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
信任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社会基因,与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 · 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指出,中国台湾、香港和改革开放后大陆的企业结构,实质都是家庭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对陌生人普遍存在不信任。难以突破家族的局限使中国很难积累起庞大的财富,造成了发展大规模企业的社会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自1978年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家族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出现。与非独生子女接班人相比,独生子女对外人的信任是否有改善抑或恶化?
独生子女心理发展及行为模式的变化是家庭、社会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焦点,而且常常成为国际社会舆论的热点。2013年1月10日《科学》(Science)杂志电子版刊登了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卡梅隆(L. Cameron)等的论文《小皇帝: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对行为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北京地区421个受试分为两组——1978年前3年出生的一组和1978后3年出生的一组,然后用经济行为学、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分组测试。其分析结果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产生更不信任人等负面行为特点。该文章刊登之后带来很大反响,不过其研究方法和结论也受到同济大学赵旭东等人的质疑,他们在《科学》杂志上撰写了专门的评论文章,认为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对比分析中,显著性水平的指标没有达到统计学上可以认定“存在差异”的范围;更重要的是,文中将某一地区400多人的研究结论加以可能性的泛化,甚至仅凭这一研究就将其与政策相关联,这也有违科学上对某一事物做出定论时所需的谨慎原则。他们汇聚了最近几十年来我国学者对独生子女进行纵向追踪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的成果,同样发现了独生子女的诸多优点,其中不乏有独生子女具有较好合群性,与同伴、老师及家庭关系较好的研究判断。
实际上,关于独生子女社会化发展的行为研究一直处在比较混乱的局面。美国研究独生子女的著名学者凡尔布( Toni Falbo) 与中国知名的风笑天教授在各自的文献研究中都得出这个结论。他们认为以上文献的不足主要在资料收集方法单一以及缺乏纵贯资料的比较上。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家族企业中独生子女接班人的信任度状况。如果独生子女接班人能够将信任的对象从家族成员转向家族以外的人,那么这种信任的扩展无疑可以让家族企业吸纳更多有才能的人,突破企业成长的约束,为中国家族企业的转型提供一些契机。相反,如果独生子女接班人的信任度不是改善而是更加封闭的话,独生子女家族企业的发展可能面临更加悲观的境地。目前,关于独生子女家族企业的信任研究尚是空白,是非常值得后续研究的题目。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