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式下中职德育教育如何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2014-04-29 18:25杨华岑启忠唐成祥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4期
关键词:德育课工学校企

杨华 岑启忠 唐成祥

引言: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给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要求,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下德育课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的一些调整和改变,以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2006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当前,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各中职学校采取了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果。同时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这要求中职的德育的教学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对学生德育成绩的考核方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这一人材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利用学校社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通过交替安排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技术应用和就业竞争能力,把学生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能训练与实践经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材。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相结合,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决定教学目标,塑造具有较高职业素养,适应职场发展的人。教学总目标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课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在认知目标的确定方面,除了要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考虑教材内容的构成等因素之外,在教學重点上应有所突出,以更好地适应校企合作企业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把相关行业的行业特征,职业道德要求和准则、从业后应该了解的各项政策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用人标准,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相关礼仪、安全工作章程,校企合作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等作为教学重点,贯穿于整个德育教育中去。

2、能力和觉悟培养目标:德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养成教育,德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重要的是个人境界的修炼、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做到知行统一。按照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根据不同的专业的设置,在能力的培养上,按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的原则和分层次的原则,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带有普遍性的职业素养如职业纪律观念、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与人沟通合作的态度和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带有特殊性的如幼师专业的爱心,会计专业的细心、原则性等。在层次上,可根据职业发展的连贯性,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素养要求 。可以明确告诉学生,作为一线工人需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一线管理人员需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需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给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进行境界的提升。

让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交友,学会生活”。

3、心理健康目标: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发挥自身的潜能,学会应对挫折,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为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根据教安排进行工学交替,学生到合作企业实训,或到企业顶岗实习,势必会压缩专业理论课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在保留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上,应该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做到少而精。调整的原则:

1、保留那些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内容。

2、保留和增加那些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把企业的文化建设、德育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用人标准等各方面内容效地渗透到德育课的教学当中去。

3、必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例如《心理健康》的时候,我首先在学生中广泛进行调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目录进行选择,每个同学必须选出10个最感兴趣的问题上交给老师,收集到资料后然后进行统计,上课不根据教材内容的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浓厚程度进行专题讲课或开展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的封闭式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往住是老师一言堂,老师在上面讲得很辛苦,学生在下面听得很厌烦,一节课下来学生能记住的可能就是一两个笑话或例子,很难达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应该代之以开方式的,激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1、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讲授的内容,有条件地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将活动带入课堂,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心理健康》一课的教学中,我将团体咨询技术运用于课堂,有目的的安排各种团体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在活动中学会应对挫折,在活动中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安排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组织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然后将学生根据不同的行业分为医疗卫生、企业、事业、行政、餐饮、超市、服装销售、农贸市场几个组,进行社会调查,要求学生收集这些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调查这些行业的职业道德状况,了解这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首先指导学生制定社会调查计划,然后利用上课时间,分批分到本地区就各行业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学生反映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优秀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过程中还给用人单位良好的印象,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门路,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定期请校企合作企业到校给学生讲课,把企业文化建设、德育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用人标准直接带入课堂。

四、学生德育成绩的评定

过去对学生德育课的成绩考核,一般是统一出题进行期末考试,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德育成绩的主要部分,再加上平时学习态度分,作业分作为学生的期评成绩。脱离不了应试教育体系下的考试办法,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德育平价应该多元化,对于在校学生,应该根据他在课堂、生活、实习实训、及各方面纪律、行为(操行成绩)的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老师评价的方式综合评定成绩。对于整个学期都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则主要以企业(或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学生德育成绩的最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2]赵善兵,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纺织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01).

[3]吴晓纯,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德育工作探索 职业教育研究2010(08).

[4]《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作者单位: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德育课工学校企
盐工学人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