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情是阅读内容产生的现实基础。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发展需求,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阅读疏漏,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往文本深处思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情;确定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文本是閱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如何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阅读教学内容,并没有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教”的痕迹过浓,“学”的地位弱化,导致教师所教、所想与学生所愿学、所想学差距较大。教学内容不切合学生学习需求,是教学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依据学情来确定适宜的阅读教学内容呢?
一、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发展需求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不同年段学生的语文知识、经验存在很大差异。所谓以“学”定“教”就是要根据各年段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立足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比如教学《燕子》这一课,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燕子活泼机灵的美好形象。在“乌黑光亮”“斜”“掠”“几痕细线”等词语前驻足品味,体悟作者用词准确优美。这些教学内容,切合中年级“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作用”等阅读教学目标。而在六年级的教学中,面对学生已经学过《燕子》的现状,教师就应该依据高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重读文本,赏析语言,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表达手法特点和效果。出示说明文中介绍燕子飞行特点的一段文字,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性语言准确和简练,但少有情感色彩的特点。最后,出示原文片段,了解“燕子”这一意向在原文中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作者寄托乡愁的载体。这些教学内容,契合高年级“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等阅读目标。
教材只是学生“学语文”的载体,同一篇课文而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内容截然不同。哪怕文本中同一个语言点,不同年级的教学定位也是不同的。找准不同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经验的起点确定阅读教学内容,抓住侧重点,才能让不同年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阅读疏漏
由于受知识水平、阅读经验等制约,文本中有些看似寻常却很精妙的词句,看似普通却有匠心的语段,学生往往会忽视,阅读中匆匆略过,品不出语言的芬芳,悟不到构思的精妙。学生阅读疏漏处,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及时、智慧地引导点拨,让学生欣赏被忽略的语言风景。
阅读《翠鸟》第一自然段,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学生能体会到这段话用“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词语,用像“头巾、外衣、衬衫”这些比喻手法,描绘出翠鸟羽毛颜色的鲜艳,但不一定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构思的精妙。那么教师在估计学生阅读状况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在“疏忽处”驻足——翠鸟还有眼睛,有爪子,为什么不把这些也这样具体地写下来呢?学生再读再思考,明白描写事物外形应抓住最突出的特征写,不必面面俱到。
三、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往文本深处思考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有教学敏感,在学生思考不深入时引导学生往深处思考。
阅读四年级的《白鹅》这一课,学生会知道整篇课文作者是围绕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表现白鹅的高傲,那么凭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也会说出这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止步于此,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我们在写对一种事物的喜爱的时候一般都是写它讨人喜欢的方面,而作者喜爱白鹅,为什么还说它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步调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吃饭的时候就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需要有人侍候呢?这样的追问会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时教师可以举例,就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在谈自己孩子时会用“小淘气,小鬼,小不点,小馋猫”等词语来称呼,看似不好的称呼却表达了父母对你的喜爱,作者也是一样,这样的写作方法我们称用“反语”,表达对一种事物的喜爱。由此,教师的这一追问,使学生学会了一种写作的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语言的芳草地一路探幽览胜,使其豁然开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其不断收获深思的惊喜,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
(浙江省新昌县沙溪镇真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