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艳
摘 要: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既包含了学生对英语语法的综合运用,也包含了英语文化的人文情愫。因此,英语教学中应该紧密练习文化情境,让学生既得英语之“言”,也得英语之“意”,从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文化浸润;话题纽带;有机交融;高效传承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具体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符合英语学科特质的言语历练情境,让学生在文化语境的浸润下“情动而辞发”,凸显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让文化的光辉关照言语知识,促进学生英语视域的拓展
(1)以教材为依托,在文化中浸润语言。任何民主的语言都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英语作为外来语言,学生在学习中只能习得言语外在形式,而很难悦纳其所含有的外来文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素养的有效提升。而由于学生深处非英语语言区域,这种文化的体悟与悦纳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读教材,以教材为蓝本,积极开掘探寻教材课文中所蕴藏的文化元素,努力拓展教材中的资源价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中语法法则、语言知识的传授与历练,更要将其与适切的文化语境契合起来,为学生感性认知两国的文化差异、聚焦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2)以话题为纽带,在文化中感知语言。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各个单元中都设定有专门的话题主题,这是对本单元内容的高度概括,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元素。但编者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很多人文元素并没有在编著时得到充分体验。而英语教师作为英语课程的开发者之一,有责任有义务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话题功能进行进一步拓展,从而凸显价值内涵,形成更多的人生体验。
(3)以情感为渠道,在文化中提升语言。积极有效的学习态度是英语教学的成功关键。而学习态度的端正以及长久有效地保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享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更要让学生感知到文化交融的美好,促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的文化语境,为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6B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s一课时,教师敏锐发现该文仅局限于周末的计划安排。而在教学中,教师则引导小组成员在合作探讨中形成各个节日的预设方案。最后教师进行鼓励:Better plan,better weekend,better life.Just do it.Come on!以提醒学生唯有周密的安排,自身的生活才会绽放出精彩来。
二、让知识的内涵助推文化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超越教材限制,促发言语和人文的有机交融。教材中的语篇课文是师生进行英语对话的主要载体,是编著者经过深思熟虑创编而成的有效成品,一些教师鲜有对教材发起挑战的勇气,更难有整合教材、删改教材的智慧。而事实上,教材由于篇幅限制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很多语言知识点和文化元素并没有能够吸纳其中,出现各种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意识,适时补充穿插相应的文化资源,注入全新的血液,则能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贡献力量。
如在三下英语(新译林版)“How old are you?”一课中,关于年龄询问的句型教学完毕后,教师还应该转移语言知识的教学路径,将学生引向文化视域的关注。在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将“西方女性年龄不宜随便询问”作为文化教学的突破口,而这一点在教材中并没有揭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向阿姨询问,而教师通过“Thats a secret.”让学生明白这是对他人的冒犯。
就此,学生懂得了对他人的尊重,并初步感知了西方人对自我隐私的保护意识。
(2)抛却生硬评价,实践言语与人文的高效传承。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特立独行的,而是与相应的实践活动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尤其是在英语的检测与评价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有效的实践平台和言语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促动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如结合相应的西方节日,引导学生进行贺卡祝福语的撰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行阅读相关语句,形成相应的句式积累,从而结合实践进行创作练笔。这种活动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将伴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元素,一举两得。
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如同英语这艘船的双桨,只有相互协调、合作并举,才能将船划得稳当安全,而缺少其一,则将严重影响船只的前行。因此,英语教学既要关注英语言语能力的提升,也要强化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