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厚娴
今天新安小学的两位特级教师应邀来我校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我有幸作为代表执教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例2这一内容。听说能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能让专家亲自一对一的指导,机会真的很难得。我真的很激动,于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精心预设这节课,经过几天的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仔细推敲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我甚至把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一一预设到了,自我认为这节课设计得还算完善,并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导入新知:首先让学生在旧知铺垫和认知冲突中引入新知,
板书课题。
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如何在平面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学习的探究者、研究者、发现者的心理需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作为引导者适当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尽可能地让学生把自己获得的知识“讲出来、表达出来”,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补充。
拓展延伸:在学生会标出清凉岛位置的同时,设计开放性的习题(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提问):你还想标出哪些岛的位置?此问题既达到了巩固新知,又达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再进行有层次的练习,在循序渐进中获得新知,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终小结:最后利用3分钟时间放手让学生自我小结。
以上的各个环节是我在备课时左思右想,仔细琢磨,精心设计出来的,估计在教学中应该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我按照自己的这个思路平稳的上完这节课,面对面听了林主任的点评后,我真的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同时,我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许多不足之处,数学课堂教学真的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结合林主任的指导,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很多思考: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创设好的教学情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果教师只单一的出示挂图,让学生回顾旧知等生硬的情景来让学生探究新知,想一想,学生能从心理产生这种探究欲望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林主任点评的这一点,我十分认可,并在课后进行了深入思考。是的,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我执教的这节课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何不利用“马航失联”这一素材作为本节课创设情境的内容呢?如果课始在情境中提出:大家知道“马航失联”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请大家从数学的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找不到失联的马航呢?此问题一出,立刻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为下面的新知探究也做好了极大的欲望铺垫,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可谓一箭双雕。这样的情景比我之前预设的要好很多。
二、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以前,我认为热闹的、大家全举手了、小组讨论头碰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课堂才是好课堂,通过我自己的执教,林主任的点评,这样所谓的好课堂,学生们的参与度究竟有几成?小组讨论真正发表想法的有几人?真正倾听分享别人思考过程的有几人?真正举手会答题,能够学进去、讲出来的又有几人?……其实只要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们都知道,平时只要有人听课,或执教公开课时,在课堂上大多都让优生或中等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让学困生不会也要装会。为了让听课者满意,小组交流时,也是让优生或中等生夸夸其谈,学困生只有陪坐的份,并无发言的权利。想一想,教师平时都不关注、不待见他们,班中的同学能关注他们吗?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了优生的天下,学生的参与度能高吗?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课后也思考了许多,也从根本上找原因、找对策:首先关注学困生,从生活上了解他们,从学生基础抓起,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课堂上尽量把容易题留给他们,让他们爱学习、想学习。最后建立一帮一结对子,大家齐心协力,尽量让他们慢想、慢说、多说。如果长此以往坚持训练,你说大家的参与度能不真正的高吗?
三、课堂小结不要流于形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前我认为小结无所谓,只要过过形式就行了,评价一节好课,与课终小节无关联。林主任点评说:“课终小结也是重头戏,好的课终小节不但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构建知识网络,为本节课学习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还可以为下节课的新知学习做好延伸铺垫,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针对林主任的经验之谈,我把本节课的课终小结改为:怎样才能准确找到失联的马航?如果我国搜寻飞机飞行的方向、路线已在图纸上标出来了,同学们会描述吗?这样的小结是不是更好?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数学教师受益匪浅!我相信,只要我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懈努力,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升。
(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周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