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边城》

2014-04-29 00:44吴丹
大观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态美学边城和谐

吴丹

摘要:在智能化机器武装的人类越来越强势的背景中,人类和自然的二元对立格局愈演愈烈直至濒于断裂,生态美学是中国学者在这个大环境下根据世界生态批评发展提出的自己的美学观念。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视野领略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中传递的自然之秀美,民风之淳朴。《边城》体现了沈从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诗意的生存观。

关键词:生态美学;《边城》;和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兴起的自然保护运动及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建构热潮中,人类开始重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原则,重新审视人类经济理性、科技理性及道德理性和审美理性。“生态美学观正是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1]沈从文先生《边城》体现了“诗意栖居”的思想。

一、沈从文作品中关于“和谐”的美学思想因素

虽然沈从文先生自己没有专门的哲学美学著作,但是从他的一系列小说、散文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一些美学思想。沈从文在谈到自己创作的动机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顿话:“美丽、清洁、智慧和倾心。这点情绪同宗教完全一样。这点情绪催促我来写作,不断写作,没有厌倦”[2] 沈从文的创作别具一格、,关键在于其隐含着崇尚自然、敬仰生命、推崇自然本性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生存的精神家园与自然家园的现代生态意识。“他以大胆而超前的意识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理念的烛照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神即自然”、“人与自然契合”、“人与人关系的重造”等生态思想和生态观,表达出重建生态文明的理想与追求。”[3]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正是这样一个和谐美的典型。湘西绝大部分是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处,地貌多为喀斯特地形,这里比较封闭,人的活动也比较受到限制,人和自然浑然一体,和谐相处。由于封闭,这里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滞后。这里的人们较多的保留了具有浓郁古风的世俗民情,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边城》集中体现了沈从文的对人性之美和社会之美的赞扬之情。

二、《边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产实践的对象,而且当人通过社会实践逐渐与自然相协调时,它也进入了人类审美的视野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但是如今,我们人类并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类的发展源头和生存环境,对自然的情感是伴随人与自然关系模式的变化而变化的。从母体到对象,从崇拜畏惧到感恩亲和,从认知改造到保护守护,从理解尊重到热爱眷恋,从自然环境到精神家园,人类对自然的情感经历了从混沌一体到二元对立。”[4]

《边城》中所描绘的那座小县城茶峒是个山清水秀的小地方。江南特有的温润环境孕育了这座如诗如画的小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5]

沈从文借鉴了传统中国绘画的写意手法,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县城有青山翠竹,独特的吊脚楼,津口的渡船、飘荡的白云和充满灵性的白河水,世代生存于此的山民也像这里的自然景物一般清澈透明。如里面对翠翠的描写: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6]

翠翠的美丽是大自然熏陶的,湘西温润的风雨造就了这个美丽女儿。翠翠就像一朵迎着日光和山风含苞待放的山花,翠翠的形象和茶峒美丽的山水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意境美。不只是翠翠,这里的一切都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可以说茶峒的百姓和这里的环境是一种“共生”的状态,翠翠的爷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四季变化和谐的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也暗示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在《边城》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由生态平衡产生的秩序感,一种生命和谐的意境和生机盎然的环境氛围。

三、《边城》中人与社会的和谐

小城茶峒是一个小码头,是一个没有受到现代商业气息熏染的净地。人们在商品交换中注入的不是金钱的铜臭气息,而是浓郁的情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淳朴、他们守信自约,和谐相处。翠翠的爷爷五十年来如一日地忠于职守,从来不要别人的报酬。“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度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爷爷如此,别人无不如此。他去城里买肉,别人坚持不收他的钱,而老船夫却趁屠夫不注意地把钱投进放钱的竹筒中。即便是坐码头船总的顺顺,“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船总得两个儿子,也和父亲一样豁达,质朴。当面对爱情的竞争时,他们也没有为一己私利去争夺爱情。在《边城》中还有很多人,他们的品质无不让我们动容。在生态美学里,“人不仅是一种感性的物质存在,生活也不只是对自然的消费和占有。技术无疑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技术作为一种物性活动过程,只能在物的层面上丰富人类的生活,它所折射出来的科学精神,也主要是在物性层面上对人性的提升。”[7]现代生态学认为,世界是一个由“人——社会——自然”相互关系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因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始终是现代生态学关注的基本命题。《边城》中以美丽的茶峒小城的为背景,讴歌了边城子民淳朴忠厚的品性,沈从文以“人与自然契合”为核心的生态思想,一方面,秉承和传扬着中国文化传统中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另一方面,又溶进和汲取了西方文化传统中,特别是近代浪漫思潮‘回归自然的生态思想,凝聚着丰厚的文化哲理意蕴。

【参考文献】

[1]徐恒醇.生态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5

[2]沈从文.边城[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11-12

[3]佘爱春.生态视野中的沈从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4]杨岚.生态美学的情感本体论基础[N].2009(09)

[5]沈从文.边城[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12

[6]沈从文.边城[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13

[7]徐恒醇.生态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5

猜你喜欢
生态美学边城和谐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