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布依族古歌优秀传统文化因子

2014-04-29 00:44吕元
理论与当代 2014年3期
关键词:古歌布依族民族

吕元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布依族是贵州省南盘江流域、北盘江流域的世居民族,是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布依族优秀文化因子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如农耕稻作文化、纺织文化、服饰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歌舞戏曲文化、民族民间医药文化、铜鼓文化、民风民族节庆文化、毕摩文化等等。其中,布依族歌舞戏曲文化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比较著名的就有布依古歌。

布依族古歌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加以界定。广义的布依族古歌是指距今一百年以上的布依族韵文体歌谣;狭义的布依族古歌是指原始社会时期布依族韵文体歌谣。古歌历千年、越百世,在布依族人民中广为传诵,经久不衰,这充分显示出古歌旺盛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生存价值。布依族古歌内容浩如烟海、形式丰富多彩,它是布依族地区民间口头流传的文化艺术结晶,也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闪耀夺目的一颗奇珍异宝。古歌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以独特的形式给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最根深的滋养,给现代人的灵魂最圣洁的抚慰。古歌优秀的传统文化因子包含宗教、历史、民俗、社会、文学、伦理、哲学、审美乃至科学技术等布依族传统文化元素,是布依族人民“百科全书”式的珍贵文献。古歌源于布依族古代社会的神话、传说,它既是诗,又是歌,歌词韵律优美、节奏明快、相互押韵,歌声悦耳动听、情深意切,天籁般的古歌之声往往能将周围环境气氛的描绘与人的内心情感宣泄融为一体,起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过去,由于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所以古歌只能依靠口耳相传。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渗入,布依族民间艺人借助部分汉字,以汉字六书造字法为依据,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出方块布依字,并用这样一种抽象的符号记录布依族古歌,但古歌演唱时均用布依语言吟诵。一首古歌传承至今,不知要经过多少代歌手的取舍、提炼和加工,实属不易。作为布依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绵延持续的文化根脉,古歌传承了布依族历史,寄托着布依族人民生生不息的优秀文化基因。包括布依族民间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正是我们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生态,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最原始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根脉之所在。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布依族人口287万人,其中贵州省布依族人口251.06万,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87.47%。贵州布依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的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荔波县是布依族主要聚居的四个县,布依族人口除上述四个县以外,还分布于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和毕节市。此外,云南省的罗平县、富源县、马关县、河口县和四川省的宁南县、会东县、木里县、普格县也有少数布依族居住,这些地区的布依族人口总数只占全国布依族人口数的12.53%。布依族是一个与汉族、苗族、侗族、水族、瑶族、仡佬族、壮族、毛南族等民族为邻,既聚居又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布依族先民们长期处于“刻木记事”的状况。为此,布依族先民们为表述自己对天地形成、万物起源想象的理解,为赞美神的伟力、为祭奠已故亲人、为记述与自然斗争的壮举、为颂扬本民族英雄、为向后人传授劳动经验、为教育后代等等,他们往往通过古歌、神话、传说、故事的形式,通过唱述、讲述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古歌传唱成为布依族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之一。

千百年来,古歌为布依族地区和群众提供了持续的文化认同,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古歌与布依族地区社会发展相互动,被不断地再创造,展现出新活力。古歌崇尚勤劳勇敢、团结战斗、自立自强、聪明能干、纯朴善良、尊老爱幼等优秀文化因子,千百年来激励着布依族人民。古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部分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我们要充分挖掘其“劝善”功能,发挥其教化育民的现时代作用,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它,旨在“古为今用”。古歌是布依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一朵奇葩。古歌以韵文体的形式出现,语言生动,比喻贴切,陈述简明,描写逼真,抒发感情真实诚挚。古歌中大段的重叠、复沓形式,凸显出古歌的生动性和节奏美,其独特的情韵给人一种声情摇曳的感受。唱或听布依族古歌天籁般的声音对人体各大生理系统及心理有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古歌崇尚勤劳勇敢、团结奋斗、自立自强、聪明能干、纯朴善良、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成为布依族地区布依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古歌是传统民俗文化载体,古歌把布依族民间节日、婚姻、家庭、丧葬、服饰、饮食、居住等习俗传承下来。古歌蕴涵着的布依族儿女浪漫主义情怀,是欠发达地区人民赶超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精神状态。古歌蕴涵的优秀文化因子是布依族人民价值观念、个性心理、行为规范的“遗传微粒”。

然而,随着全球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在整个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各国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均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损毁甚至灭失,影响着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中的文化生态平衡,影响和束缚人类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进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人的全面发展。“文革”期间,由于受极“左”思想影响,人们错把民族传统文化当作“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进行破除,错把传统民族文化等同于愚昧、落后、迷信等等,使得文化古籍被焚毁,布依族歌舞戏曲传承人被斗争,布依族歌舞戏曲传承后继乏人。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地区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快,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随着布依族地区青壮年人口出外打工潮的兴起。布依族青年纷纷告别田园生活,奔向城市,他们对网络、卡拉OK、现代流行歌曲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布依族传统歌曲的兴趣,他们的恋爱方式,不再通过在浪哨中对歌的方式结识异性而效仿城里人更加多元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布依族古歌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出现逐渐衰退的趋势。随着时光的流逝,会吟唱古歌的老人相继去世,即便还健在的为数不多的歌手也已经年事已高,难以胜任带传承人的工作。布依族古歌传承的民俗基础正在被消解,传承的空间正在被压缩,传承的生活方式正在变迁,传承人正在逐渐消失等等。在汹涌澎湃的现代化大潮中,重视抢救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保护、传承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当务之急。

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建设贵州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要对布依族古歌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省内各级地方政府不能因发展当地旅游业,而将古歌这一原生态的布依族文化完全、纯粹舞台化,这不利于文化生态的良性成长。因为没有原生态这一基础,次生态就会失去生命之源,这不利于布依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处理好古歌传承与地方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文化与产业有关系,也有区别,文化的商品化是文化产业的内在要求,而文化产业必须以文化为本。古歌本身是古歌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根本,否则文化产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贵州布依族地区,旅游开发应当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要从长远利益着想,要发挥古歌吸引游客的永久吸引能力。三是要保护布依族古歌的自然生存环境。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是布依族的母亲河,在这些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出天籁般的布依族歌声。这些地区喀斯特峰林、山峦、石林、湖泊、岛屿、峡谷、暗河、泉潭、洞穴、森林均具有独特性,布依族先民就是在这些优美的自然环境面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内容丰富的神话,并在神话的基础之上创作出布依族古歌。所以说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布依族这个酷爱歌的民族,这说明古歌的产生与自然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要保护好古歌生存的自然生态基础。四是要营生良好的文化生态。古歌的生存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在一定文化生态中的存在,古歌的文化生态应当包括布依族民间各类歌谣、传统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竞技,生产技艺,民俗和文化空间等这样一种文化生态层或者说文化生态圈。所以,要保护好、传承好布依族古歌,就必须保护好布依族民间的各类音乐、艺术、体育、民俗,营造良好的古歌生存空间,构建包括家族、学校、社区等这样一些古歌生存的大舞台,保护好古歌生存的核心区,如贵州省的望谟、册亨、贞丰、荔波等县的古歌生存环境。五是要保护好活态物质文化。古歌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方式有关,在集体劳动中产生了原始的古歌,可以说古歌是布依族先民集体劳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的布依族民间口头文学。如布依族古歌与纺织劳动,纺织涉及种棉花、蜡染等劳动,而这些劳动都要涉及许多环节,要求人们在劳动中协作,所以古歌中就有许多内容就是以种棉、蜡染等劳动活动为素材,种棉、蜡染劳作成为古歌产生的基础。又如,布依族先民在民居建筑中产生了许多古歌,如《造房子》《贺房歌》《上梁歌》等等无一不是民居建筑活动在古歌中的体现。古歌的生存不能离开它的活态的物质文化,要保护好、传承好古歌,必须保护好布依族地区的纺织、蜡染、民居建筑包括饮食、稻作、服饰、渔猎等活态的物质文化。

众所周知,现代工业文明在带来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使人们对身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忧心忡忡。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按照斯图尔德文化生态理论,文化变迁、进化的决定因素是技术和经济的变化,如今,布依族地区人民的生活已经广泛融入到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之中,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已与周边其他民族及主体民族无异,因此,古歌的变迁及进化也在所难免,而这样一种变迁和进化的历史选择过程中,某种文化的表现形态、形式及蕴含的意义已经从质上走向了新的历史阶段,且很难在价值观上做出相应判断。文化生态进化的过程即是文化和现实环境不断协调、相互适应的过程,它的现实状态恰恰反映出;无论是将布依族古歌继续传承与保护使之发扬光大,还是仅仅通过仪式化、舞台化展演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这些也许都预示着古歌在现时代不同族群之间以及本民族群体内部之间人们心中实然的地位和价值。而古歌未来的命运,也就在这种张力之间或得以平衡创新延续,或逐渐成为尘封的历史记忆。古歌的命运或生存境遇之所以在目前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担忧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文化交流或者说商业文化的冲击对布依族古歌传承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担忧随着布依族古歌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民俗基础被不断消解、传承人不断消失,担忧布依族古歌在这些影响、冲击和挑战面前,由于自身的生存能力供给不足而湮灭和消失,担忧古歌湮灭所带来的布依族地区民族文化失落和民族身份的丢失。

(执笔:黄德林)

猜你喜欢
古歌布依族民族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八 羌族妮莎古歌
我们的民族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苗族古歌《仰阿莎》
多元民族
酉阳古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