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 宋培义
[摘要]微博作为重要的媒介社交平台,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呈现出很多后现代的特征,娱乐化即是一个典型表现,对社会和文化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媒介批评是分析媒介现象的有力工具,也为分析微博娱乐化提供了清醒辩证的视角。以媒介批判为手段和工具,分析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微博娱乐化产生的原因,并从本体维度、心理维度、商业维度,对微博娱乐化进行辩证批评。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媒介批评;微博娱乐化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14)03-0049-04
微博在发展过程中,娱乐性不断突出,微博上娱乐信息大行其道,占据信息量绝大部分,在前十大热门话题中,娱乐话题占比量远远高于其他类型话题,甚至很多严肃话题被娱乐化,这一现象突出不断引起人们反思。
对微博娱乐化现象的批评,首先要基于对微博娱乐化概念的明确,以及对于媒介批评作用的摆正。关于微博娱乐化,学界还没有提出微博娱乐化的较为准确的定义。笔者把微博娱乐化定义为在微博平台上传播的信息中,娱乐信息、虚假信息、严肃信息占据大量版面和话题,多数信息以娱乐方式出现的一种媒介娱乐化现象。
媒介批评不等于新闻批评,已经得到多数学者共识。如从传播学的角度来为“批评”下定义,斯蒂文·小约翰的说法比较准确,即“批评就是运用价值进行判断”。关于媒介批评,中国传媒大学雷跃捷教授在《新闻理论》中是这样界定的:“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做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深入了解媒介批评必须要明确“批评”遵循的“表达和描述事物的优点和缺点”的客观中立原则。
一、微博娱乐化的后现代特征
伊格尔顿其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一书中,从认知和思维形态上总结了后现代的基本特征,即“解构”主义,主要包括对统一性与整体性的颠覆,对于异质化和多元主义的追求。后现代主义在消费社会和文化工业时代下,变化了文化风格,特点是无深度、碎片化、去中心化、自我满足、游戏性等,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边界,也模糊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分野。
微博娱乐化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微博从2009年兴起至今,以快捷速度成为我国交互信息类网站的主要阵地,演变成娱乐类信息泛滥的场所。微博娱乐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信息碎片化
作为微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微博舆论传播,有限的表达空间决定内容的浓缩性和形式上的短小精悍。长篇大论、发散思维与微博这种特殊平台不相契合。
(二)话题娱乐化
在信息大爆炸的微博上,信息来源多样,声音嘈杂,为引起人们注意,编造信息必须具有故事性、情节性,以博得眼球,让人喜欢,所以,导致话题普遍轻松化、娱乐化,严肃话题以戏谑和游戏状态出现。在微博传播过程中,话题娱乐泛化成为突出现象,议题如果不被娱乐化,很难成为热门话题,信息就是在大家调侃、戏谑的过程中形成话题,再进一步提升热度,形成热门话题。比如,旨在解救流浪乞讨儿童的“随手拍解救流乞儿童”活动在微博上兴起后,很快就被模仿成“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遮蔽前者。本身信息空间的狭小,加之表达上的粉饰和夸张,导致信息碎片化和娱乐化。信息碎片化把文本原来想要表达的意义变得逻辑断裂,原本表达的信息在娱乐化助推下被组装成各种段子,“段子”原本指代相声中一节或一段艺术内容,随着网民对该词的频繁使用,其内涵泛化,在微博上专指被娱乐化的新闻、哲理等内容。下面是有关“切糕事件”的网络段子:
1.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切糕。
2. 世界上最昂贵的食品是什么?俄罗斯黑鱼子酱?日本蓝旗金枪鱼刺生?阿拉斯加雪蟹?法国松茸?错,答案是:切糕。
3. 据说一块巴掌大小的切糕可以买下整座银河SOHO,屌丝吃不起。
4. 现在看一个国家的财力,不是看黄金储备,而是看切糕储备。
微博上关于切糕的段子,网络上有成千上万个帖子,从一则新闻而衍生的千奇百怪的段子充斥着微博。信息断裂和碎片化,让人们在调侃之余,得到一丝愉悦,而这条新闻背后的深意,无人愿意深入反思。
(三)去中心化
微博上的每一个博主,都是一个思想独立、自主追求信息和自觉传播信息的主体,微博在为公众提供一个探讨公共事务平台的同时,也为民众提供一个自我表达的自由空间[1](pp24-25)。公私领域相糅合的微博,在舆论传播中,表现出极强的去中心化和情绪化特征。微博成了一个情绪集中表达的地方,在个人表达情绪中往往出现表达过当的情况。带有私人情绪特征,信息在难证真伪的情况下持续传播,每个个体都可以对事件发出纯粹代表个人看法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信息传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显示出极强的后现代特征。“去中心化”的同时,带有极强的散乱性。
(四)明星导向化
明星导向化是微博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一方面舆论领导层被大V占据。根据2012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在新浪微博上粉丝排名前100位的大V中,89位是演艺界人士。在2013年新浪微博之夜中,吴奇隆和姚晨相继封帝封后。在新浪微博风云人气总榜前十名娱乐明星占九个席位,明星微博内容大多充满娱乐化、游戏化的信息。无独有偶,在草根明星中,前十位则主要是“冷笑话精选”“微博搞笑排名”“星座秘语”等。这种娱乐化特征,决定微博整体的传播生态。那些被转发和评论最多的微博,往往不是严肃理性的讨论,而是明星的八卦新闻,多带有很大程度的娱乐色彩。大多数粉丝加入微博的初衷,并不是关注国家大事或是基于信息需要,而是为了能够更及时地关注和跟随明星名人的生活。其初衷就是娱乐和消遣。普通用户关注身边朋友的新奇趣事。在微博上,奇闻、怪评、艳图等受到追捧,严肃的讨论在舆论中被排挤。某些政务微博也采用比如“骑马舞”“甄嬛体”等娱乐热点来宣传自己。
二、后现代视角下微博娱乐化的批判维度
(一)本体维度——“个性”解构“权威”
微博的特点是“微”,每一条消息有效承载的包括文字内容、表情符号、标点等不能超过140个字。在如此狭小空间中,要把任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阐释是几乎不可能的。其简短精悍的特点决定其内容和信息的碎片化和肤浅化,也可以说,微博本身特点和属性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后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需求,人们愿意摆脱统一化、机械化的传播模式,倾向于个性化、人情味、闲散化的传播特点。同时,微博的最大使用群是普通互联网用户和民众,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虽会有“精英群体”参与,但这并不能改变微博基于草根的媒体特色,普通用户既关心国家大事、政治变革、精神文明、文化发展等宏观愿景,也会把精力投放在生活趣事、家长理短、娱乐八卦等一些与草根生活息息相关并带有趣味性的事件上。
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2008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3 000美元,人均收入的增加会促进人们对于娱乐和文化的消费。从人口结构看,逐渐成为消费主流群体的“70后”、“80后”,也更倾向于消费娱乐和休闲产品。微博信息传播微小化和使用群体的大众化特点,决定微博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的“熔炉”特性,在经济和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今天,严肃的政治性和经济性等信息的吸引力远低于带有娱乐色彩的信息。可以说,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大众传递他们喜欢的、具有趣味性的信息平台。微博凭借其独树一帜的传播特色,以及无所不包、阳春白雪混合下里巴人的后现代特征,极大地丰富传播方式,拓展信息流动方向,推动媒介发展。
微博以其强大影响力,难免让民众们产生“大”即权威之感。根据市场监测机构调查,在总体调查的样本中,507%的人表示微博上的信息可以相信,105%的人表示非常相信[2](p56)。尤其是负面新闻,社会大众更倾向于相信微博而不是传统媒体。微博娱乐化、碎片化、“去中心化”也给舆论的控制和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谣盐”事件、“六小龄童去世”、“山西地震”等微博中的假消息层出不穷。信息来源的“去权威性”导致信息的规范和真实程度非常低。假消息屡禁不止,使国家对舆论安全的管理难度不断上升,危及社会稳定和公序良俗。
(二)心理维度——盲目的狂欢时代
“用娱乐的方式学习”自古就被倡导,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儒家最早把“乐”,即“兴趣”,作为促进学习的因素。在西方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家也采用很多游戏方法增加学习的娱乐性,调动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娱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从远古时期到当代社会,每一个阶段人类都会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娱乐方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所谓“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和与生俱来的天性,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构成,遵循“快乐原则”[3](pp11-14)。在人们的生活充满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当下,娱乐化信息最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以娱乐方式释放内心的欲望和压力成为最为便利和快捷的方式。同时,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已经从稀缺资源转变成泛滥化资源,人们必须经过筛选和过滤才能够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然而,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具有特色的知识和信息能够从感官和心理引起人们的审美和阅读趣味。微博娱乐化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可以在哲学、教育学、精神分析,以及审美心理学方面找到诸多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释放和满足只有基于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发挥其正面效能。然而,社会大众由于长期处于被动阅读和接受信息的环境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微博的出现就像打开了阀门,人们终于可以自由地表达,强烈地诉求导致一种对抗,草根大众更愿意相信和传播自己传播的消息,从而达到对抗主流话语目的。对一致性的逆反和颠覆在微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微博主体本身就站在个体的层面,对抗权威,用戏谑抵抗严肃,用娱乐淹没信息的平淡和无趣,个人主义过度追求娱乐的后果使得微博呈现出大众文化低俗且闲散。
《论语·先进》:“过犹不及”,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娱乐化有利于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和筛选。正当合理的释放和满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舆论疏导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当下过度的娱乐化则会导致信息和知识的碎片化和扁平化。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的一段话,可以生动地给予写照:
人们再也不必禁书,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人们不必担心真理被隐瞒,因为真理已被淹没在无聊琐屑的世事中;人们也不必担心他们的文化受制于人,因为文化已经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4](p48)
微博在娱乐信息的过程中,知识被碎片化,消解在茫茫无边的信息海洋中。
另一个心理维度是从众心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哈贝马斯提出了“交互主体性理论”。此理论的基本观点,即交往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求得人与人之间的认同、理解、互惠和合作。但是,基于社会关系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从众现象。多伊奇和杰勒德(Deutsch & Gerard)提出社会影响的两个重要来源:第一,信息影响(information influence),即指遵从群体规范是获得信息的方式,在矛盾和不确定的情景中,人们对自己的感知没有把握。第二,规范影响(normative influence),指从众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表扬和接受,避免受到惩罚和排斥[5](pp133-135)。当信息在非线性传播的网络环境中不断交叉、重复、叠加的过程中,传播具有爆炸性的特征,鉴于微博有几亿人的用户群,其消息来源和转发主体的追诉都有隐蔽性和模糊性,在大部分群众不明事实的盲目跟帖过程中,不真实的信息往往被放大化,最后形成显著的影响。坏的消息在微博上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被无限放大和极端化,往往形成舆论的旋涡。事实上,此类谣言在微博上多次出现,比如,“地铁迷药系列”“昏迷割肾系列”“家乐福超市小孩险些被拐”等。这些谣言严重威胁着社会治安和公信力。娱乐圈明星文章和姚笛婚外情事件首先在微博中被曝光,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舆情进一步向低俗化发展,泛娱乐化炒作肆无忌惮地蔓延,明星与名人生活被深入开掘,报纸和荧屏上生发着趣味性和想象力。因为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娱乐炒作、新闻自由滥用、侵犯隐私等风气甚嚣尘上,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诸如此类,微博对于坏消息的追逐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公众的道德判断。
(三)商业维度——裹挟后的文化困境
文化产业在我国爆发式增长,让人们想起法兰克福学派曾经对后工业化时代文化生产的消费方式和文化工业的论述,在后工业化中,对于文化模式和文化产业化的提倡削弱了文化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文化开始屈从于大众和商业口味,变得越来越标准化。
一般来讲,文化工业的进行有助于文化产业发展和大众文化发展,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发展,以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风靡展示了文化工业巨大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我国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信息在成为产品并被消费的过程中,必须去迎合和反映大众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产品和渠道的增多有利于信息“去中心化”,有利于民主社会的发展,但是,过度商业化会重新导致信息的“工业化”。这种信息的工业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信息生产的标准化;第二,缺乏本真性,即消费者的个性遭到抹灭[6](p54)。“文化工业”虽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用在文化领域的产生的结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摒弃资本主义狭隘的利益观和价值观,但是,文化产业毕竟也遵循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为避免外部性的产生,必须警惕文化在娱乐化中变得肤浅和碎片化。微博上传递的信息大都是娱乐化的,对知识和文化的只言片语解读,如果不加以控制,愈演愈烈,必然会对年轻用户产生一定影响,科技和网络发展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吸收碎片化的知识,长此以往,必然迟钝民众的大脑,蒸发民族的文化。
文化工业不仅导致信息扁平化,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壮大,微博也成为很多商家必争之地,商业成为操控信息和舆论的重要力量。在资本和利益驱使下,网络公关公司和网络水军跑马圈地,雇用大量的僵尸粉和网络水军,专门在网上恶意攻击对手,宣扬自己。2012年6月,天津一家企业在竞标成功后,网络上出现多个帖子攻击该企业向外行贿等。之后,湖南娄底警方锁定了网络水军头目,此人承认雇用水军发帖,后经判决,雇用水军发帖者以损害商业名誉罪被判处半年有期徒刑。在文化后现代的时代,商业成为文化发展的内驱动力,商业会把文化带领到哪个领域,文化是否能在大潮流面前仍然保持着独特性,当下都是未知数。
三、结语
微博在发展过程中,所倡导的崇尚娱乐、信息碎片化、消费主义的后现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话语体系的理性主义和一致性,形成大众狂欢和消费的感性体系。微博的娱乐化从本体维度、心理维度、商业维度等三个方面既有其产生的合理性因素,又有其对文化和社会的不良影响。然而,合理的娱乐化有助于人民身心的愉悦,以及社会的发展,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文化在所谓自由的裹挟下衰退和迷失。在后现代社会中,后现代文化扩展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模糊艺术的崇高性,嘲弄传统和权威,追求通俗、直观、浅显的文化享受。一切都变得零散化、非中心化、娱乐化。后现代主张的平面化、大众化的精神契合了当下精神消费的现实需求,通过微博等载体展现出来[7](p69)。
约翰·斯道雷(JohnStorey)认为,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真正的”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的差异已经被取消和模糊。文化的独特性能否在后现代的影响下保持应有的属性,这是政府、社会机构、个人都应理性思考的问题。保持对危机的敏感和警惕,并不断提高顶层设计和现实管理的水平,是未来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瑞华.娱乐至死:媒介娱乐化的内涵及表现[J].经营管理者,2012,(16)
[2]赵德雷,高明华.社会心理学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M]刘福堂,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4][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吕世荣,周宏,朱荣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赵勇.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整合与颠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
(刘丹丹: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宋培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吴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