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操作上,同时也形成了学生的某种“偏见”,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技术操作课、上网课,进而导致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师“难讲”、学生“厌学”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理论课成为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那么如何在比较枯燥、乏味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为相关技术操作打下基础,又能让学生感觉有趣、形象生动,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呢?
一、巧妙创设情境,优化导入过程
信息技术理论课之所以教师“难讲”、学生“厌学”,主要是因为理论课中“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晦涩难懂,需要我们在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立足于实际,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故事作为教学背景,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的效果。
如在讲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第六章第一节网站和网页(浙教版)中,需要学生们掌握网页元素,网页布局方式,万维网、网站、网页的关系等,大部分都是属于比较理论化的知识,是为后面的网页制作提供基础的。在导入过程中,我用Flash动画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商业化小区建设过程及房屋内部构造的图片,并结合建筑材料、房屋布局这些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事物,进而总结出网页中运用的元素、网页的基本布局方式,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利用类比分析,化抽象为形象
在信息技术课中,有些理论知识如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是比较专业、抽象的,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合理的生活事例,通过类比分析的形式,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
例如在讲授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这一节中,介绍SMTP、POP3协议在收发邮件过程的作用。结合网上购物的经历,通过快递员送货、学生收货的过程,先让学生对这一过程中快递员、学生所扮演的角色的作用进行总结,然后再类比上述两个协议的作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便于工作原理的理解,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三、深思教学方法,培养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目前在课堂中普遍应用,它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信息技术理论课中,这也是不错的方法。
例如在讲授“多种多样的信息来源”这节课,由于内容比较少,直接讲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去野外挖荠菜。因为大多数学生不认识,他们有的问家长、老师等,有的去网上搜索荠菜的模样,还有的去图书馆查找书本等。这些都是不同的信息来源,问老师、家长的属于口头型信息源,查找书本的是文献型信息源,上网查的属于磁电型信息源。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学,而且掌握起来也容易多了。
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素养培养为主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在理论“实践”中尝到乐趣,理论课一样可以上得精彩,不再“枯燥”。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