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国时期艺术人像摄影对新闻人像摄影的影响

2014-04-29 00:44邓音
大观 2014年4期
关键词:风格影响

邓音

摘要:从民国艺术人像摄影与新闻人像摄影的风格来看,前者是仿画风格,属于画意摄影;后者是纪实主义风格,是一种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摄影。前者提倡写意、求美;后者提倡写真、求真。

五四之后,由知识分子参与并主导的画意摄影,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升到摄影艺术的高度,从而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和拍摄手法。因此在当时,其风格自然成为其他摄影风格的重要参照。

关键词:艺术人像摄影;新闻人像摄影;风格;影响

民国时期,新闻人像摄影在风格上必须与画意摄影接近。摄影记者除了要善于把握人物瞬间的动作,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同是拍摄一个新闻人物,在构图和取景上要注意画面的空间美和比例结构,注意画面的均衡;要注意镜头的角度和透视关系;而在用光上要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使人物看起来漂亮;在影调方面要体现一定的色调和反差度等等,这些都成为当时新闻人像摄影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当然,这种影响也不是绝对的,两者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阶段,始终是此消彼长的。

风格与形式既然不一样,那么价值观也就不尽相同。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艺术人像摄影属于粉饰现实的浪漫主义摄影,回避矛盾与冲突,主张出世;新闻人像摄影则属于现实主义摄影,直接面对现实社会的矛盾,主张入世。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当时的具体表现就是“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人生而艺术”。

说到出世的价值观对新闻人像摄影的影响,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20世纪初,我国著名摄影师郎静山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然而职业并没有改变郎静山对艺术以及人生的态度,他始终对摄影持一种清静无为的出世思想。民国经历了无数战火硝烟的洗礼,而这些从未出现在他的摄影作品中。随着连年的战乱,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每个摄影艺术家都在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和艺术道路,有很多摄影家都以相机为武器奔赴前线。而郎静山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1931年,郎静山在上海开设了“静山摄影室”,专门从事人像和广告摄影。他的很多人像摄影作品被选入国际摄影沙龙,他的名气在国际上越来越大。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绘画主义摄影观。这说明出世的思想一直为主线贯穿其一生。

当然,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改变的。

(一)人像摄影在报刊上的应用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摄影报刊随取得了巨大进步,首先在技术层面上体现为印刷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了报纸版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内外矛盾的复杂化,为了满足人们随时了解最新时局的需要,报刊的题材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1.印刷技术的发展

(1)铜版印刷

在电子媒体尚未产生时,摄影进入大众传播领域,只能依赖印刷工艺。19世纪末,中国报刊印刷照片依靠铜镂或石印,照片极易失真。在1900年前后,照相铜版制版技术传入中国,于是,报刊上开始出现用铜版印刷的新闻照片。铜版照片影像逼真,新闻照片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手段,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资料表明,最早使用铜版照片的是《万国公报》、《大陆》等报刊,不过它们所用的铜版,都不是中国报刊自制的。中国人自制铜版照片始于《新民丛报》。[1]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新民丛报》。该报设有“图画”专栏,发表一些时事照片。这些铜版照片都是中国人自制的。这标志着中国报刊自制铜版照片技术的成熟。此后,自制铜版照片在中国报刊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2]

1904年3月创刊的《东方杂志》也刊载了自制铜版照片,表明中国人已经具备了印刷铜版照片的能力。[3]

1907年11月创刊于巴黎的《世界》画报,是中国人创办最早的以刊登照片为主的铜版画报。据画报编务之一的吴稚晖回忆:“我编《世界》画报时所担任的工作,特别注重印刷方面。我自己慎重研究摄制铜版的方法,如怎样垫版,选用怎样性质的纸张,可以使版图平均地纤毫毕露。”[4]吴稚晖所用的印刷方法是当年十分先进的凸版印刷,用此法印刷的照片画面非常清晰,在当时的亚洲具领先水平。故主编过多种画报的张光宇认为:“《世界》画报初次发行的时候,不用说在中国是属于空前的创举,即使在印刷界进步甚速的日本,也没有那样精美和豪华的类似性质的画报出现。《世界》画报真可以骄傲地占座东亚印刷界的第一把椅子,是东亚画报中的鼻祖。”[5]

《真相画报》是辛亥革命前后最有特色的画报,也是国内第一份用铜版印刷的画报,它标志着我国画刊进入了铜版时代。[6]

《时报》从德国购进四色轮转印刷机,在1927年6月出版的副刊《新光》上首次印制了彩色铜版图片。

(2)影写版印刷

1930年5月18日,戈公振主编的《申报》摄影附刊《图画周刊》问世。当时,《申报》老板史量才与中国照相版公司签订合同,由该公司用影写版印刷《图画周刊》,图片质量好,清晰美观。当时中国报刊插图多用铜版,影写版印刷用于报纸摄影附刊,还是首次。从此,中国画报印刷开始由铜版向影写版过渡。

《良友》画报最初采用铜版印刷,质量较为精美,1930年3月改为影写版凹版印刷,质量又大为提高。

1930年,胡伯翔与好友一起创办《中华画报》,又名《中华图画杂志》,是东方图书出版社的一种大型综合性画报。该刊为8开本,月刊,全部用影写版精印。

2.版式的变化

进入20世纪,随着印刷出版技术的发展,为报纸版式的改革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纵观民国时期的报刊,用的版式主要有水平版式、水平与垂直结合版式、对角版式等。

(1)水平版式

水平版式就是标题可以跨栏排列,必要时也可以通栏,整个版面比较醒目。再者,文字的排版由以前的竖版变为横版,这样读者在看的时候就省力多了。

1924年12月26日创刊的《京报》的摄影附刊《图画周刊》,就采用了水平版式。

(2)水平与垂直结合版式

水平版式如果排的不好,就会使读者感到疲劳,因为横着读完一行字后,然后再回头读一行,有的时候就分不清是哪一行了,而水平垂直结合版式,能让画面中的元素互补,使版面富有变化,这样就不容易疲劳了。

《沙飞摄影展览会专刊》,就采用了这一版式。

(3)对角版式

对角版式是通过一条无形的对角线,斜跨版面,在斜线的两端加以主要的图片,使两者产生呼应。这种版式虽不是四平八稳的,却能在视觉上造成一种流动感,读者的视线不知不觉随着这种流动感而移动,目前还有不少报纸使用对角版式。

1925年6月6日创刊的《上海画报》以及《良友》第143期都曾采用过这种版式。

【注释】

[1]甘险峰,《中国新闻摄影史》,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8页

[2]同上,第18页

[3]同上,第19页

[4]甘险峰,《中国新闻摄影史》,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20页

[5]同上,第20页

[6]同上,第24-25页

猜你喜欢
风格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室内设计的思路探索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