷命运所展示出来的自信乐观的积极品质。优秀的喜剧,要通过具有典型性格的喜剧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经历和命运表达作家对特殊的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知和感受,并与观众内心体验和焦虑进行诚恳交流。利用方言和笑话,为搞笑而搞笑,只能让影片境界和艺术品位降格而流于粗鄙。方言的地域性局限,在影片走向国际时,无法令国外观众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喜剧性,更加重喜剧走出国门的难度。

三、小成本喜剧电影如何国际化“突围”

当前,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难以走出国门,国外市场惨淡,根本无法与好莱坞等拍摄的喜剧大片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破解困境,推进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国际化生存空间,就成了国产喜剧发展重要课题。

2013年,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以最终13亿票房成为黑马,国产中低成本喜剧电影再次刷新了国内电影票房的纪录,同档期上映的《十二生肖》《大上海》《血滴子》三部大制作影片都没有影响到《人在囧途之泰囧》直线飙升的票房。全国观众同影片中的人物“徐朗”与“宝宝”一起踏上了荒诞、爆笑的泰国之旅,制片公司与观众一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是,当影片进军国外市场时,“泰国票房勉强及格,北美首日票房仅有惨淡的9 098美元,首周也仅仅收获了322万美元(约合20万元人民币)票房,即便是香港,上映4天也仅仅收获59万港元”[2]。之后,《华尔街日报》用“喜剧不挪窝”定律来解释《泰囧》的遇冷,即喜剧题材影片很难同时满足多个市场观众的口味。究竟该如何打破这个定律呢?

1叙事的创新性。目前,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崛起和年轻一代导演的不断涌现,使我国喜剧电影在叙事方面表现许多可贵的新奇样式,但我们会时常看到好莱坞等经典文本的痕迹和影子。这反映我们喜剧电影“原创性”的乏力。笔者认为,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突围首要在于叙事的突破。当前一味西化和模仿的创作姿态必然带来影片的浮华和空洞,喜剧电影如果总在经典中寻找灵感,就不会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把狂欢作为唯一目的就难免落入重复和俗套。如果将《疯狂的石头》放映给美国人看,对美国观众来讲,影片就没有惊喜和陌生,美国观众会觉得又看到《两杆大烟枪》,这样除了失去本土电影原有的活力,还会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电影人的不自信。

2叙事的普世性。康德将人类普遍情感称为人类情感共通感,认为情感不是私人的,而是一种恒久、普遍的共通情感。乔纳森·特纳认为,情感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黏合剂,可生成对广义的社会与文化结构的承诺”。寻找人类共同的情感,是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国际化突围的必由之路。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向海外延伸的首要出发点应是将中华民族向善、和谐、宁静、务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情感内涵进行凝练,上升为更具人类普遍接受力的,如和平、正义、勇敢、善良等共通情感和心理,并通过电影语言符号建构起“既能反映本民族文化内涵,又可以引起世界各种文化背景观众共鸣”的电影作品,从而使中国喜剧电影成为与世界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3叙事的民族化。在日常生活和娱乐中,我们逐渐被以“好莱坞”为首的电影文化所操控,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坚守。然而,民族情结是人类共同的情结所在,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若要完成国际化“突围”,必须跳出“好莱坞”思维定式的圈子,从民族化出发,挖掘本土题材,传播民族文化,尝试在此基础上实现国际交流。

做民族化尝试,要把我们传统文化融入世界大环境,其本质是和世界人民一样的对人类情感真、善、美的追求,对爱情和亲情的渴望,对生命的珍惜,并把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念通过我国的文化韵味呈现出来。

电影工作者应以敏锐的喜剧意识,去探索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和喜剧精神,感知普通大众的生存与情感、理想与追求,关注蕴藏于普通大众之中的中国文化。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于一体,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使国外观众通过电影文化了解我国真正的价值观等深层次的问题。国际化叙事策略、从本土出发进行的世界性表达,以及全球之间的紧密合作,这就意味着在巩固本土电影观众的同时,获得世界电影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云灵《泰囧》境外票房太囧[N]东方早报,2013-02-20

(作者系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吴井泉]

猜你喜欢
民族化喜剧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