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真正走入初中数学课堂

2014-04-29 14:11朱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设计思路数学活动课型

朱伟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在数学活动课,是为指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它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 笔者通过对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践探索,阐述了数学活动课的意义和特点,重点提出了数学活动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活动课的五种课型及其基本结构,并强调了数学活动课的具体调控策略,旨在凸现此种课型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力求突出它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数学活动 设计思路;课型;结构;调控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倡导下的活动课因其实践性和创新性改变了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主的单一的课程结构,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展示出无穷的魅力,被许多老师广泛认同. 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彻始终. 在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中,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一、明确数学活动课的意义和特点

现代数学教育家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是人类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观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或对已有的数学结论不断抽象、概括形成新的结论和新的应用的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的不同发现,是创新的基础;为了达到目标的一次次尝试,是创新的过程;最后就可能获得不同的创新结果. 所以活动课既是一门创新课型,也是一项获得创新成果的活动. 因此,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活动课有着以下鲜明的特点:

1. 活动背景的生活化

初中数学知识往往可以在生活背景中找到具体的模型,在设计和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熟悉的情境出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活动背景生活化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易于接受的内容,学生则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活动来体验和把握所学的知识.

2. 活动过程的思维化

在活动学习中,情境的真实性、问题的开放性与任务的复杂性,都要求学生投入积极的思考,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它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身的大胆尝试、活动操作、感受体验和思考探索. 这样的过程正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任意驰骋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探索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观念、操作技巧、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3. 活动结果的个性化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等,但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也不同,因此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参与的程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验等也不尽相同,呈现出个性化的差异.

基于以上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活动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特定情境的创设和一定问题的牵引下,以知识、情感多方面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具有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的主体活动,因此我对数学活动课的总体设计思路也有了基本模型.

二、设计数学活动课的总体思路

1. 活动情景的设计

数学活动课的学习是借助于特定情境的创设和一定问题的牵引,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学习方式,因此情境的创设是引入问题的关键. 因此在数学活动课中我们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来源于现实,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 因此,问题情境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和科学,还有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名题、当今社会活动中所发生的现象或事情,也都可以成为数学活动的问题情境.

2. 活动过程的实施

实践与自主是数学活动课的精髓,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 就活动课而言,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给他们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 如在初一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练习中有“海上生明月”这幅图,根据这幅图我安排了一节图形设计活动课. 要求学生利用线段、角、三角形和圆等进行基本图形设计,每幅图可以由一种图形构成,也可以是两种或三种图形构成,但总数不得超过三个,力求美观、形象;并为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命名. 这节活动课基本消除了学生初学几何知识的恐惧感,从心里就有了想去试一试的冲动,于是在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得相当活跃,拼命地去挖掘自己的思维,都想拿出一幅最有创意的作品,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构思巧妙的作品,现举例部分如下:

1. 用“ ”构造图形

2. 用七巧板拼图

这节活动课体现了活动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探索发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我们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学习的目的.

3. 活动结果的评价

对数学活动结果的及时评价是推动数学活动继续开展下去的重要保证,在数学活动课中,数学活动结果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 ,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的报告、活动、展示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等,并通过表格或书面材料对这些评价加以总结.

三、构建数学活动课类型和结构

(一)数学活动课的类型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在数学活动课中通过尝试 “活动学习”的方式,而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将活动学习划分为三大类型:

图1活动学习的类型

依据数学活动学习的类型,我们可以把数学活动课分为以下几种活动课型.

1. 故事活动课型

故事对青少年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不同的小故事中,这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的话题.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设计“数学故事会”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 如“棋盘上的学问”、“代数的由来”、“七巧板的来历”、“蝴蝶定理的由来”、《周易》中的《易经》有“四象”和“八卦”轴对称排列故事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学习中外史上一些名人、数学家等严谨、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实践操作课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动手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操作课中,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实地测量活动,如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用卡钳测量工件的内槽宽等,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旗杆高度的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最感性的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课前准备工作,对于学生的分组、测量的内容、工具和场地的选择等,我们都需要作好计划和准备. 条件允许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调查、专题采访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亲自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收集各种数据作为计算和统计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延伸课型

拓展延伸是实践与创新的升华,在新教材的课程安排上,每章都安排了相应的拓展资源内容,包括知识的拓广延伸及相关史料、拓展性问题、数学活动等. 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史料的学习去开阔学生们的知识视野,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促使学生把所学内容应用到更为广泛的知识体系中去.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再根据获得的实践经验将知识拓展延伸,并且得到新的猜测、推断,通过这样的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丰富其想象力.

4. 游戏活动课型

心理学家弗洛伊得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数学游戏的特点是趣味性强,又要运用数学知识,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益智活动. 在这种课型中可以尝试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游戏加以组合开展数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如采取多种比赛方式,可以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生能够学得轻松,玩得愉快,也是我们活动课教学的一个方向.

(二)数学活动课的结构

根据人类活动的一般构成,在数学活动的学习中,可以将活动学习中的活动要素划分为:活动主体、活动客体(活动对象)、活动目的、活动手段、活动操作、活动结果. 活动学习系统包括两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即教师指导活动系统与学生活动实践系统. 就学生活动学习系统而言,教师指导作为一个外部因素或条件作用于学生活动系统,使学生的活动处于规划、指导、监控、评价之中,以提高学生的活动的效果. 同时,整个活动的过程存在一定的信息反馈,于是,课堂活动学习的运行结构可作如下示意:

图2活动学习的运行结构

四、把握数学活动课的调控策略

数学活动课不仅有关于知识、能力、特长方面的教学目的,还更有关于思想、品德、志趣、个性和精神等方面的育人目的. 因此,为了使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更加丰富,收到更好的效果,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调控策略:

1. 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在活动学习期间采取多种比赛方式,使学生在游戏、快乐、竞赛的气氛中感到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 精选内容,注重普及性

数学活动课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因此所选择的活动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内容既要突出操作性,又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

3. 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性

数学活动课,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维训练内容和动手操作内容,通过这些充满了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勤思、善思,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4. 评价推动,提高有效性

数学活动课为我们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评价过程中,我采用了适当的“放开”的学法,同一年级同一内容,培养层次上可以不同,效果上允许有差异,评价完全跳出了“分数”的限制,这样的评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参加活动课的积极性,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活动水平,从而也为推动数学活动课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数学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新的机会,它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接受活动课,使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真正走入我们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设计思路数学活动课型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